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认识李秋纯属偶然。某日,做房地产生意的同学袁小庆突发奇想,决定暂时抛开现实中的一切烦琐,去深山里开一个派对。派对内容,

  • 标签: 孤独 房地产 生意
  • 简介:与《孤独女子》同行──张爱华散论隋琳翻开手上的这本散文集《孤独女子》,便与女作家张爱华一起推开了一扇人生之门,迎面涌来的情感潮。无论是历时的回溯、还是共时的品味、那份情都浓得化不开。真得负不起。令我猝不及防,无法以我的理论,以一个评论者的心态去面对她...

  • 标签: 生命形态 人与自然 女子 散文 大自然 作家
  • 简介:中国诗坛正面临着一个可怕的现象,小镇的优秀诗人忙着放弃自己独特和独有的方向、价值取向、语言,去模仿大城市的诗人去同大城市的诗人们接轨,而中国的“大”诗人们不断地放弃中国独有的民族传统与社会现实去同西方的强权接轨,在这场诗人自诩为走向世界的诗歌面子工程中,一个个理应具有独特品性的中国诗人逐步变成了一个个可怕的诗歌怪物。

  • 标签: 诗意 骑士 孤独 社会现实 民族传统 大城市
  • 简介:阅读的感觉难以比拟。它有些像吃。对于头脑来说,渴望阅读的时刻必定虚怀若谷。假如脑袋装得满满当,不断溢出香槟酒一样的泡沫,不论这泡沫是泛着金黄的铜彩还是热恋的粉红,都不宜于阅读,尤其是阅读名著。

  • 标签: 阅读名著 孤独 泡沫 香槟酒 感觉 时刻
  • 简介:《美丽心灵》是一部以约翰.纳什(1994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生平经历为基础创作的人物传记片,纳什从孤独的天才到精神分裂症患者,再到理性的回归,天才与"疯子"只有一步之遥。该片获得2002年8项奥斯卡提名,最终获得最佳影片、最佳导演、最佳改编剧本及最佳女配角四项大奖,几乎包揽了2002年电影类的全球最高奖项。影片艺术地创造性再现了纳什充满传奇色彩的生命历程,其主人公原型纳什因此成为热门的公众人物。

  • 标签: 纳什 诺贝尔经济学奖 心灵 孤独 影片 精神世界
  • 简介:<正>据潇湘晨报报道,白沙井社区的"漂流书屋"无疑遇上了麻烦,九月末刚刚开张,即遭遇史上最长的长假,以至于到现在,访问者寥寥无几。虽然自上世纪60年代起,图书漂流活动就在欧美风行,不少人把自己读过的书附上字条"丢"在公园长椅、咖啡馆桌子、博物馆走廊、

  • 标签: 纸质阅读 潇湘晨报 欧美风 白沙井 电子媒介 毕淑敏
  • 简介:就在加西亚·马尔克斯独居一室创作《百年孤独》时,拉丁美洲的"文学爆炸"已蔚然成风,逐渐演变成世界现象。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已经发表小说集《首领们》(1959),他在这群作家里不仅年龄最小(1936年出生),而且精力最

  • 标签: 百年孤独出版
  • 简介:许多文学作品都涉及了“孤独”这一话题,尤其是20世纪上半叶的现代小说作品,因其所处的特殊时代环境,更是塑造出了一系列具有时代特色且让人难以忘怀的“孤独者”形象。本文将鲁迅作品中这些孤独者分为三类,探讨该时期作家独特的孤独意识问题,并力图分析孤独意识产生的原因以及作家们笔下“孤独者”形象的特殊意义。

