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4 个结果
  • 简介:中国影不景气成了长期被讨论的话题,如何振兴中国影,成了困扰中国影界的一大难题。这里只谈一谈中国影行业的四大尴尬处镜。1、电影的数量和质量在下降电影制作的低水准倾向,材料和人工成本的上升,市场的晦暗不明,已经锁住了电影发展的势头,电影的数量在缓慢而持续地下降。中档成本的电影居多,一般在300万—500万徘徊,这样的成本不能允许雇佣大明星,不能允许很多的景和更多地使用电脑特

  • 标签: 中国电影 电影院 电影制作 国产电影 泰坦尼克号 票房
  • 简介:辑录者语电影作为最直观的文化载体一直处于大众目光的审视和舆论的焦点,在中国经济转型期,电影的嬗变对于中华民族的影响又蕴含着某种寓言意味。1995年,围绕“世界电影百年史,中国影诞生90周年”全国各地都相应地举办了一些研讨会,而11月9日在南京召开的长江六市《西方电影与当代中国影》高级研讨会的意义则格外引人瞩目。“长江六市”的自我命名不啻是对当下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一次公开挑战,“江苏突破”的具体操作走向纵深。人文学者、文化批评家参予对电影大规模的集体性的言说在大陆几无先例可援引。

  • 标签: 当代中国电影 西方电影 世界电影 研讨会 “媚俗” 好莱坞
  • 简介:谁是中国目前最受欢迎的导演?谁打败了美国的10个大片(除了《泰坦尼克》)赢得了几百万观众?张艺谋还是陈凯歌?还是比他们小的张元、贾张科、何毅?都不是,而是冯小刚。

  • 标签: 冯小刚 中国 电影艺术 导演 “贺岁片” 艺术作品
  • 简介:我必须从《爱你没商量》说起。这不仅是因为周华和何平的扮演者都是宋丹丹、和《我爱我家》的导演原来就是“白胖子”,而且因为两剧的主创人员关系非常密切,并因密切而有一致追求,因追求一致而共同完成了中国视剧艺术的一次阶段性的飞跃——这话一点儿也不过分。当电视连续剧《爱你没商量》问世的时候,我内心曾经有过一阵情不自禁的激动,不是为其故事情节,而是为其艺术风格。我曾在一篇文章中指出:追求平凡,追求“生活录像”式的风格,使《爱》剧抛开了长期影响我国电视

  • 标签: 电视剧观众 电视剧艺术 审美经验 戏剧化 情景喜剧 戏剧叙事
  • 简介:电影是典型的工业文化形式,它一开始出现,就因其仿真效果和复制性对其他艺术形式构成了严峻的挑战。它的直观性在满足公开窥视欲望的同时也被告知了它是最具号召力的大众文艺形式。但是,所有的艺术形式从来就不仅仅是“艺术”的,只要它进入叙事,就不可避免地同时也是“意识形态”的。在西方,电影创造了新的时代神话,但票房价值的炫耀——传媒夸张的惊讶和投资者对商业奇迹满足的微笑,已经不加掩饰地张扬和肯定了

  • 标签: 电影文化 艺术形式 “艺术” 票房价值 创造 典型
  • 简介:加入WTO后,中国影在各艺术门类中可以说是受冲击最大的,因此也是反应最快的。电影,作为国家意识形态的工具、具有重要经济效益的媒介、传承民族精神的载体、表达艺术家审美情感的形式、运用高新科技的容器以及大众寄托梦幻的方式,牵涉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也受到各个方面的关注。入世后,电影要做较大调整,也就会引发众多问题。如国家电影政策的调适、电影主创人员的跟进、电影市场的运作与规范、高新科技的采用

  • 标签: 中国电影 美国电影 后电影 电影市场 高新科技 影片
  • 简介:新时期以来,从吴贻弓的《城南旧事》开始,中国影人就走上了一条布满荆棘的国际化道路。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人们终于看到了一条文化裂缝的大峡谷,而这条峡谷已被顺势开采成通向各种“金”头像的阶梯。

  • 标签: 中国电影 《城南旧事》 审视 文化 新时期
  • 简介: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作为一种电影类型,具有独特而鲜明的意识形态内涵和叙事模式,并有着其它类型影片不可取代的教化功能和意义.90年代,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70周年的1991年、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1995年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50周年的1999年,都出现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创作的高潮.这些影片对文献性与故事性、纪实性与戏剧性、历史观与生命观、历史事件与人物个性、史与诗的特殊理解和处理,形成了不同于以往的新风格,表现出全新的美学追求.

