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弗兰克·麦考特的小说常被归类为成长小说,但其故事中对孤独、焦虑、死亡有大量描写。本文从这三方面入手,依托荒诞小说的理论架构,分析麦考特小说的荒诞主题,试图为作品诠释提出新视角。

  • 标签: 弗兰克·麦考特小说 荒诞主题
  • 简介:<正>柳鸣九在《荒诞概说》(《外国文学评论》1993年第1期)一文中指出:荒诞由来已久,早在20世纪以前的文学中就已经屡见不鲜了。当我们在拉伯雷的《巨人传》中看到神学家让卡冈都亚花了五十几年把多种课文读得倒背如流、一个女国王不吃不喝,仅以抽象观念为生的时候,当我们在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中看到政

  • 标签: 文学评论 格列佛游记 斯威夫特 抽象观念 拉伯雷 神学家
  • 简介:阎真在“人类的寓言与民族的寓言”(《北京大学学报》2004/5)一文中认为:造成中西方荒诞文学差异的原因有多方面,第一,在西方的文化传统中,形而上学的思维发育得相当充分,在这种传统中成长起来的作家,表现生活的冲动更趋向于抽象的方式。在全社会也有相当广泛的理解。而中国文化传统缺乏形而上学的思维,

  • 标签: 荒诞文学 阎真 广泛 作家 寓言 传统
  • 简介:“民间”,在过去的历史叙事中,所处的地位是边缘的。1942年以后,作家“走向民间”成为一种潮流,并在民间完成了中国红色文学的话语转换。但这个“民间”已不具有原初的空间意义,它是被想象并经过“改造”的。90年代以后,这个概念又重新活跃起来,陈思和曾有较系统和完备的阐释;在诗歌论争中,亦有人强调和坚持“民间立场”,但这其间是否有联系或差异,大概也是值得讨论的。王光东考察了一概念在90年代被使用的情况,并厘清了它的不同内涵。“写真实”是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基本要求之一,也是颇具争议性的一个词语。80年代之前,它几乎是当代文艺学的核心问题,即便是今天.真实性仍在各种批评文章中不时地被提出,可见这个概念的重要。吴义勤系统地梳理了有关讨论的各种看法,以及这个概念提出时所隐含的复杂内容。因为是非争论性的文字,因此他的平和、客观和学理态度,有助于我们对“写真实”的进一步认识。

  • 标签: “写真实” 真实性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 胡风 《人民文学》 写真实论
  • 简介:一贺州是一片风景优美的自然之地,也是一个处于现代化进程中的城市。这样一种定义,不知是否能够代表贺州作家的某种特质——在他们的一些作品中,能明显看出一种乡土气质以及随之而来的对现代文明的伤怀与犹疑。

  • 标签: 作家创作 贺州 荒诞 现代化进程 现代文明
  • 简介:写作是自由的,阅读是自由的,评论也是自由的。但自由并非随心所欲,自由意味着选择,而选择就是负责任。作者的自由绝非胡乱建构自己的艺术文本,评者的自由也并非信手拈来某种文论去恣意解读一部“文学的艺术作品”。(罗曼·美伽登语)

  • 标签: 自由 文论 文学 解读 艺术文本 作者
  • 简介:<正>洪水在《当代作家评论》93年第四期如题一文中,说:以《白鹿原》为界,作家们大致持有三种真实感。三种都以追求历史真实为己任,但导致了三种性质的文学。第一种真实,作者站在阶级、政党的立场上,情讴歌一个成功的阶级和政党所垠得的划时代的(?)利。建国后的17年中大部分革命历史题材小说均(?)这类。第二种真实,在新时期文学创作止向成熟之际,产生了一类从更广阔的政治、文化背景上拨乱反正的文学。作者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以人道主义为思想武器,反思和批评政党所犯的殃及