  • 标签: 孤独者 现代文学 孤独意识
  • 简介:<正>1978年9岁的王巍被确诊为患有儿童孤独症。26年之后的2004年2月15日,王巍在北京车公庄西大街家里用一个方形的印章给一厚摞牛皮纸信封上盖着"印刷品"字样。他已经35岁,不再是个孩子了。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LeoKan-ner报告了他观察到一个5岁的男孩唐纳德的奇特的症状:他旁若无人地生活在自己独有的世界里,他记忆力惊人,两岁半时就能流利背诵《圣经》23节以及历届美国正副总统的名字,但却分不清你我不能与人正常对

  • 标签: 孤独症儿童 王巍 李昂 精神病医生 唐纳德 车公庄
  • 简介:因李安的卖座电影而开始受到国内读者青睐的同名小说《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是一部符合成长主题的励志小说。故事以美国成长小说研究的一个主要方面——伦理价值观为视角,用简单却深刻的故事情节表现主人公少年派如何在遭受家人海难的打击和面对独自海上漂流的困境面前,从单纯的信仰上帝、宗教到运用宗教、上帝的爱和善良去救虎、自救,信仰体系得到升华;并且因为绝境生存的极端环境而从道德情感、道德思辨能力和理性方面得到成长。少年派的漂流之旅给了每一个读者一面关于成长的镜子,可以从不同的角度看待和解读,从而思考关于信仰和道德的成长意义。

  • 标签: 《少年派的奇幻漂流》成长主题 信仰 道德
  • 简介:芥川奖得主吉田修一的长篇力作《恶人》,围绕着一起保险公司女职员被杀事件,描写了在"格差"社会中挣扎求存的众生相。作者通过对四个不同背景下成长起来的年轻人不同遭遇的刻画,反映了当代年轻人所面临的各种心理问题和社会问题,揭示了浮华社会背后人际关系的疏离与冷漠。

  • 标签: 吉田修一 《恶人》 人物形象 “格差”社会 人际关系
  • 简介:死亡的残酷在于让活着的人心碎。7月13日傍晚,我在微信群里看到阿琪阿钰说伊蕾大姐走了,不由得大吃一惊。我赶忙追问消息是否准确,他出示了一段微信并告诉我在自己的书店设了一个临时的灵堂。

  • 标签: 孤独 诗人 微信 活着
  • 简介:资深作家方方和文坛新锐孙睿,以其观察现实矛盾的敏锐性,将笔触伸向了近年来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80后”新底层群体。两位新老作家以他们不同的视角和书写基调展现了“80后”新底层的人生轨迹与心路历程,他们的文本形成互补和映衬。通过代际视角研究,能更加充分地解读“80后”新底层群体的现实处境和精神诉求,以及两住作家对时代、对社会的冷峻思考。从创作主体潜在的性别文化立场的差异切入,则更能深入领悟作品中的悲剧意蕴。二位新老作家对“80后”新底层题材的书写体现了作家应有的责任与担当,值得肯定。

  • 标签: “80后” 新底层群体 代际差异 性别立场
  • 简介:读张铁成先生的散文集《并不孤独的旅程》,我却首先感受到了孤独。这种孤独首先源于作者的回望意识。因为生存的无奈,作者从故乡到异乡。多少年后,他在想着红芍药叶片上滴答作响的露珠,想着飘人梦中的邻家女孩的歌声,想着那吹着黄昏吹着子夜吹着黎明的竹箫,想着石磙子响起来的时候……如果说露珠、歌声、竹箫都在强化一种流逝感的话,那么石磙子所强化的却是一种沉重的碾轧.那些属于作者,也属于我们同一代人的颗粒般的时光就是在这样无情的碾轧中离开了我们。

  • 标签: 散文集 孤独 人生 作者 露珠
  • 简介:小说《百年孤独》内容庞杂、人物众多,情节离奇曲折,将魔幻与现实完美结合,但其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曾是作者马尔克斯迟迟难以下笔的原因。本文将从小说的主题、独特的叙事方式与叙述方式及小说人物设置等方面讨论《百年孤独》的完美连续性。

  • 标签: 连续性 主题 叙事方式 人物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