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0 个结果
  • 简介:“小众”的用典古典诗文基本是文人士大夫的创作。从根本说,这又是“小众”的艺术。据传白居易曾努力让自己的诗“老妪能解”。但那只是一种理想,表达诗人对普通民众的善意和关切。实在说来,今天许多即使是有相当学养的读书人读古文、古诗,不借助注解也难以完全明白。如果把阅读比喻为欣赏过路的风景,作品的典故往往成为路上的沟沟坎坎。阅读时一面看原文,一面按标号找注解,麻烦不必说,也大大败坏了欣赏的兴致。

  • 标签: 典故 古典诗文 文人士大夫 普通民众 白居易 实在说
  • 简介:以前妈妈只要一哭,我就跑到那条小溪边玩。那里的树下非常凉爽,这使我胸口的疼痛好了一些。爸爸对妈妈大喊大叫的时候,我的胸口就疼,就好像吞了一只气球一样。

  • 标签: 小动物 池塘 妈妈
  • 简介:章太炎先生最后的一位弟子、当代大儒姚奠先生于近日仙逝。他的学术与人生道路,促使我们进行深刻的思考。百年来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中国学术改变了原初以札记、评点、注释、考辨为主要形式的研究格局,而走向了纵横驰骋、综合归纳、条分缕析的论证、演绎,大大推进了中国学术的进程。

  • 标签: 中国学术 人生道路 西方文化 条分缕析 章太炎 札记
  • 简介:初读《美国语文》,首先是新奇,其次是惊讶。教了几十年“中国语文”,对过于工具化的、支离破碎的中国语文印象深刻,而打开整本的《美国语文》,一看目录就觉得美国历史扑面而来。虽然从“五月花号”开始,美国只有三百年的历史,但当下美国,其辉煌的文明成果和巨大的创造力以及雄厚的国力产生的影响力,不能不让人对这个历史短暂的移民国家感到惊叹。

  • 标签: 美国历史 中国语文 宗教 道德 神话 移民国家
  • 简介:著名美国作家唐·德里罗小说《坠落的人》由于描画现实细致入微以及所涉事件意义重大已经被誉为“‘9·11’小说的定义之作”。本文探讨了小说中所呈现的人与家园、人与记忆之间关系的主题,以及它在生态批评维度,尤其是在人类精神生态维度带给我们的启示。

  • 标签: 唐·德里罗 坠落的人 记忆 精神生态
  • 简介:对于易卜生创作的《玩偶之家》娜拉出走的原因,传统的解读基本都是以女性主义为视角的。本文针对娜拉出走的原因,从传统的女性主义的视角进行了分析,并进行了新的解读。

  • 标签: 男权社会 娜拉出走 原因
  • 简介:《堂吉诃德》是西班牙文学中影响巨大的长篇小说。书中的两个形象堂吉诃德和桑丘·潘沙几乎家喻户晓。堂吉诃德作为一个性格复杂而又矛盾的主人公形象出场,而桑丘是作为一个反衬人物出场,其具有早期资产者的雏形。朱光潜曾评价:堂吉诃德是一位可笑的理想主义者,而桑丘是一位可笑的实用主义者。

  • 标签: 堂吉诃德 桑丘 对立互补
  • 简介:《冰与火之歌》是由美国著名科幻奇幻小说家乔治·马丁所著的史诗奇幻小说系列,它被认为是奇幻的“反传统先锋”,与一般的主流奇幻作品有着显著的区别,小说中大量现实主义元素的植入无疑让这个架空的史诗巨作显得逼人的真实,这也是它能成为奇幻文类扛鼎之作的原因所在。了解小说中的现实主义元素,能让读者更确切地感受到这一世界的真实存在。

  • 标签: 《冰与火之歌》 乔治·马丁 史诗 奇幻 POV
  • 简介:<正>《西游记》第21回《护法设庄留大圣须弥灵吉定风魔》写到,孙悟空为救唐僧,与黄风怪打斗,黄风怪用三昧神风吹伤了悟空的眼睛,使悟空"眼珠酸痛"、"冷泪常流",败下阵来。幸好护教伽蓝点化庄园,化为老者,用药治好了悟空的眼病。这药据化为老者的护教伽蓝介绍:"我这敝处,却无卖眼药的,老汉也有些迎风冷泪,曾遇异人,传了一方,名唤‘三花九子膏’,能治一切风眼。"随后,老者(护教伽蓝)

  • 标签: 悟空 迎风冷泪 唐僧 护教 风眼 西游证道书
  • 简介:在这个男性占据优势的电影圈,有一位成就卓越的女性,那就是许鞍华。她以敏锐的女性视角和一贯的人文情怀讲述了一段段平静而又充满现实感的故事。对于女性题材的关注和女性形象的刻画,许鞍华更是有自己独特的视角与内涵,《女人,四十》作为许鞍华电影生涯的分水岭,以细腻的镜头刻画出一位在社会、家庭、两性关系奋力挣扎生活的中年女性阿娥,展现了导演本身对女性主体意识的强调。

  • 标签: 《女人 四十》女性许鞍华
  • 简介:《金瓶梅》作为一部伟大的世情小说,对日常生活的描写细致深入。而其中对女人的鞋的描写更是随处可见。《金瓶梅》的鞋并不是简单的服饰描写,它还是一种特殊的意象,这种意象反映了西门庆的性变态心理,对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有一定作用,同时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状况以及西门家族鼎盛的代表意象等等。更多还原

  • 标签: 金瓶梅 意象 作用
  • 简介:美国后现代作家多克托罗擅于运用“拼贴”手法展现后现代作品片段性、凌乱性、边缘性和分裂性的特点.《皮男人》,他通过视角和话语的拼贴、历史事件的拼贴、小说人物的拼贴三个角度表达了对美国现代社会的关注,揭示“被压制的真实”,通过“事实的降格”来揭露和抨击权力政治的谎言,达到“去权威化”的效果.多克托罗借助“拼贴”手法有意唤醒读者去了解和发现历史真相和社会现实,让读者意识到文本意义和历史真相都是社会性的语境建构,是一种基于特定利益的“谋划的事实”.

