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20 个结果
  • 简介:要是你很忙,没工夫稍作停顿,要是在你心目中,只有此刻没有时刻,要是你觉得焦虑和孤独,都是别人的事情,要是你对大千世界已然消逝和正在消逝的声音,缺乏感觉也无所留恋,那么,你大概也就没有多少兴趣认识杨浪。

  • 标签: 小说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郭嵩焘和李鸿章有许多相似之处,两人的成长均受曾国藩较大影响,又都以洋务著称,也都因洋务而获骂名。二人同年入仕,彼此之间相知相敬以莫逆之交保持终身,但两人的人生际遇却几乎天壤之别。

  • 标签: 人的成长 人生际遇 李鸿章 郭嵩焘 曾国藩 洋务
  • 简介:一过户姨正提着一篮子菜上楼。姨的家在六楼,再加上底商,其实是七楼。姨提着满满的一篮子菜,有黄瓜、茄子、红萝卜,红红绿绿的很是好看。可眼下姨没有那份心思,她只盼着把这篮子菜提上六楼。可姨的腿不给力,多年的风湿关节炎,使她的腿像是有一百根针在扎,她只能咬咬牙忍着。

  • 标签: 谎言 生活 关节炎
  • 简介:孙毓棠先生创作于上世纪三十年代、接近八百行的长诗力作《宝马》,在中国文学史上自有其不能磨灭的意义。《宝马》一度被文学史研究者冷落,但它在发表之初已引起过颇热烈的讨论,七八十年代以来,评述渐多,对于这部被誉为"给中国史诗塑了雏型"的作品,在时代意义、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方面的理解自也越趋全面、深入,然而,《宝马》匀整而灵动、雄浑而舒卷的诗体,及其在节奏形式上跨行、句法、收束、语调的特色,却鲜见针对性的总体分析。这些特点不仅与《宝马》这幅壮阔苍凉的画卷的艺术成就血肉相连,从中也折射出作者的探索经验,并最终指向中国新诗在格律化与散文化、自由化的矛盾中曲折发展的历史轨迹。

  • 标签: 孙毓棠 《宝马》 新诗 长诗 节奏形式
  • 简介:20世纪以来,中国文学编写经历了由文体导向,转为时代为轴。"文章流别"传统在近代以来"一代有一代文学"的观念下隐匿不现,文体类别被收编在时代为主的文学中。民国时形成的文学编写体例在建国后又得到确认和固化,直到《剑桥文学》出现,又重新引发对文学体例的新一轮思考。

  • 标签: 《剑桥中国文学史》 体例 文体 时代
  • 简介:批评是明清小说评点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批评方式,是从史传的角度对小说进行阐释、批评。《红楼梦》的评点依托史传,根据史传的体例、叙事修辞原则与叙事艺术范式,展开拟批评,解读阐释小说。《红楼梦》评点所展开的拟批评,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以史传来指认小说文体,透过春秋笔法寻求微言大义,以史传来比附小说的叙事成就。

  • 标签: 拟史批评 小说文体 叙事成就
  • 简介:我已经坚定地把新疆这决大地当成了纯洁梦境的故乡,出生神奇大关的子宫。虽然我怎么也不能把新疆看作一种女性。其实新疆啊,本身如同她的形象代表作——天山,一面是阴洼,另一面为阳坡。新疆阴阳俱全。该阴的时候,她阴;该阳的时候,她阳;需要不阴不阳的时刻,她也能够如此。

  • 标签: 天池 新疆 代表作
  • 简介:云是谁种的棉?谁纺的纱?谁缫的丝?谁遗忘的金羊毛?谁的剪刀将云剪成变幻莫测的衣裳?随风而去的记忆?

  • 标签: 散文 文学 文学作品 现代文学
  • 简介:本文讨论明清江南世情小说出版在中国小说发展史上的意义。从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小说禁毁及其书单,分析世情小说的生态环境:世情题材小说发展不断遭遇扼制,阻力很大;较之其他区域,世情小说在江南存在更大的发展空间;江南世情小说的广泛传播,使这里成为明清世情小说发展壮大的一块肥田沃土。明清江南世情小说出版,其小说意义表现在:其一,江南书业对世情小说显示出更多的敏感与更高的热情,为世情小说的发展做出了卓异贡献;其二,其出版小说总体上反映了世情小说基本的创作成果与发展面貌;其三,保障了世情小说的可持续发展。为其拓展了衍续发展的艺术空间,引导掀起了其创作高潮。

  • 标签: 禁毁小说 江南刻书业 世情小说出版 小说传播 小说史意义
  • 简介:被张竹坡尊为明代四大奇书之首的《金瓶梅》,也是海外最负盛名的中国古典小说之一。近年来,金学研究如火如荼,但是对其海外传播,特别是丰富多彩的英译的梳理、更新并没有得到相应的重视。本文根据笔者近年在英、美等国的实地考察所得、结合20世纪英美社会、文化的变迁,特别是文学审查制度的兴衰,对《金瓶梅》的英译进行重新整理。事实证明,《金瓶梅》的英译就是一部英关社会、文化的变迁;它的各种形态的译本,不仅是特定历史环境的产物,更是英美社会、文学发展鲜活的文本记忆。

