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本杰明·富兰克林是北美殖民时期最重要的作家之一,他见证了清教主义逐渐没落并最终被启蒙主义所代替的历史变迁。作为美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清教主义自然不是他的主流思想,但在他的作品中仍然显露出了这一宗教思想的遗迹。在名作《致富之路》中,他所提出的勤奋与节俭两大核心道德规范,正是他受清教劳动天职观和禁欲主义思想影响的明显表征。然而由于时代环境以及个人价值倾向的影响,他在文中所表现出的清教思想发生了变异,表现出实用主义色彩和理性化特征。

  • 标签: 清教主义 启蒙主义 时代环境 作家 殖民时期 宗教思想
  • 简介:5月8日,第18届东盟首脑会议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闭幕并发表主席声明。东盟10国领导人回顾了东盟一体化在过去六个月中的进展,并围绕“全球一体化中的东盟共同体”这一主题,讨论如何应对能源及粮食安全、自然灾害、气候变化等东盟及全球共同面对的挑战。

  • 标签: 共同体 东盟 全球一体化 协调 印度尼西亚 首脑会议
  • 简介:身体的历史是一个不断被诋毁、排斥和压制的历史,而这一进程随着工业文明的繁荣而达到顶峰。D.H.劳伦斯感受到了这一对身体的压制,因此,以文字的方式反抗压制、帮助身体突围成为他终生的事业。在《查特莱夫人的情人》中,这种努力以最为彻底的方式得以表达。劳伦斯描绘了一片葱茏的小树林,它构成了一个前现代的伦理共同体,傲视外部丑恶的工业文明。在这一自足的空间中,人们遵循着迥异于主流价值体系的伦理价值观,身体和欲望自由地呼吸,得到了彻底的解放,人也因此而获得新生。在伦理上,这一空间以隐喻的方式与外部世界形成了根本性对抗。这不仅是劳伦斯对压抑身体的工业文明及其所代表的工具理性进行的最激烈批判,更为重要的是,这部作品实质上也是劳伦斯对新的伦理共同体的虔诚召唤和建构。

  • 标签: 《查特莱夫人的情人》身体 工业文明 伦理共同体
  • 简介:第18届东盟首脑会议8日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闭幕,会议在推进东盟共同体建设方面达成了一系列共识。东盟商务专家许宁宁9日接受采访时认为,在这过程中,东盟应加强内部努力,争取外部支持,以确保2015年建成东盟共同体的目标。

  • 标签: 外部支持 共同体 东盟 印度尼西亚 首脑会议 雅加达
  • 简介:在当代华裔美国作家群之中,以汤亭亭为代表的作家着眼于描写移民美国后的华人及其后裔的痛苦经历和在适应美国文化过程中中美文化的冲突与融汇,以赵健秀为代表的作家在比较中美文化的异同方面特别注重保持亚裔和华裔美国人的属性,但梁志英和其他新一代作家的兴趣在于探索人性、描写新一代美国华裔青年的生活和剖析其心理.作为在美国文化语境中生长的美国人,他们用他们的母语--英语思维和写作,但是作为华裔作家,他们却离不开中国文化的根,总是企图从各自理解的中国文化视角,观察美国社会和文化,构筑他们想象中的共同体.

  • 标签: 华裔美国作家 汤亭亭 族裔属性 美国文化语境 文化认同
  • 简介:斯特凡·格奥尔格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诗坛的著名诗人,以他为中心的格奥尔格圈子因其神秘色彩的理想与种种传闻,至今仍引起误解。本文把格奥尔格圈子视为现代共同体的一个特例,探讨古希腊的教育模式——教育的爱——是格奥尔格建构其圈子的核心理念,及其在格奥尔格创作中的反映。

  • 标签: 斯特凡·格奥尔格 格奥尔格圈子 共同体 教育的爱
  • 简介:当代英国作家帕特·巴克的《联合街》是表现20世纪80年代英国工人阶级共同体工作、生活、情感和精神状况的杰作。为了突出共同体的主题,小说采取了主题—并置叙事模式和主体间性叙事手法。主题—并置叙事模式突出了共同体的集体性,主体间性叙事手法消解了叙事者对叙事的行为者(人物)的宰制,突出了共同体成员的主体性及其平等、交流、依存、共在关系,使作品成为反映当代英国工人阶级共同体生存现状的艺术经典。