  • 标签: 革命历史题材小说 历史真实 白鹿原 建国后 人道主义 政党
  • 简介:传统的真实观是现代人的生存依据,以其为核心与要义的“本真性”最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点。然而,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真实发生变异或变形,本真性被消解,拟像与仿真取而代之。从来源、内涵和功能等方面来比较,本真性是原创的、事实性的,保证了人类生存的完整感和连续性,仿真则是摹仿的、符号化的行为,造成了现代人的认同危机。仿真是一种超现实或新的真实,蕴含了解决身份危机的可能性。

  • 标签: 本真性 仿真 现代性
  • 简介:当年,《牧马人》是部相当出色的影片,其中男女主人公许灵均和李秀芝结为终身伴侣那场戏,更是新颖、独特,富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观众很大的艺术享受。但也有人对这场戏的真实性提出过异议,觉得不太符合生活真实。确实,两个结婚男女从未谋过一面,互不知道对方姓名...

  • 标签: 生活真实和艺术真实 生活中 真实性 影片 可能发生的事 艺术感染力
  • 简介:<正>明清小说理论有二个至为珍贵的优越建树:一是关于小说人物性格塑造的理论,以金圣叹的理论阐述最具卓识;一是关于小说创作真实性问题,它的中心论题是要努力分清生活真实与艺术真实、小说真实与历史真实的关系,并努力指明艺术真实的表现对象问题。比较而言,对前者人们讨论研究的文字颇多,而对于后者的讨论研究就相对显得比较沉寂了些。事实上,明清的小说理论对小说创作真实性问题的探索一直都有着极其浓厚的兴趣,其探索的基本认识历程是由浅入深,由表入内,由粗到细,由“真假”之

  • 标签: 明清时期 认识历程 小说创作 明清时代 艺术真实 小说批评
  • 简介:<正>中国文艺传统中,抒情文学强调抒情言志,主张的是“情真”、“心真”,即艺术家的性灵之真。而在叙事文学方面,对艺术真实的讨论是在元、明戏曲、小说发展起来以后的事情。它是随着艺术家、评论家讨论何谓“传奇”、何谓“小说”、何谓“戏”等概念及其特质而展开的。其间讨论的焦点,都集中在艺术之真与假、真与幻、虚与实、幻与奇的关系的问题上。而在对艺术真实以及艺术真实与艺术虚构关系的认识上,许多艺术家、评论家从观念到思维方式乃至表述方式均受到了佛教的启发与影响。

  • 标签: 印度佛教 缘起论 魏晋南北朝时期 艺术真实论 后汉书 真如
  • 简介:《野草》是鲁迅内心思想情感与生命体验的最真实的表达,被后人认为是鲁迅所有文集中最难读懂的一部。本文试图通过对《野草》的解读来探寻鲁迅矛盾与苦闷、坚韧与抗争、绝望与反抗绝望等内心世界形成的主客观原因,从而引发自己对人生的思考和回味。

  • 标签: 《野草》 鲁迅 内心世界 原因
  • 简介:<正>邹贤敏的《真实性——美学的范畴》一书(以下简称《真实性》),表现了相当多的与作者同辈的中年人理论品格的一些共同点,如果和这几年进入文艺理论批评界的一批青年的理论品格相比较,就更明显。它几乎成了许多中年理论工作者不自觉的“集体无意识”。下面我试着概括为五点。

  • 标签: 中年人 集体无意识 文艺理论批评 美学范畴 毛泽东文艺思想 生活真实
  • 简介:<正>有一位精神矍铄、年逾花甲的老人,在冀中平原一个农村的一座普通农房里的土炕前,守护着一位白发如云、瘦骨嶙峋、生命垂危的老人——母亲.这位守护者是谁呢?他就是《谁是最可爱的人》、《不断集》、《东方》、《地球的红飘带》的作者——备受人民崇敬和爱戴的、名扬中外的著名作家——魏巍同志.1987年金秋十月,他宽阔的