  • 标签: 《金瓶梅》 第一奇书 古典小说 英译 文学审查
  • 简介:在新疆昌吉的几天里,我一直在兴奋中糊涂着,不知我那篇浅薄稚气的散文,是如何幸运获得首届《回族文学》奖的,我在羞愧和不安中,难以收拢散乱的心神。美丽的作家好友,一遍遍地热心地帮我找房卡,寻钱包,一次次点着我的脑壳说:"脑子不够用。"

  • 标签: 大巴车 新疆昌吉 一遍遍 会议议程 红衣少女 牧马人
  • 简介:适时修史,兴国安邦,以励志,激励后者,向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更是中华文明得以延续的关键所在。一部《史记》就是“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而“二十四史”更成规模,是一部最详细、最正统、最权威的历史皇皇巨著。

  • 标签: 诗歌史 宁夏 春秋 “二十四史” 中华民族 中华文明
  • 简介:钱基博是近代着名的国学大师、教育家,著述兼及四部,旁涉百家。近三十年来,随着钱基博著述的整理出版,钱基博生平、学术的研究也日渐增多,尤其是对《现代中国文学》的研究最为突出。本文略仿钱氏"解题"体,试图较为清晰地论述钱基博在《现代中国文学》中展现的对"现代"、"文学"、"文学"的阐释,及随着时代的推移,学人对钱基博这种"现代文学"观的反思。

  • 标签: 钱基博 现代中国文学史 现代 文学
  • 简介:在古代杜诗学“诗史”观念的发展影响下,清代词学界正式提出“词”说。由于文化学术背景的不同,清代不同时期词史观对杜甫诗史思想内涵的侧重各有不同,具体而言,清初陈维崧等人的词史观念主要是受明清易代存经存、保留故国文献学术思潮的影响,故而主要与杜甫诗史的实录精神相应;而嘉道之际周济“词”说则是受今文学思想的影响,要求文学回归反映现实、干预现实的经世传统,主要与杜甫诗史中的兼济思想与忧国情怀相应。清代词说拓宽了诗史的锋面,丰富了其思想内涵。

  • 标签: 杜甫 诗史 词史 清代词学
  • 简介:有山构思了一个并不曲折但颇有意味的故事:常陆在市场卖鱼时偶遇高中同学赵莹,便和她开了个玩笑,没想到却被误认为抢劫带到了派出所,出来后赵莹打电话道歉,让常陆想起了自己和赵莹的初恋,两个月后的一天,常陆在喝妻侄女喜酒的路上,再次偶遇赵莹,被邀请至家中,得知赵莹并不幸福的现状,不久之后,常陆便收到了赵莹死亡的消息。一对恋人的偶遇却牵扯出两种截然不同

  • 标签: 常陆 高中同学 悲剧意识 小摊贩 道德价值观 董兴
  • 简介:陈寿安的鹤题材摄影是其本人摄影艺术的代表,同时也是齐齐哈尔地区鹤题材摄影历史发展的见证和缩影。其鹤题材摄影艺术思想深刻,拍摄手法多样,主题思想非常具有历史和文化的高度。陈寿安鹤题材摄影在齐齐哈尔摄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 标签: 摄影史 齐齐哈尔 陈寿安 鹤题材 地域文化
  • 简介:胡传志的《宋金文学的交融与演进》一书为我们打开了一片金元文学研究的新天地,在思考问题的角度与研讨方法上也予人多方面的启迪。择要述之,包括四个方面:明确的问题意识、独特的史家见识、缜密的思维以及文学本位的坚持。

  • 标签: 宋金文学 南宋文学 民族融合 地域文化
  • 简介:新见《屠氏澄江支续谱》,一卷,载于屠之申编纂通谱《屠氏族谱》内,是考证清代小说家屠绅家世、宦绩的珍贵史料。屠绅先世于清初由常州迁居江阴,始迁祖为屠应璋,第二至四世分别为屠文谦、屠乾修、屠芳,至屠绅为迁江阴第五世。屠绅行二,长兄为屠缙。屠绅配倪氏,继配陈氏,有子四人:矧构、去害、以燕、琢成。屠绅从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始,历任云南师宗、弥勒、罗次、恩安、广通、惠泽等六县知县,乾隆四十九年(1784)升寻句州知州,乾隆六十年(1795)特旨补授广东粮补监,签掣广州通判,兼署惠州府碣石同知。屠绅在寻甸州知州任上与其同宗屠述濂交游甚密。屠述濂由县丞累官至云南按察使,从其一生行实来看,应是屠绅小说《蝉》主人公甘鼎的人物原型。

  • 标签: 屠绅家世 屠氏澄江支续谱屠之申 人物原型 述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