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卡尔·施米特无疑是二十世纪最具争议的法学家,同时也是世界政治思想史上最具魅力的人物之一。他一生研读文学作品,在与诗人作家的对话中汲取精神养料,通过文学阐述其思想,甚至影射不便用学术话语言说的一些重要思考。在1942年的《陆地与海洋》中,施米特通过《白鲸》中捕鲸人与鲸鱼之间的抗争,将“陆地”与“海洋”这种地理上的对立上升为更基本的存在性对立,甚至进一步升华为基督与敌基督之间的永恒对立。而从他四十年代的书信中又可以发现,他极力向朋友们推荐梅尔维尔的中篇小说《班尼托·西兰诺》,推广他对小说象征意义的阐释。施米特在西兰诺船长身上找到了当时欧洲精英知识分子进退维谷的形象,特别是他个人在国家社会主义时期处境的影子。文学成为一种陌生化方式,使他可以隐匿地进行自我阐释、甚至自我辩解。他对《班尼托·西兰诺》的阐释向读者展示了这部源自现实的小说中超越现实的巨大象征力,但也存在偏离小说本意的关键要害。

  • 标签: 卡尔·施米特 梅尔维尔 《白鲸》 《班尼托·西兰诺》 海洋
  • 简介:<正>1895年11月,一个戴手铐的犯人从伦敦被押解到雷丁郡苦役犯监狱,他就是英国著名作家奥斯卡尔·王尔德。这位名作家被判了几年徒刑,罪名是"道德败坏"。在雷丁火车站,一群好事之徒把王尔德团团围住。作家穿着带一道道长条的囚服,寒冷的雨水浇在他头上,几个解差站在四周,王尔德平生第一次掉了眼泪。围观的人群却哈哈大笑。在这之前,王尔德从来不知道什么叫眼泪,什么叫痛苦。在这之前,他是伦敦赫赫有名的纨绔予弟,无所事事的闲人,擅长辞令口若悬河的天才。纽孔里插着一朵葵花,王尔德漫步在皮卡德利广场,伦敦所有

  • 标签: 王尔德 道德败坏 皮卡德 雷丁 团团围住 平民百姓
  • 简介:著名丹麦作曲家卡尔·尼尔森毕生创作了众多知名作品,其中《长笛协奏曲》是他创作的唯一一首场地作品,并且在20世纪初期被大众公认为是十分具有演奏与研究价值的长笛作品。当前《长笛协奏曲》这首作品频繁出现在国际赛事或演奏中,深受观众喜爱。对卡尔·尼尔森的《长笛协奏曲》进行赏析,探索《长笛协奏曲》的创作风格与演奏技巧,对于准确判断尼尔森长笛作品的演奏风格特色,更好地演绎《长笛协奏曲》有着重要的作用。

  • 标签: 《长笛协奏曲》 卡尔·尼尔森 长笛演奏
  • 简介:<正>边际性是现代人面临的重要临界形态,每个生命个体毕生都在处理自己的各种各样的边界。经常遭遇边界主题的作家是昆德拉,他的小说《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有这样一段话:我小说中的人物是我自己没有意识到的种种可能性。正因为如此,我对他们都一样地喜爱,也一样地被他们惊吓。他们每一个人都已越过了我自己圈定的界线。对界线的跨越(我的"我"只存在于界线之内)最能吸引我,因为在界线那边就开始了小说所要求的神秘。

  • 标签: 卡尔维诺 昆德拉 我自己 生命个体 边际性 生存形态
  • 简介:<正>一从未有过一次写作如这篇,艰于呼吸,乃至悲抑,一个个字就如阴影鬼魂或者牙齿,啮咬着内心,使我觉得空气里也有一种蛮横压迫着我,如果我就此搁笔,那心灵的重负会减轻丝毫吗?不会的。我暗自鼓励自己,要勇于发掘被遮蔽的片段,要敢于叙述这个事件的真貌,这个事件中

