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1 个结果
  • 简介:康拉德·阿登(konradAdenauer)(1876-1967)是联邦德国著名政治家,近代和现代德国历史上一位颇有影响的人物。他1917—1933年任科隆市市长,曾兼任普鲁士议会议长,纳粹时期被撤去全部职务,几度被捕,战后复任科隆市市长,1945年任基督教民主联盟(CDU)主席后积极参与筹建德意志联邦共和国,1949年9月首任联邦德国总理;1951—55年兼任联邦外交部部长。

  • 标签: 阿登纳 康拉德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 小传 联邦德国 1949年
  • 简介:战后,西德经济从极度困境中崛起,阿登作为当时的总理,为此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当时,他在总结旧德国情况的基础上,提出,“经济权力分散的原则”,同时,他采纳了路德维希·艾哈德博士完整的“社会市场经济”思想,并起用艾哈德任联邦政府经济部长。

  • 标签: 经济复兴 阿登纳 战后 社会市场经济 权力分散 路德维希
  • 简介:维尔·冯·西门子(WernervonSiemens1816~1892)的父亲出资使他免于在麦克伦堡服兵役,这样他就可以申请在普鲁士进入马格德堡炮兵学校。他想成为工程师,但如在柏林建筑科学院学习,对他父母亲来说费用太昂贵了。所以他开始通过军事教育实现走上理工专业的生活道路。在1835年秋天,他就接到柏林工程师和炮兵联合学校去的命令。

  • 标签: 西门子 维尔纳 SIEMENS 生活道路 军事教育 工程师
  • 简介:移居海外的中国人,有史记载的可追溯至七世纪的唐朝。本世纪初以来,中国人的足迹已遍布世界各地。无论在法国巴黎、英国伦敦,还是在意大利米兰,或是美国纽约,都有中国城、唐人街。早在本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商人也曾在柏林石莱门(SchlesischesTor...

  • 标签: 华人史 中国学生 清政府 弗里德里 三十年代 李鸿章
  • 简介:被称为新闻刊物发源地的德国曾有过新闻刊物的黄金时代,也经历过戈培尔一统德国新闻的萧条时期。从德国新闻刊物的发展情况看,根据其特点大体可分为五个不同的时期:

  • 标签: 新闻 刊物 德国 发展史 简介 黄金时代
  • 简介:德国作家毕希反对思维的第一性,表现出明显的“身体意识”。本文将试图结合毕希本人对笛卡尔的“二元论”哲学的研究[1]与批判,以“身体主体性”概念为切入点,分析毕希作品中“身体主体”在“理性文明暴力”的压抑下历经复位、出场、失语、疯癫、机械化最终陷入虚无的现代性危机过程。

  • 标签: 毕希纳 身体 主体 危机
  • 简介:一个多世纪以来,赫尔曼·保罗所著的《语言原理》,一直被视作青年语法学派理论最重要的著作,甚至被后人称为该学派的“圣经”。保罗本人也因此而享有该学派理论家和系统建立者的盛誉。尽管他一直自诩为坚守传统领域的“语文学家”,并且坚信语言学只能归属到历史科学门下进行研究。但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研究方法上,他的这部著作都为二十世纪语言学的发展指引了道路,在西方语言学史上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 标签: 西方语言学史 青年语法学派 保罗 原理(科学)
  • 简介:《德语语法》的编者廖馥君为我国早期日耳曼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涵盖德语语法、德语教学法和汉德翻译,因《德语语法》、《基础德语教材》和毛著《论人民民主专政》德译本的出版,廖馥君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在德语界享有极高声望。本文从德语学科角度研究廖馥君本人,通过查阅《廖馥君档案》和采访,评述廖馥君的德语教育生涯和学术成就,阐述廖馥君研究的学科意义。

  • 标签: 廖馥君 德语学科史 德语语法研究 汉德翻译
  • 简介:德国文坛元老汉·迈耶2001年5月19日与世长辞,终年94岁。汉·迈耶参与了20世纪德国文学的几乎所有重大历程,并以其独特的经历和学术研究在德国乃至欧美文学界享有盛誉。迈耶是犹太人、文学理论家和文艺评论家、马克思主义者、德国语言文学家、教授、作家、善于论战的辩手和乐于交谈的伙伴。他曲折而又辉煌的一生也是德国当代历史的写照。笔者谨以本文深切悼念这位世纪老人。

  • 标签: 德国 文学理论家 汉斯·迈耶
  • 简介:19世纪是德国社会大动荡、大分化并最终形成民族国家的重要历史时期,在这一历史进程中出现的、后成为德国国歌的政治抒情诗'德国之歌',为把握该世纪德国历史发展的本质特征及其对20世纪德国社会发展走向的影响,提供了一个重要的研究切入点.

