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9 个结果
  • 简介:能说汉语的澳大利亚前总理陆文上周三和3亿用户一样加入新浪微博,并在过去三天中获得了超过10万名粉丝。澳大利亚《时代报》称,陆文重新燃起了对中国的强烈喜爱,使用了该国很受欢迎的社交媒体——微博。他用这种复杂的亚洲语言发了十几条评论,炫耀了他的中文造诣。报道称,陆文在一条微博中写道:“感谢中国朋友。我很喜欢有机会练习看汉字,写汉字。我现在了解我忘记了这么多字,你们的语言肯定是世界上最困难的语言。”(参考消息网2012.4.24)

  • 标签: 澳大利亚 陆克文 前总理 中文 汉语 《时代报》
  • 简介:文章认为,现代汉语“再A也B”表达式虽然形式唯一,但由于其内部有截然不同的意义,可分为两种构:增效构和非增效构。两种构在语块A的有界无界、“再”的语义释义、“再A”与B的关系以及“再A也B”结构的凝固程度、构义和解析角度等多个方面都不同。

  • 标签: “再A也B” 构式 增效 非增效 有界-无界
  • 简介:文章通过对比汉语和泰语中的名词重叠的词性及语义,发现这两种语言的名词重叠具有部分相同之处,更多的相异之处。其中相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两种语言名词重叠后均具有的词性有名词、形容词和量词。而不同之处则主要有:汉语和泰语能重叠的名词小类不一样,能重叠的具体的词语不对应;汉泰语中基属于同一语义类型的名词,重叠后两者的重叠在语义上存在很多不同之处;汉泰语名词重叠后的词性不完全一样。

  • 标签: 汉语 泰语 名词重叠式 语义 对比
  • 简介:当助词“着”依附于动词后表示动作持续义时,“在+L+VP着”隶属于构“在+L+VP”,“着”只是动词VP的内在变体;当助词“着”表示状态持续义时,构“在+L+VP着”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本文试图从构的理据形成、构意义、构组件VP的特征、构对构论元的选择等方面论证该类“在+L+VP着”作为构存在的独立性。

  • 标签: 状态构式 在+处所 VP着
  • 简介:文章在共时平面重点考察了框结构“非…不可”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考察结论是:在言语表达中,“非…不可”有“非NP不可”和“非VP不可”两种性质类别,可以有言说者或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非NP不可”只有言说者表达视角,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条件是:强调客观情态的[+推断性][+必须]语义特征。“非VP不可”有言说者和当事者两种表达视角,有纯粹主观认识和强势客观推断两种语义类别。纯粹主观认识的表达为非估测表达,强势客观推断的表达为估测表达。“非…不可”的估测表达属于推断性强势估测。具有[+推断性]语义特征是其用于估测表达的语义基础和前提。

  • 标签: 框式结构 “非…不可” 估测表达 语义条件 强势估测
  • 简介:本文将科技文献作为主要考查范围,对政府公文和新闻语体文献也进行了考查,在扩大语料观察范围的基础上,重新审视了关于名量合成词的有关结论。本文的主要结论是:名量合成词属于派生词,居后的量素是词缀。名量合成词具有较高的正式度和庄雅度,是应严肃语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名量合成词的量素后缀已有明显的领域分工趋向。

  • 标签: 名量式合成词 词缀 语体 庄雅度
  • 简介:本文从共时平面考察“V+上+数量”的语义功能和句法特征,并从认知角度分析“上”的用法及其与动词本义之间的逻辑语义关系,最后从历时角度考察其演成过程。

  • 标签: “V+上+数量” 语义功能 语法化
  • 简介:“怎么个X法”是现代汉语常见的一种构,其基本意义是询问方式、方法,具体含义则根据X所表达的内容而定:如果X表达动作行为或其相关结果,那么构就是询问动作行为的实现方式;如果X表达的是性状,则是询问性状的表现方式。该构中的X具有[+多维方式]语义特征,倾向于单音节,对前文语境具有依赖性,即前文一般都有X的所指成分或相关概念域成员。本文还从语法化角度分析了该构的固化过程:受到不同句法结构制约的几个语法形式整合为一,并经历重新分析,最终固化为构

  • 标签: “怎么个X法”构式 语义特征 韵律特征 语境特征 固化
  • 简介:留学生在汉语写作中,不仅普遍采用汉语口语语体写作,且语言苍白平淡,表达手段单调贫乏.主要原因在于汉语书面语输入不足。根据语块理论,我们设计了相关实验:选用一些古今经典诗文让留学生进行写前阅读,并通过练习的方式强化其习得效应,然后促使他们将所习得的语块运用于写作。实验结果表明,有目的地输入经典书面语语块可有效提高留学生汉语写作水平,读写同步训练可有效改善写作质量。因此我们建议应多选择一些经典诗文语篇作为范文进入写作教材,阅读、写作教学也应彼此打通,相得益彰。

  • 标签: 对外汉语写作教学 语块 经典诗文 留学生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