  • 标签: 赵一曼 遮蔽与记忆 滨江省 电烧伤 警务厅 大野
  • 简介:<正>《斯菲尔德庄园》(1814)(以下简称《》)是简·奥斯丁(1775—1817)后期的一部力作。对这部小说的评价历来褒贬不一。褒扬者,称之为“奥斯丁的第一部完全成熟的小说”,①赞扬它“写得如此完美动人”。“人们往往更为欣赏”。②贬抑者,认为它“情节单调”③、女主人公“最乏味”,④是“一部失败的艺术作品”。⑤但无论是褒是贬,评家们基本认同:这是一部道德说教小说。“整部作品贯穿着道德严肃性这个中心问题”。⑥它通过范妮这个“帕米拉”式的人物“靠德行的帮助几乎做了斯菲尔德庄园的女主人”⑦的故事,宣扬了“传统的道德的与社会的价值”,“体现了作者本人的准则。”⑧人们还认

  • 标签: 简·奥斯丁 曼斯菲尔德庄园 改变主意 说教小说 英国 女主人公
  • 简介:意大利小说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是一位智性的写作者,一位理性的幻想大师,一位永不停息的探索者与创造者,一位"后现代小说"的真正代表,一位有充分理论自觉的小说家.卡尔维诺对中国当代小说创作,在理念与技巧上均富有启示性质,对中国"后现代小说"的研究与流播也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 标签: 卡尔维诺 后现代小说 小说家 中国当代小说 智性 艺术个性
  • 简介:斯菲尔德的后期创作给她带来了“文坛巨人”的声誉,她在短篇小说领域中取得了乔伊斯、沃尔芙在长篇小说领域中所取得的成就。女作家的后期作品均以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基础,观察视角独特,敏锐而深入地思索人生。

  • 标签: 曼斯菲尔德 短篇小说 思索人生
  • 简介:矗立在国务会议大厦对面的骑在马背上的尼古拉一世的纪念像,始终如一地在安抚着因为年久而长了青苔的近卫军士兵,安抚着一个个冬天和夏天。他头上低压着一顶毛茸茸的羊皮帽子。它的式样像东正教主教头上的金冠,很大很大,几乎用整张羊皮做成。

  • 标签: 安抚 式样 士兵 会议 冬天 东正教
  • 简介:克劳斯·的《悲怆交响曲》漓江克劳斯·(KlausMann)于1906年11月18日生于慕尼黑,1949年5月21日在法国坎内自杀身亡。他是德国著名作家托马斯·的长子,母亲是卡迪亚·。他生性敏感好奇,情感丰富,有着极强的创作欲望和天赋。在他还是...

  • 标签: 柴科夫斯基 克劳斯 交响曲 第四交响曲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稀疏的头发
  • 简介:<正>英国著名现代派女作家,凯瑟琳·斯菲尔德以其在短篇小说领域里的优秀创作在英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并且引起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争论、分析和批评。她的《幸福》是作家影响最大,引人注目的优秀作品之一。《幸福》的发表进一步奠定了斯菲尔德作为现代短篇小说家的基础。其中的犬儒主义和看破尘世的态度震惊了当时的伦敦的上流社会,以至其在此之后的作品未能产生出同样的强

  • 标签: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伦敦的上流社会 现代短篇小说 叙述者 梨花 犬儒主义
  • 简介:本文研讨卡尔维诺运用塔罗纸牌的排列组合发展叙事、重复叙述的功能意义和理论意义,讨论它的互文手法和片断性写作所蕴涵的后现代创作思想,指出所呈示的多重互文的复杂现象,表达了作者对当下世界的戏讽和折衷的姿态.

  • 标签: 复制 互文性 片断性 后现代
  • 简介:2012年10月16日,英国女作家希拉里·特尔凭借历史小说《提堂》再次获得英国布克文学奖,成为英国历史上两获此项殊荣的第一位本土作家。《提堂》依然以英国都铎王朝为题材,从托马斯·克伦威尔的视角出发,围绕国王亨利八世的婚姻危机,讲述王后安妮·博林失宠陨落的过程。

  • 标签: 希拉里 布克奖 英国历史 历史小说 都铎王朝 克伦威尔
  • 简介:当代美国杰出的印第安诗人莫德并不只限于控诉白人殖民者的暴虐和揭露美国社会中存在的种族歧视,而是更强调各民族之间的和谐共处和多元文化的融合.他在诗歌创作中善于汲取英美白人诗歌中的精华,体现后象征主义诗歌含蓄、凝练和富于暗示性的特点.无论就诗体还是就题材而言,他的诗歌都隐含了一种超越种族界限和追求多元文化并存的精神.

