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9
171 个结果
  • 简介:<正>我将在这儿小住一段时间。这个坐落在大海和森林之间的地方笼罩着一种忧郁的闲逸,令人感到惬意。万物沉寂,唯有天上的白云在轻轻地飘动。风仅仅从海浪和树梢的上空高高地掠过,树叶不再沙沙絮语,海浪也失去了往日的喧哗。即使与众人在一起,呆在旅馆里,漫步在林荫道上,也总是让人感到无穷的寂寞。疗养地乐队演奏的多是些瑞典和丹麦的感伤的歌曲,即便有些欢快的音乐作品,听起来也是那么倦怠郁悒。乐师们演奏完便拿着乐器,闷声不响地离开亭子,走下台阶,拖着缓慢忧

  • 标签: 疗养地 哥本哈根 弗里德里 博士学位 地望 丈夫
  • 简介:<正>听到一桩北洋军阀吴佩孚在洛阳与德国美女的"绯闻",让我对这个封建大军阀有点肃然起敬,因为不仅在妻妾成群的北洋军阀时代,就是放到今天,吴佩孚也绝对堪称天下老公的楷模。

  • 标签: 吴佩孚 曹锟 上将军 我爱你 抗战期间 中国实力
  • 简介:春秋战国之交一百三十年间,孔府叔梁纥、孔丘、伯鱼、子思祖孙四代人的妻子,全部因追求幸福,而独立自由地出走,成为东方"娜拉",东方自由女神。孔氏四世出,是对孔子仁学、子思"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等命题的生动诠释。

  • 标签: 孔子 子思 出妻 独立自由
  • 简介: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渴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亦弗易。'乃披卷首篇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即暖赏曰:'道得个语,即易矣。'因为之延誉,声名大振。-张固《幽闲鼓吹》

  • 标签: 张固 《幽闲鼓吹》 唐朝 笔记小说
  • 简介:<正>君德在明读战国时期的历史,风卷云涌的连年战乱中,搅得我糊里糊涂的,是这个登台那个继位的君王。那时战国有七雄,加上南方百越部族,北方胡人、貉人首领,称君称王的无以数计,要彻底弄清这走马灯似的各国君主也是真难。倒是今日这王登台明日那君继位见得多了,在我的脑子里形成了这样一个认识:君德在明。

  • 标签: 赵奢 须贾 范雎 君德 无以数计 赵括
  • 简介:《文选》卷三四、卷三五立“七”体,收录枚乘《七发》、曹植《七启》及张协《七命》三篇。七体在唐前创作颇丰,据郭建勋先生统计,遗存47篇(具体详见郭建勋《七体的形成发展及其文体特征》一文,载《北京大学学报))2007年5期),当然其中多为残篇或存目,完整的仅有10篇。

  • 标签: “七体” 《文选》 解读 居正 2007年 “七”体
  • 简介:<正>秦岭的南边有棣花,秦岭的北边是西安,路在秦岭上约三百里。世上的大虫是老虎,长虫是蛇,人实在是走虫。几十年里,我在棣花和西安生活着,也写作着,这条路就反复往返。父亲告诉过我,他十多岁去西安求学,是步行的,得走七天,一路上随处都能看见破坏的草鞋。他原以为三伏天了,石头烫得要咬手,后来才知道三九天的石头也咬手,不敢摸,一摸皮就粘上了。到我去西安上学的时候,有了公路,一个县可以每天通一趟班车,买票却十分困难,要

  • 标签: 人说 村前 花人 高速路 在路上 子一
  • 简介:在世界文学史上,以一部作品而名扬天下的作家为数很少。玛格丽特·米切尔(MargaretMitchell)就是这样一位作家。艾伦·F.布朗和小约翰·威利在《玛格丽特·米切尔的〈飘〉》的绪言中说,玛格丽特·米切尔是“自马克·吐温以来引起了世界轰动的美国作家”之一。米切尔之所以能引起国际轰动,究其原因,是因为《飘》(GongWithTheWind,1936)一经推出便成了出版界的一个奇迹,畅销全世界,它的盗版书也铺天盖地而来。三年后,《飘》被改编为电影,

