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3 个结果
  • 简介:<正>现代汉语中,“不”字不能和体词性成分组合。不过前后同形的体词性成分之间可以加“不”字构成“N不N”格式。例如:(1)这关头,还有什么集体不集体!只能靠各自的直觉判断。(《十月》1984年第6期)(2)右派不右派与我什么相干!反右时我象海边远远一个小石子,浪花也没溅到我身上。(《小说选刊》1985年第6期)(3)甚么酒馆不酒馆,滚它的。(《契诃夫小说选》P43)(4)朱老忠说:“老英雄不老英雄,反正退回十几年去,有三五个人,走不到咱跟前。(梁斌《红旗谱》P304)本文从语法、语义、语用三个角度,粗略地分析“N不N”格式的特点。一“N不N”格式,根据一定的形式特征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多项“N不N”并列的形式,我们叫做A类;另一类是只有一项“N不N”的形式,我们叫做B类。我们先讨论A

  • 标签: 体词性成分 现代汉语 “不” 形式特征 直觉判断 《红旗谱》
  • 简介:本文的统计源自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2004年秋季入学分班试卷,从中选取100份中高级水平的作文,在“有无题目”、“是否分段”、“是否空格”、“两端是否对齐”等方面进行统计,发现留学生在一般性文章的写作中存在严重的格式问题,其中“无题目”占98%、“一段到底”占84%、“不空格”占57%、“右端不规则长出”占52%。本文试图分析偏误成因并提出教学建议。

  • 标签: 分班试卷 一般性文章 格式 偏误
  • 简介:前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修改是写作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道重要工序。作者通过对文章进行润色和“雕饰”,使文章的思想更加严谨周密,语言的组织表达更加准确凝练。可以说,熟练掌握文章修改的方法,这是文字工作者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

  • 标签: 文章修改 文字工作者 写作过程 基本功
  • 简介:一封私人信函是由信封和信笺组成的。信封是外壳;信笺是内瓤,也就是信的具体内容。因此信笺也可以称为信文或信瓤。信笺除了称呼、问候、正文、署名、日期之外,一般还有结语,即结尾的祝颂语。

  • 标签: 祝颂语 书写格式 信封 称呼 问候 正文
  • 简介:本文通过对收集到的“又A又B”格式的定量、定性分析,从形容词的类、A和B的位序、认知顺序、感情色彩、语体色彩等方面概括了这一格式的构成基础,进而考察了“又A又B”格式的表述特点和A、B的内容关系。

  • 标签: 形容词的类 内容构成 表达特点
  • 简介:1942年,叶圣陶正主编《国文杂志》月刊,这是个帮助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刊物,需要登载一些中学生写的东西。叶圣陶当时已离开武汉大学,也不在中学教语文,中学生写的东西从哪里来呢?于是他就发动家中的三个孩子给《国文杂志》写文章。最初是上高中的女儿至美写了一篇,叶圣陶看了很高兴,只稍稍修改了一下,就准备登在《国文杂志》上,妻子胡墨林又怂恿小

  • 标签: 叶圣陶 作文教学 生活题材 作文修改
  • 简介:有人说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一点不假。有人曾问十九世纪法国著名作家福楼拜,他的成名之作《包法利夫人》是怎样写成的。福楼拜耸耸肩膀,幽默地回答:“我写这本书,就象一个人弹钢琴,每一节指骨都象带了铅球一样的沉重。”其艰苦程度可见一斑。

  • 标签: 包法利夫人 法国 十九世纪 福楼拜 安娜·卡列尼娜 主题
  • 简介:“五四”运动以后,我国传统的讲究格律的诗体包括五七言绝句和五七言律诗,一般通称为“旧体诗”。这是唐代形成的一种诗体,与“古诗”或“古体诗”相对而言,当时称“近体诗”或“今体诗”。这种诗体在字数、句数、声调(平仄)、押韵上都有严格的规定。绝句每首四句,律诗每首八句。十句以上的律诗则称长律或排律。古体诗一般不

  • 标签: 旧体诗 平仄格式 古体诗 近体诗 七言律诗 七言绝句
  • 简介:“欲”、“能”的使动用法格式万文──、“欲”构成的使动用法格式“欲”和“能”在古代汉语中都是能愿动词,它们经常出现在表示具体动作的动词前边,表明人们的意愿和情势的可能。正因为如此,它们只能活跃在使动用法的句子中,不能出现在意动用法的句子中。下面较广泛...

  • 标签: 词的使动用法 “能” “欲” 意动用法 《聊斋志异》 能愿动词
  • 简介:“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的产生及流行,有醒目、简洁以及认知方便等方面的语用动因,并在句法和语义上有一定的依据。句法上主要是通过动宾式动词的词化、喻化和类化等手段实现的;语义上必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才可以构成“动宾结构带宾语”格式:动词具有位移性或者原来是三价动词;作用于人与人、人与单位之间具有反对等关系的交互动词、两个宾语在语义上具有属种关系或限制和被限制关系等。

  • 标签: 动宾结构带宾语 语用动因 句法成因 语义动因
  • 简介:本文详细论析了“看你累得”、“那天把我气得哟”、“他们俩好得哟”之类带“得”的半截子话,归纳了这种半截子话的构成格式,语用功能和使用条件,并分析了它们和“省略句”的区别。

  • 标签: "得"字 半截话格式 语用功能 使用条件 省略句 汉语
  • 简介:有些动词是不具备受程度副词修饰这一词汇性质的非程度动词,但在句子——篇章中可出现在日常口语对话“太V了”格式的答问句或少数非答问句中。这种非程度动词的“太V了”格式可划分为意愿类和非意愿类两种类型。相应的,非程度动词可划分为可“太”动词和不可“太”动词,可“太”动词又可再划分为意愿类可“太”动词和非意愿类可“太”动词。非程度动词在句子——篇章中可受程度副词修饰,说明词在句子——篇章层面的语法性质与词汇层面的语法性质有时并不一致。

  • 标签: 动词 篇章 分类
  • 简介:古人主张“文似看山不喜平”。孔子讲“辞欲巧”,孟子讲“智譬则巧”,按袁枚的解释,这里的“巧”即“曲之谓也”。写文章为什么宜曲不宜直呢?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客观事物是复杂的,充满矛盾斗争的,所以文章在反映客观时必须有曲折,有变化,有波澜。

  • 标签: 客观事物 写文章 孔子 孟子 自成 矛盾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