  • 标签: 魏巍 《母亲》 冀中平原 子弟兵 土炕 地球的红飘带
  • 简介:<正>在围绕着西方现代派文艺的讨论中,就涉及到文艺作品的真实性问题。的确,没有一个西方现代派文艺家认为自己的作品是不真实的,也没有一个西方现代主义文艺流派不以真实相标榜。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说,有多少这样的文艺流派,就有多少关于真实的主张;有多少这样的文艺家,大体上讲,也就相应有多少对真实的不同看法。英国现代著名作家阿·赫胥黎在《夜晚的音乐》一书里写道;“‘真实?’人们会问,‘是不是譬如说2+2=4,或者说维多丽亚女王在1837年登基,光是以每秒钟187000哩的速度行进这类真实?’当然不是,诸如此类的真实在文学作品中显然是不多的。”阿·赫胥黎是1963年下世的。他死后不久,即在六十年代后期,西方就出现了一个新的绘画流派,人称“超级现实

  • 标签: 超现实主义 真实观 文艺流派 六十年代 西方现代主义 象征派
  • 简介:一位年轻朋友近期含泪向我推荐了贾平凹先生的几篇散文,包括《哭婶娘》《我不是一个好儿子》《祭父》《写给母亲》等等、这位朋友告诉我,这些文章有的进了教材,有的成为高考中考阅读题,有的还出现在《朗读者》电视节目,并使朗渎者和主持人感动得抱头痛哭哩。

  • 标签: 贾平凹 真实性问题 散文 《写给母亲》 《朗读者》 电视节目
  • 简介:张曙光:我们年纪相差很多,称得上是忘年交.我们认识已经有一些年了,还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是在什么场合吗?泉子:你对我来说是一位老师辈的诗人.事实上,我也一直视你为我诗歌上的老师与兄长.而我们在交往中,又能放下更多的礼仪,我想最主要的原因是你一直以来的宽厚与包容对我的鼓励.我们第一次见面应该在03、04年,我出差路过哈尔滨,在桑克的召集下,你、桑克,还有永良,我们有了一次非常美好而难忘的相聚.我们一见如故,而我作为一个后辈,也没有通常第一次见到前辈诗人时的拘谨.饭后,我们还一起在那几乎已经干涸的松花江河床上走了很久.或许,我们都已不记得当时说了些什么,但相见的美好与欢乐宛若昨夜,宛如今天,并在这个寒冷的深冬依然温暖着我.

  • 标签: 张曙光 忘年交 哈尔滨 诗人 老师 美好
  • 简介:摘要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实践、参与合作等方式,实践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任务型途径被认为是目前最有效的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的提高。

  • 标签: 任务型教学 互动 语言能力 教师角色
  • 简介:<正>一个多月前,非光同志告诉我:《中流》要发一篇报告文学,主人公是一位日本人,但她却有一颗中国心——纯粹的中国心。一个日本人,怎么会有一颗真正的中国心?这引起了我浓厚的兴趣。我猜测……我期待……拿到这期杂志,一口气读完了这篇作品。我激动不已。我被感动得泪流满面。这颗中国心,如此纯洁,如此崇高,比宝石透明,比金子璀璨。她真正打动了我的心。我想,凡是读过这篇作品的人,他(她)们的心也将被她所牵动。对祖国诚挚的爱,历来是一种人们所赞颂的人类最美好的感情。一个日本人对中国这块黄土地爱得这样挚恳,这样热烈,爱到生不离死不别的地步,更是非同一般,更是诚可宝贵啊!她是真实可信的。乌云,是处于穷途末路的日本侵略军疯狂到了连自己的同胞也斩尽杀绝的血腥大屠杀中偶然幸存的一名日本

  • 标签: 中国心 动人心 读后 生活过程 黄土地 作品
  • 简介: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废都》因其大胆的粗俗、衰朽的颓废和肆意的放纵,而成为近十年最具煽惑力的作品.它在非文学方面制造了巨大的成功,但在文学方面,却不过是一个巨大的失败.从精神品质上看,它缺乏真正的文学作品的丰神秀采、清骨俊相;从艺术价值上看,它显示出的是令人失望的贫乏和苍白.它缺乏令人信服的真、令人感动的善和令人欣悦的美.

  • 标签: 《废都》 长篇小说 贾平凹 真实性 客观逻辑 叙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