  • 标签: 《飘》 畅销 世界文学史 玛格丽特 美国作家 米切尔
  • 简介:<正>20世纪西方现代主义文学崇尚标新立异,各树流派。这一表征在20年代最为显见,一批批作家在流派的旗帜下成为时代的弄潮儿。然而仍有少数几位作家是不为具体的流派所约束的,此类作家才更深层地把握了文学的现代精神,最终创造出具有生命力的艺术形式。T.S.艾略特就是其中的一位。艾略特初登诗坛时是英美“意象派”圈中的一员,而他个人却特别推崇英国17世纪的“玄学派”,后来其诗风的发展又表明他是本世纪初席卷西方诗坛的“象征主义”诗潮的佼佼者。与此同时,艾略特还在批评领域与“新批评派”合作,发表言论,阐释自己新诗写作的追求。然而,新批评派在形式主义文本研究中所采用的“细读文本”的基本方法,以及一批象征主义诗人对意象碎片的嗜好,又与艾略特重历史意识,尤重作品的整体意义的观念相左。复杂的精神性格使艾略特越出了具体的流派,成为广义的西方现代诗的真正代表。笔者认为,艾略特精神性格的复杂性源于他思想深处的一对精神矛盾:深刻的虚无主义与对历史传统的独特意识。这对矛盾的碰撞使他对现实的直观描绘、现象批判而走向对思维方式的批判与转换。就诗歌创作而言,艾略特中以“象征”的观念作为其艺术实验的起点,描绘出一幅碎片世界的画图,进而这种虚无的精神又深化为一种更为广阔的观念,

  • 标签: 艾略特 象征主义 结构主义 《荒原》 象征诗派 基本意象
  • 简介:卡洛斯·阿图罗·特鲁克,1925年10月生于哥伦比亚养科省孔多托市,著名短篇小说家。曾在波哥大工作多年,担任孔迪纳马卡省文化厅副厅长、历史研究学会秘书等职。在短篇小说创作方面,特鲁克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曾数次获得哥伦比亚国家短篇小说竞赛奖。他出版的短篇小说集有《冰雹及其他故事》(1953)、《结束夏天的一天》(1974)等。此外,他还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若干篇小说和其他作品。他的小说主要表现城乡劳动者的贫困、厄运、同恶劣环境的斗争和作为人的天然欲望等,具有现实主义倾向。《山上来的女人》(译自1985年出版的《哥伦比亚短篇小说选》)被认为是作者最重要的短篇小说代表作。作品一反作者一贯的现实主义和地区主义倾向,以新现实主义小说的风格闯入文坛。故事被浓缩在24小时内,环境描写同人物的内心活动结合在一起,用简洁、明快的笔调把大自然为人们造成的酷热、饥饿、荒芜、迁徙、死亡和人物对雨露、播种、安宁、清洁和爱情的向往生动地表现出来,不失为一篇构思新颖、风格独特的优秀之作。

  • 标签: 短篇小说集 哥伦比亚 玉米饼 特鲁克 新现实主义小说 每天下午
  • 简介:<正>这些本是我们的固有文化价值,现在却再次西风东渐。我指的是"新价值",近三十年,在全球范围内,人们渐渐认同的一套新的价值观。当做得过于教条时,人们讥称之为"政治正确主义"。但是一旦出现问题,人们又会诉诸这套价值。十八世纪西方工业化时代,开始形成两套互相环扣的价值观:一套促进产业的数量化发展,例如为起点公平而设的自由竞争,所谓浮士德精神,个人主义,适者生存;另一套对产业的数量化发展起制动作用,例如为终点公平而产生的劳工权利,社会保障体系,例如为分散权力而产生的民

  • 标签: 西方工业化 浮士德精神 固有文化 制动作用 劳工权利 十年
  • 简介:<正>在纪念德国伟大诗人兼思想家歌德逝世150周年之际,董问樵先生为我们献上《浮士德》新译本(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早在新译《浮士德》出版之前,我曾先睹为快,陆续读过其中部分译文章节,这回开卷重温,捧读之下,获益非浅。歌德的《浮士德》悲剧诗问世,迄今已有一个半世纪左右(第一部1808年,第二部1832年)。150多年来,这部博大精深的世界名著已被译成几十种文字,甚至同一文字也有多种译本,驰誉瀛寰。据笔者所悉,至今中文译本《浮士德》已有六种:有莫甦(1926年启明书店)、郭沫若(1928年上海创造社)、周学普(1934年福建永安东南书局)、顾寿昌(出版年代不详,上海北新书局)、董问樵(1982)和钱春绮(1982年上海译文出版社)。(指全译本而言)我曾先后读过郭、

