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斜视”是指人或动物用眼睛斜着看,在古汉语中,人们用10余个词项、4种结构模式来表达此概念。“斜视”概念经过上古、中古、近代三个时期历时演变,呈现出各成员在发展过程中内部要素之间消长和更替情况。与现代汉语相比,古汉语中“斜视”概念场具有自身特点。

  • 标签: 概念场 斜视 历时演变
  • 简介:“模糊概念”或“模糊语词”往往被人们视为贬义词,好象与公文写作无缘,因为公文使用概念和对概念表述要求高度准确。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公文写作中离不开模糊概念和模糊语词。“模糊”与“准确”并不相悖。

  • 标签: 模糊语 语词 公文语言 准确 公文写作 模糊概念
  • 简介:“洗脚”概念最初以单音词“洗”表达,后发展出“濯足”“洗足”“洗脚”等表达方式。东汉时期,“洗足”取代“洗”“濯足”,成为口语中“洗脚”概念最主要表达方式。但是表“人体足部”义“脚”在晋代已成熟,其口语性要更强,所以,在东晋口语中,表示“洗脚”概念时,“洗脚”替换了“洗足”。

  • 标签: 洗足 洗脚 濯足
  • 简介:在高中语文写作教学中,若能让学生学会如何有逻辑性地界定概念,则能令学生理清思路,学会推理,写出一些更具有个性化文章。教师要指导学生学会如何直截了当地表述,做到先声夺人;要做到生动地表述,尝试揭示概念内涵;要学会通过比较法深挖相似概念真正含义;通过延伸拓展阅读做到触类旁通,理清一些概念

  • 标签: 概念 个性化写作 高中语文
  • 简介:“隐喻本质就是通过另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当前事物”,日常生活中,隐喻无所不在,非常重要。语言更是以隐喻方式建构,帮助我们理解无法理解事物。本文结合习主席2014至2018年新年贺词,识别和提取概念隐喻,具体分析其中概念隐喻类型及映射过程、作用,希望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习近平新年贺词 语料 概念隐喻
  • 简介:以目标域为LOVE概念隐喻为研究对象,依据检索工具SketchEngine词汇素描功能对love在BNC大型语料库中语法知识列表,识别语言层面的隐喻表达,再借助语义知识库WordNet聚类功能,归纳推导认知层面的LOVE概念隐喻,并梳理各概念隐喻源域语义关系。研究发现BNC中包含大量以love为目标域动词性、形容词性和名词性隐喻,以此为基础可推导出21个概念隐喻,这些概念隐喻源域在语义上存在上下位关系。SketchEngine和WordNet在本研究中发挥显著作用,是日后隐喻语料库研究重工具。

  • 标签: LOVE 概念隐喻 SKETCH ENGINE WORDNET
  • 简介:本文首先指出信息结构分析可能遭遇一些问题,然后在澄清几个与信息、话题、焦点等有关概念之后,举例说明话题形式、话题链组合、焦点标记三者如何互相作用而决定语篇片段最终语法及修辞形式。

  • 标签: 信息结构 话题 话题链 焦点 新消息 新信息
  • 简介:易混淆词是汉语二语学习者词汇习得难点之一。历时长,学习效果差。本文认为易混淆词实际上是一对(组)L2易混淆词语义句法信息和L1对译词语义句法信息相互作用、概念融合结果。可见,易混淆是学习者词汇习得必经过程,而了解学习者易混淆词跨语言认知机制能够提升教学中对学习者母语关注,客观看待学习者母语中介和抑制作用。

  • 标签: 概念合成 易混淆词 认知机制
  • 简介:本文以韩礼德概念语法隐喻理论为指导,具体分析了近两年国际知名语言学期刊学术论文信息性摘要,分析表明,语言学学术期刊文章摘要中确实存在大量语法隐喻。这些语法隐喻主要出现在及物性系统内各过程隐喻化和词汇语法层面的隐喻化,语法隐喻大多数是通过名词化实现,在学术论文摘要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 标签: 信息性摘要 概念隐喻 功能
  • 简介:本文以交通乘用概念理据为例,通过多种语言泛时对比和汉语历时、共时比较,归纳出该概念各种可能理据集合,比较了它们跟其知识场各常识构件间匹配关系等.由此进一步证明了马清华(2010,2011)就理据问题提出场约束原理。但可能理据并不能自然实现为现实理据,本文继而以汉语为单一分析材料,通过对其乘用概念理据运筹活动详细论证,表明可能理据能否成功实现为现实理据(即语言对概念表达策略选择),取决于言内外多种因素运筹结果。表达目的、言外现实和认知条件、言内形义基础相互作用,协同规定着概念理据,这就把优先原理进一步发展成为系统运筹原理。本文对场约束原理进一步证明和所发展出系统运筹原理丰富、完善了理据理论。