  • 标签: 《皮男人》 拼贴 谎言 异化 去等级化 分裂
  • 简介:作为“神话重述”系列之一,珍妮特·温特森的小说《重量》不仅在内容上安排背负苍天的阿特拉斯最终放下宇宙,让为生活所困的当代叙述者不断出走,为这些人物设想了放下重负的种种可能,而且在叙述实践上放下“宏大叙事”和“影响的焦虑”等重负,通过复调型私人叙事、杂语和时空体对话等异质化叙述方式思考存在的个体特异性和荒诞性、责任的必然性和自由的相对性,赋予了古典神话以当代意义和新的生命力.

  • 标签: 珍妮特·温特森 《重量》 神话重述 异质化叙述 存在主义
  • 简介:中世纪英国形成了典型的亚瑟王叙事传统,蒙茅斯的杰弗里、韦斯、莱亚门和马洛礼都分别书写了魔法师梅林和亚瑟王富有传奇色彩的出生故事,其中母性与超自然力量和魔法相关联。这种写作不仅说明了文化英雄的身世与凯尔特文化的关系,又满足了盎格鲁-诺曼统治者确认文化血统和政治统治的需要。不具备生物性母亲身份的王后桂尼薇尔的嫁妆“圆桌”是母性身体的外化,骑士围桌而坐实现了前俄狄浦斯母子之间的同一感。“桂尼薇尔-圆桌”是亚瑟王国的和谐之源,骑士-儿子们对母亲桂尼薇尔追求愉悦的不满是亚瑟王国走向悲剧的导火线。

  • 标签: 中世纪英国亚瑟王叙事 母性 超自然力量 魔法 圆桌
  • 简介:近些年的香港喜剧电影佳作稀零,且电影市场混乱。不断追求票房利益的商业喜剧片产业化生产经营,致使香港喜剧电影越来越老套低俗,不得不在低潮思变并寻求出路。惯用的创作手法和创作思维使港产喜剧不再是以本土特色为优势,"港味"变质为一成不变的喜剧标签。喜剧无法完成深刻揭露社会现实及人性弱点的功能,只为商业利益迎合观众的感官刺激,致使香港喜剧电影陷入窘境。

  • 标签: 香港喜剧电影 商业化 创新 不协调
  • 简介:不得不说,20世纪的中国实在过于沉重,沉重得几乎令人心碎、窒息;20世纪的中国知识分子及作家的运命实在过于坎坷,坎坷得几乎令人眩晕、惊悚。回望和记录这一历程的跌宕起伏与蜿蜒曲折,不仅要借以拨开历史的迷雾,还原历史的本真面目,更重要的是为了把脉当下和预想未来。

  • 标签: 还原历史 中国知识分子 晚年 茅盾 反思 20世纪
  • 简介:菲利普·罗斯在其后期创作,往往通过记忆书写再现历史瞬间,反映重大历史事件对于现实生活中小人物的胁迫,《愤怒》就是典型之一.这是一部关于朝鲜战争的记忆小说,以马科斯弥留之际的自传性记忆为主体,展现20世纪50年代年轻人在理想自我与社会现实冲突的无奈与愤懑.作品对马科斯父母创伤记忆进行刻画,强调战争等历史事件强加给普通人的难以言说之痛,并以异故事叙事者的视角从事实和道德两个层面修正和补充马科斯及其母亲的“不可靠记忆”,体现了罗斯追问历史并以文学虚构建构集体记忆的创作观.

  • 标签: 菲利普·罗斯 《愤怒》 历史 记忆
  • 简介:在塞缪尔·贝克特的独幕剧《克拉普的最后一盘录音带》,录音机和人的并置成为该剧的焦点,贝克特着眼于录音机的技术弊端和人机互动过程给人带来的消极影响。他指出:录音机的技术复制造成主体记忆的断裂,录音机的播放阻碍主体的自我认同,消解主体的统一性和稳定性。剧作家借助录音机揭示了技术对人的异化,凸显了生命主体的消解。在科技高度发展的时代,该剧无疑对盲目追捧技术创新的现代人起到警醒作用,表达了剧作家对技术时代人类生存状况的深切关怀。

  • 标签: 塞缪尔·贝克特 《最后一盘录音带》 录音机 技术异化
  • 简介:俄国文学批评家尼·斯特拉霍夫因攻击去世后的陀思妥耶夫斯基而为学界诟病,其本身批评思想却反而极少被关注。文章首先从斯特拉霍夫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互动关系说起,理清了两者之间的分歧所在;继而引入托尔斯泰与斯特拉霍夫、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思想异同,重新阐释斯特拉霍夫在这场三角对话的作用,揭示这位非主流批评家批评范式的革命性意义。

  • 标签: 尼·斯特拉霍夫 陀思妥耶夫斯基 列夫·托尔斯泰 对话
  • 简介:美国“纽约派”代表作家弗兰克·奥哈拉的早期诗歌呈现出浓郁的超现实主义色彩.他运用超现实主义的写作技法,打破了那个时代旧有诗歌传统的羁绊,使诗歌创作饱含张力与创造力,对革新美国文坛做出了贡献.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奥哈拉早期诗歌的自动写作、以梦写实和集体游戏三大超现实主义艺术手法,揭示其中的艺术特征和诗学价值.

  • 标签: 奥哈拉 超现实主义 自动写作 以梦写实 集体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