  • 标签: 浮士德精神 歌德 福建永安 翻译 全译本 译者
  • 简介:刘慈欣是山西走向世界的一位重要的科幻作家。其创作经历了“纯科幻”“人与自然”“社会实验”三个阶段,从而构建了自己的科幻世界,为中国科幻在世界之林赢得了一席之地。

  • 标签: 刘慈欣 科幻《三体》系列
  • 简介:唐宋以后,历元、明、清三朝选官制,延续多而创新少。然科举内涵之复杂、开设次数之频繁、录取人数之众多、制度本身之严密,实至明清极盛,这种在衰亡前的“夕阳”现象,又是值得注意的。

  • 标签: 科举 察举 衰亡 夕阳 明清 唐宋
  • 简介:《将进酒》本是乐府古题,用来写豪饮之酣畅。李白用这一题目写下了千古传诵的名篇,使《将进酒》与其有了一种特殊的亲密联系。《将进酒》不仅继承了乐府古题的基本含义,即豪饮之酣畅,而且注入了比单纯的豪饮之情更为深厚、更具独特性的因素,即太白遗风。《将进酒》的艺术魅力在很大程度上便源于它对“太白遗风”的充分展示。

  • 标签: 《将进酒》 乐府 李白 艺术魅力 单纯 独特性
  • 简介:<正>刘心武、易中天、于丹等知名学者在央视《百家讲坛》讲《红楼梦》、《三国志》、《论语》、《庄子》等经典作品,引起了学界不小的争鸣。对于丹阐释的《论语》、《庄子》,一些反对的人称:孔子很着急,庄子很生气①;而有的人则在于丹的阐释中经历了一次会心的微笑,称赞于丹等人对经典的阐释起着慰安人际、稳定社会、健康身心的作用。

  • 标签: 于丹现象 经典阐释 《三国志》 刘心武 百家 易中天
  • 简介:<正>一但丁亡命维洛那时,庇护人是年轻的斯加拉大亲王(CanGrandedellaScala),出于感激之情,但丁向斯加拉献上了《神曲》中他尚未写完的《天堂》篇,附以一信,为天堂篇作解。这便是今日所见的《致斯加拉大亲王书》。信件是用拉丁文写成,日期估计是在1319年。唯此信究竟是否出自但丁手笔,后世有所争议。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致斯加拉大亲王》所以阐述的诗为寓言说,确实是但丁本人的思想。《致斯加拉大亲王书》第7节中,有一节文字后世多为人援引:

  • 标签: 字面义 亚里士多德 奥古斯丁 圣经 寓言说 《神曲》
  • 简介:<正>《还乡》是美国小说家托马斯·哈代(ThomasHardy1840—1928)发表于1878年的一部长篇小说,在哈代的整个小说创作中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还乡》的艺术成就很高。有的评论家从艺术角度出发,认为这部小说是哈代最出色的代表作。乔治·伍德科克在《还乡》百年版前言中指出:“人们普遍认为,

  • 标签: 荒原 哈代小说 托马斯·哈代 还乡 英国 自然景物描写
  • 简介:清朝乾隆、嘉庆年间,在号称文教最盛的常州府武进、阳湖城里,聚着一大群布衣文人。他们位贱命蹇,才高志洁,令后人仰慕不已。著名诗人龚自珍曾赞叹说:"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常州高才篇送丁若士》)其中的一位佼佼者,就是乾嘉著名经学家和文学家张惠言。

  • 标签: 张惠言 若士 龚自珍 经学家 乾嘉 浙西词派
  • 简介:本文结合三部/篇文学文献,"风格"学说、李渔、喜剧与悲剧、艳情小说与言情小说、细读、历史语境、比较文学、学科历史的写作等方面探究西方学者研究问题的视点所具有的可能的借鉴作用.

  • 标签: 艳情小说 言情小说 比较文学 历史语境 寻找 悲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