学科分类
/ 1
3 个结果
  • 简介:也许是受西方情态研究的影响,汉语学界有人认为汉语的同类情态词也都有“可能性”“必然性”梯度上的差别,这种认识无法解释为何汉语同类情态词存在大量的连用现象,而且它们既不是语义上的重复,也没有梯度上的矛盾。本文从维向的角度解释认识情态动词的连用现象。认识情态可细分为四个维向:“单纯标示对命题真值的确信度(一定、应该、可能)”、“凸显命题的程度性结果(得)”、“根据经验判断命题(会)”、“根据变化趋势判断命题(要)”。文章提出“只有维向差异的情态动词才能连用”的假设,根据这条假设,我们预测认识情态动词连用的可能组合。语料库中的连用实际情况,基本符合我们的预测。

  • 标签: 认识情态动词 连用 维向 梯度
  • 简介:本文旨在讨论如何分析新加坡华语的助动词——“会”。关于这个助动词,不少早期研究新加坡华语语法的学者虽已对它做了描写和分析,但迄今它的整体面貌仍不是很清楚。本文首先说明现有研究的局限,并引入语义地图模型(semanticmapmodel)这种跨语言比较的工具以期解决由偏侧关系所造成的研究困难,并在此基础上,重新分析文献中的语料,进一步通过语法调查扩大语料范围,确定了新加坡华语的“会”的不同语法功能,最后进一步探讨了新加坡华语“会”的产生机制。

  • 标签: 新加坡华语 助动词 语义地图模型
  • 简介:文章采用实证方法,选取北京大学现代汉语语料库《人民日报》中"抓"类动词,探讨其表达"实现"意义的词汇化模式,并在此基础上探讨词汇化模式多样化的认知动因。结果表明:1)"抓"类动词表达"实现"的词汇化模式呈多样性,可由卫星语素、并列或连动结构或动词词根编码路径信息[实现]。2)"抓"类动词14种词汇化模式呈现S-语言、E-语言与V-语言特征,总体趋势为S-语言〉E-语言〉V-语言。3)"抓"类动词呈现多样化的词汇化模式与概念化有关。

  • 标签: “抓”类动词 实现事件 卫星框架语言 均衡框架语言 动词框架语言 概念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