  • 标签: 莫曼德 诗歌艺术 美国 印第安人 《角形雁阵及其他》 《葫芦舞者》
  • 简介:伯格的电影美学对普拉斯的诗歌创作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一方面,伯格借助舞台化布景、人物面部特写和长镜头内心告白等镜头语言呈现梦境、幻觉、疯癫、神经症等前意识性生命体验的艺术风格对普拉斯中后期诗歌的意象构建和叙述视角产生重大启发,是推动普拉斯形成个性化艺术表达的重要催化剂之一;另一方面,影片《生命的门槛》是普拉斯创作长诗《三个女人》的蓝本,普拉斯在诗歌中沿用了电影的人物、场景和情节设定等基本架构,同时,通过融入自身的生存体验,以及更鲜明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更强烈的女性主义立场完成对《生命的门槛》的改写和超越。

  • 标签: 西尔维娅·普拉斯 英格玛·伯格曼 电影 《三个女人》 影响
  • 简介:阿哈隆·库姆(AharonKumem,1933-)教授是以色列本古里安大学希伯莱文学系的系主任,长期从事希伯莱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尤其以研究希伯莱诗歌见长,发表了大量的论文,涉猎范围很广,从圣经时代、中世纪到20世纪近3千年的希伯莱诗歌,几乎无所不包,享有一定的学术声誉;他对希伯莱小说的研究也颇有成就.值得一提的是库姆对英国文学的研究也颇有造诣,特别对莎士比亚戏剧情有独钟,并把莎士比亚精致的《李尔王》和他的许多商籁体诗歌译成了希伯莱文.

  • 标签: 诗歌 文学 小说 时代 上帝 发表
  • 简介:2009年10月,英国女作家希拉里特尔(HilaryMantel)凭借历史小说《狼厅》(WolfHall)荣获布克奖(ManBookerPrize),此后又接连收获四项文学大奖。时隔三年后的2012年10月,特尔携新作《提堂》(BringuptheBodies)再次摘得布克奖,成为该奖历史上第一个两次获奖的英国作家,而且再现夺奖狂潮:2012年英国国家图书奖之英国年度作家、2012年科斯塔长篇小说奖、2012年科斯塔年度图书奖和2013年大卫科恩奖。

  • 标签: 历史人物 希拉里 国家图书奖 英国作家 解读 篇章
  • 简介: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理查德·舒斯特,以实用主义哲学为基础,反思并重新定义了哲学、艺术和审美,并将它们同身体联系在一起,最终建构了身体美学这一学科。身体美学包含三个分支:分析的身体美学、实用的身体美学和实践的身体美学,尤其注重实践部分。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舒斯特的身体美学对中国美学研究的启示。

  • 标签: 舒斯特曼 实用主义美学 身体美学 中国古典身体美学
  • 简介:凯瑟琳·斯菲尔德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其风格鲜明、匠心独具的创作手法使她被公认为杰出的现代短篇小说大师。《布里尔小姐》作为斯菲尔德代表作之一,因其出色的现代主义特色而受到评论家们的青睐。本文将以文体学家利奇(Leech)以及肖特(Short)的理论为基础,拟对《布里尔小姐》中的模糊语做全面的分析,阐述其如何彰显布里尔小姐真实的内心世界,并赋予斯菲尔德短篇小说独特魅力,达到了形式与内容合一,形式为表达主题而服务的目的。

  • 标签: 凯瑟琳·曼斯菲尔德 布里尔小姐 模糊语
  • 简介:蒸汽机的发明使得火车和铁路技术对19世纪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德国自然主义作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格哈德·豪普特在1887年以铁路道口看守员与铁路间的关系为主题创作了中篇小说《道口工提尔》。铁路不仅在小说的结构上贯穿始终,它还牢牢地控制并影响着主人公提尔生活的所有层面,最后也如恶魔一般碾碎了提尔的生活。铁路系统改变了原有的人与自然、人与自身的关系。正如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在《追问技术》一文中所述,在技术时代,人和自然都被卷进现代技术的漩涡之中,技术规定着技术时代的人按照技术的方式去活动。小说主人公提尔的悲剧命运正是现代技术统治下人的主体性丧失的一个缩影。

  • 标签: 格哈德·豪普特曼 铁路 现代技术 《道口工提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