  • 标签: 理据 场约束原理 系统运筹原理 交通乘用概念
  • 简介:汉语学界对问候语“x好”现象存在不同界定,有学者认为“x好”是问候语,有学者认为“x好”是招呼语。对于问候语和招呼语概念关系,学者们并没有达成一致认识。本文以“x好”为例,梳理汉语学界对问候语和招呼语关系不同说法,并通过意义特征、形式特征、会话特征及社会特征等方面对两个概念进行分析,指出它们之间联系与区别。

  • 标签: 招呼语 问候语 X好
  • 简介:<正>十九世纪五十至六十年代,为了研究资本起源史,马克思深入钻研了公社所有制这一课题。其研究成果集中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一书中。在《资本主义生产以前各种形式》一章中,马克思对当时所能见到公社所有制材料,进行了比较研究,以唯物史观为方法论,论述了公社所有制意义,公社所有制形式及性质,探讨了公社解体或延续存在原因,抽象出了亚细亚生产方式概念,解释了古希腊之前西欧历史,从而系统地概

  • 标签: 亚细亚生产方式 马克思 公社所有制 资本主义生产 直接公有制 所有制形式
  • 简介: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重要组成部分,相关研究在国内外都有深远影响。选取艾米丽·迪金森短诗——《因为我不能停下等待死亡》来深度剖析诗人如何利用概念隐喻构建其心中爱情观。

  • 标签: 概念隐喻 艾米丽·迪金森 诗歌 爱情观
  • 简介:辅仁大学汉学国际研讨会为辅仁大学外语学院华裔学志汉学研究中心所举办。该中心为德国圣言会华裔学志研究院台北分部办公处。辅仁大学第三届汉学国际研讨会——“位格和个人概念在中国与西方:RolfTrauzettel教授周围波恩汉学学派”是为台湾汉学学者和其相

  • 标签: 个人概念 中国西方 国际研讨会
  • 简介:在山西方言“复杂用法中,晋中方言”“地”连用比较特别。从语法功能来看,“”连用分为“动宾++”和“动词++”两大类,后一种情况比较复杂,大体可分为六类;“地”连用中,“地”是形容词性成分标记,“”是名词性成分标记,“”用在带”地”状态形容词后面,起使状态形容词名词化作用。名词化方式是“加和”。

  • 标签: 晋中方言 “的的” “地的” 连用
  • 简介:<正>1.所谓“O()V()N”指这种偏正短语:a.语言运用角度b.语言运用角度c.语言运用角度d.语言运用角度我们用“O”代表动词语“V”(“运用”)前V”受事成分(“语言”),“N”代表“V”后那个名词语(“角度”),括号里”表示有时出现,有时不出现。本文想要探讨是如何分析“O()V()N”内部层次关系。层次关系不同,该短语所属类型自然也就不同。例拿a来说,下面的切分表示这是一个带有多层定语偏正短语:a1语言运用角度而下面的切分则表示这是一个由偏正短语充当定语偏正短语:a2语言运用角度

  • 标签: 偏正短语 语言运用 内部层次 层次关系 词语 多层定语
  • 简介:汉语“NV”难题,长期以来备受关注但却一直得不到妥善解决,根本原因在于我们忽略了“NV”语篇性,误将一个语篇问题当成是一个句法问题来研究。虽然也有学者很早就发现“NV”语篇回指功能,可惜没有抓住这一点深入地挖掘下去。其实,“回指”是解决“NV”一切问题关键。抓住了这一点,就能从“NV”回指对象事件性中推知“NV”事件性,进而得出V事件性。在此基础上,可以很自然得到这样结论:“NV”中V是一个动词,但与普通动词不同:此时V是一个指代用法,指代是“V事件”。有了这一结论,“向心结构”难题就不再是难题,由此衍生出相关问题也迎刃而解了。

  • 标签: 回指 事件性 “向心结构”难题
  • 简介:人类许多活动已经消失了,飞鸿雪泥,这是历史最常见足迹。但有两类还遗存着、流传着,一类是文字造成作品,另一类是砖瓦造成作品。前一类作品有意指,会说话,故读起来较容易;后一类作品其历史内容随风飘散,只剩下一些空洞形式,不易读懂。但若回溯它诞生过程,这些空洞形式便变成了充满意味音符。沿着它声音,可以将人带入一个渐行渐远世界。那些沉淀在形式中历史也会慢慢地浮现出来。作家就是发现意义的人,他要从空形式中发现意义。这一意义发现过程也是与历史对话过程,他一方面借助于那些形式,另一方面得力于作者自己存在。他将渐行渐远历史风絮与我们眼前一幢幢古旧建筑联系起来,构成一座城市背景。这种背景是给一座城市制造无可比拟氛围东西。正是借助于作家劳作,那些空洞形式有了思想,变得丰腴、目光流盼,让生活在这个城市的人们也能在匆匆行进中偶尔与那目光对望。

  • 标签: 方方 《汉口的沧桑往事》 小说 文学评论 艺术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