  • 标签: 帕特·巴克 《联和街》 叙事 主题并置 主体间性 共同体
  • 简介:20世纪七八十年代,英国全民参与的房地产自由市场被撒切尔政府表意为进取时代精神下旨在实现共同财富的民众公意。然而,这种表面上超阶级的民主机制实际上却加剧了阶级区隔。本文以迈克尔·哈特的房地产想象共同体理论为切入点,探讨玛格丽特·德拉布尔所创《大冰期》中的房地产市场背后经济权力的两种并行运行机制:一方面,房地产市场建构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幻象以自然公正之名诱使小地产商投身纳入性排除的资本游戏;另一方面,以帝国复兴为宏大目标的房地产重建大规模拆迁棚户区、削减福利住房公共支出导致广大底层人民个体民主的合法性剥夺。本文指出房地产市场共同体背后的剥削性生产关系再生产实质,最后阐明德拉布尔政治诗学中"出走"的市场逃逸路径。

  • 标签: 玛格丽特·德拉布尔 《大冰期》 房地产市场 想象共同体 出走
  • 简介: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是英国一位重要女作家,她对经历社会变革群体以及人们对变革做出的反应格外关注,忧思共同体文化的未来。论文以菲茨杰拉德的早年经历、成年后的《世界评论》办刊经历与撰写的评论、早期创作的短篇故事为研究素材,阐释她早期文学思想中的共同体意识,认为其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轨迹:培育小而意义重要的精神共同体;重建和复兴战后英国共同体;憧憬建构一个深度共同体。

  • 标签: 菲茨杰拉德 共同体 早期文学思想
  • 简介:英国女作家希拉里·曼特尔的布克奖小说《狼厅》和《提堂》生动再现了都铎王朝的辉煌时代和一代权臣托马斯·克伦威尔的丰功伟绩,展现了当代小说家调整视角、反思历史的创作心理.本文通过分析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克伦威尔由铁匠之子成为国王亨利八世的权臣、从乡野草根到朝廷重臣的传奇一生,探讨其性格及形象中的英格兰特性,解读英国民族共同记忆对历史人物的建构,审视曼特尔正视民族身份认同问题、重构民族文化共同体的创作思想.当代英格兰特性不仅仅局限于体现其民族的独特性,更体现了英国民族的包容性和多样性,是英国民族共同体精神的重要表征.

  • 标签: 希拉里·曼特尔 《狼厅》 《提堂》 克伦威尔 英格兰特性 共同体文化
  • 简介: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部教科书。从1911年秋天武昌城头震惊世界的一声枪响,到今天中国大地日新月异的现代化图景,辛亥革命以来的百年巨变,蕴含丰富的历史启示,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标明了走向未来的前进方向。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辛亥革命10O周年大会上的讲话,站在振兴中华、民族复兴的高度,回顾百年波澜壮阔历程,深切缅怀孙中山先生等辛亥革命先驱的历史功勋和崇高精神,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功绩,深刻阐述辛亥革命在民族复兴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深情展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必将极大地激励海内外中华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共同奋斗。

  • 标签: 辛亥革命 中华民族 伟大复兴 纪念 奋斗 历史启示
  • 简介:路易斯·厄德里克是当代美国创作得奖最多的本土裔女作家之一。在这部作品中,她不仅书写了印第安人和混血族群的苦难历史和心理创伤,还细致描述了部分白人在这段历史记忆中复杂的心理纠葛,引发人们对印第安人的历史、现状与未来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本文立足于杰弗里·亚历山大的文化创伤理论,试图解读作品中印第安人和混血族群经历的集体创伤,分析其产生的过程以及给不同族群带来的影响,从而揭示出作者本土裔文学创作的独特性。

  • 标签: 《鸽灾》 路易斯·厄德里克 文化创伤理论
  • 简介:孙绍振先生在《美国语文和中国语文:"核心价值"和"多元价值"问题》一文中,多次提到"一元价值""多元价值"等概念,而孙先生对一元价值的理解却有飘忽不定之嫌。本文意在从人类文明共同体的三维价值观视角,探讨语文教育形塑国民性格的意义,使语文教育抛弃各种偏见,避免意气之争,融入到人类文明的大潮中去。

  • 标签: 语文教育 一元价值 多元价值 三维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