  • 标签: 影片 中国电影 重大革命历史题材 电影类型 十年 纪实性
  • 简介:综观世界当代电视剧的创作与生产,我认为有这样三大艺术走向:一是以美国电视剧为代表的“电影电视”。二是以日本的电视连续剧《阿信》,《三口之家》以及墨西哥的《女奴》,《坎坷》为代表的“戏剧电视”。第三,就是以我国的电视连续剧《红楼梦》,《西游记》,《四世同堂》,《家春秋》为代表的“小说电视”。三大艺术走向,脱胎于电影、戏剧、小说三大艺术母体,走着自己的艺术道路,为还处于幼年时期的电视剧文化走向成熟,探索和积累着真正属于电视艺术自己的艺术哲学。三大走向,殊途同归,电视剧对艺术

  • 标签: 电影艺术史 艺术走向 艺术道路 日本电影 电视艺术 《四世同堂》
  • 简介:进入90年代以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消费开始支配文化生产,大众文化逐渐从“边缘”走向“中心”,而以启蒙精神为核心的精英文化则一步步被挤向“边缘”,即使是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述,也以一种不断向大众文化靠拢的姿态来争取和拓展自己的生存空间。影响和支配中国影的三股势力(主流意识形态势力、大众文化势力、精英知识分子势力)因大众文化势力的发展,在90年代形成一种新的动态变换的关系,中国影处在一种因开放而异常复杂的生存环境中,体现出世俗化倾向的美学追求,为表述方便,本文将依据两条相互关联的线索梳理90年代中国影的世俗化的美学追求:1、在越来越普及、越来越深入的市场化、娱乐化的社会文化环境下,精英知识分子、主流意识形态向大众化靠拢的倾向及表现。2、新环境中的主流意识形态的表达策略和技巧。

  • 标签: 学院文化 中国 电影 世俗化倾向 娱乐性 美学追求
  • 简介:醉心于那五彩斑斓的中国情境:火红的缎面、绚烂的织绵,浓烈得如同美酒,令人疑是梦中的画面……而中国的隽雅又是那么含蓄。一方麻质餐巾,一杯映着莲子的绿茶,一册薄薄的诗卷,只有融入其中,方才读得懂它的味道。源自中国文化的现代家具用品,汇集于此,成为典雅华丽的“中国汇”。

  • 标签: 现代家具 中国文化 情境 绿茶 莲子 缎面
  • 简介:1995年“马保中油画作品展”在中央美院画廊展出的情形至今记忆犹新。我甚至能说出那几件重要作品所摆放的位置。这些足以触动人们心灵并让人长久沉思的作品是难以忘怀的。它使我想起里德的句话:“所

  • 标签: 油画 作品 述评 画家 历史画 志愿军
  • 简介:2000年的李云迪给了世人两大惊奇:一是在素有“钢琴奥运”之称的肖邦赛事七十多年历史中,他是最年轻的金奖获得者和首获第一名的中国人;二是他只是个来自中国深圳艺校的高三学生。

  • 标签: 李云迪 钢琴家 音乐艺术 音乐事业 艺术成就
  • 简介: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敞开大门,欢迎八方来客,经贸领域中的大事一件件发生,好消息纷至沓来。中国经济的巨轮,正以前所未有的良好态势,乘风破浪,全速前进,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浪潮,拥抱新世纪。正是由于我国庞大的市场和资源以及迅速提升的技术水平,使得越来越多的国际订单瞄准了中国。例如,爱立信把国内采购数额由1999年的39亿元人民币猛增了将近4倍,达到2000年的146亿元人民币;联合国采购团开始光顾中国;戴尔、IBM、柯达、惠普等知名企业也相继在中国设立了工厂,建立了国际采购中心。通用电气公司还建立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第一家独资采购和出口公司。大批外商的进入,不仅带来了技术、资金,也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经验。生产的本地化还为国内带来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同时也使政府的税收收入显著增加。面对巨大的订单,国内企业参与投标和实施项目方面的“内功”还得好好练练,以提高企业的中标率。国际订单锁定中国

  • 标签: 国际订单 订单锁定 锁定中国
  • 简介:1“广东当代油画艺术展”2000年11月在广东美术馆开幕。这是继“20世纪中国油画展”之后国内又一大型油画艺术展,在新纪元开始时率先揭开省级油画大展的序幕,必将载人中国当代油画艺术发展的史册。本次展览是广东当代油画作品最集中、最大规模的展示,参展作品共计200余幅。其中120幅作品是经过数次评选,从全省各地500余位作者1000余幅作品中挑选出来的。还有郑重邀请的34位海外华人油画家和广东的老油画家以及评委的作品。本次展览又是广东当代油画艺术最新创作的涵盏面最广的展示。被评选的作品要求必须是从未参加过任何省级以上展览的新作。涵盖面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 标签: 中国油画 广东 油画艺术 作品 中国艺术 艺术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