  • 标签: 统一 自由 时代精神 民族意识 民族主义
  • 简介:20世纪20年代中期魏玛共和国外长特莱斯曼冷静地分析了魏玛共和国所面临的国内外形势,推行了一条理智而务实的外交政策.其目的在于恢复德国的大国地位,手段在于实现与法国的和解,加强与巩固与苏联的关系以及调整与美英两国的手段.

  • 标签: 斯特莱斯曼 大国外交 和解 合作 调整
  • 简介:约翰·阿图秀(JohannesAlthusius1557-1638年)是德国早期的资产阶级思想理论家,他对于国家的形成、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政治管理的叙述不仅仅构成了欧洲资产阶级国家学说史上的重要一章,而且集中地深刻地反映了1618年爆发的“三十年战争”前夕德意志社会的政治状况。阿图秀的理论表现了当时德国与欧洲其他较先进的国家之间的差异,因此,研究阿图秀的著作有助于了解十六世纪下半叶的德意志。

  • 标签: 国家学说 政治学说 约翰 资产阶级思想 三十年战争 政治管理
  • 简介:艾伯特基金会董事会主席霍尔格·伯尔在上海的讲话(摘要)我谨以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的名义欢迎你们──过去获得弗里德里希·艾伯特基金会奖学金的学者们参加今天的见面会。中国在过去和现在对于艾伯特基金会的国际事务都有着重要意义,这一点在可预见的将来必定...

  • 标签: 董事会主席 艾伯特 基金会 维利·勃兰特 弗里德里 伯尔
  • 简介:哈根·冯·特罗涅是中古高地德语最重要的英雄史诗《尼伯龙根之歌》中的核心人物之一。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整理讨论了其形象在不同时期的接受情况,尤其着重分析了哈根形象在中世纪被道德单义化以及在现代被民族主义及国家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政治滥用的情形。

  • 标签: 尼伯龙根之歌 中世纪文学 英雄史诗 接受史 民族主义
  • 简介:1987年6月14日,在联邦德国波恩社会民主党举行特别党代会,汉——约亨·福格尔以404票的绝对多数当选为主席,成为自舒马赫、奥伦豪尔和勃兰特之后的第四任联邦德国社会民主党主席。

  • 标签: 福格尔 汉斯 德国社会民主党 主人 联邦德国 党代会
  • 简介:记忆和遗忘不可分割,相辅相成。文化记忆研究学者阿莱达·阿曼的《遗忘的形式》以记忆和遗忘的关系为框架,探讨了遗忘在社会、政治和文化语境中的各类形式、技术,并通过分析了七个社会遗忘案例指出了遗忘可以成为福音或诅咒,对个体或者群体拥有建构性或者破坏性功能。

  • 标签: 阿莱达·阿斯曼 遗忘 技术 形式 功能
  • 简介:本文从探寻现代中国大学轨迹出发,对《德国对华政策中的同济大学(1907-1941)》一书作综合评述,认为该书视点独特,档案爬梳与运用甚勤,对中外文化交流与国际关系史研究领域的贡献不容小觑。

  • 标签: 德国对华政策 同济大学 文化交流 国际关系
  • 简介:作为其"百科全书计划"的一部分,诺瓦利将自己的诗学观建立在文学与其他学科的对比之上。音乐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媒介被诺瓦利从抽象的数字比例关系中剥离出来,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和谐的概念,将之作为其诗学的核心概念融入了文学创作中。本文以诺瓦利的断片创作中涉及音乐的文本为出点,梳理了诗人对音乐之数学本质的理解,进而提炼出其中所蕴含的和谐世界观及诗学观。

  • 标签: 早期浪漫主义 诺瓦利斯 诗学 音乐 数学 和谐
  • 简介:本文对德国著名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中所论述的有关乌托邦的思想进行了梳理,并简要地分析了乌托邦在政治生活中不可替代的价值,最后对曼海姆所秉持的当代形势下乌托邦精神的日益衰落及其危害性的观点作出了评述。

  • 标签: 卡尔·曼海姆 乌托邦 意识形态 政治生活
  • 简介:德国的塞巴蒂安·勃兰特为人类贡献了一部文学巨著《愚人船》。分析这部作品时,可以同时考虑到作者曾经从事过法律教学与法律顾问的职业经历,因此无论是作者的知识背景还是作品本身的内容都深刻反映了法律与文学相互交叉的生动现象,而且分析隐寓于作品之后的法律底蕴,对理解和诠释这部作品将更有助益。

  • 标签: 愚人船 愚人文学 法律 道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