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1本书标题所标明的既是我个人近年来研究工作的基本范围,却也是近年来在中国文化界和思想界引起了广泛争议与分歧的一个话题。无论持何种观点去透视和反思90年代以来的中国当代文化的发展,现代/后现代所引发的话题都是无法回避的。本书正是我个人近年来的工作方向的一个描述,它似乎可以作为一幅地图,标明了我个人的生命史的一个部分,却也是90年代以来当代社会及文化进程的一个小小的投影。它模糊迷离地标出了一个

  • 标签: 后现代性 中国文化 文化进程 工作方向 中国当代文化 中国历史
  • 简介:海派艺术不是现代派艺术,而是具有现代属性的艺术。作为现代派的艺术,特别强调风格的时间,而作为海派的艺术,则主要强调其风格的地域。如果说,对作为艺术的现代派来说,是一种空间的时间结构,呈现的是一种时间状态;那么,对作为艺术的海派来说,则是一种时间的空间结构,呈现的是一种空间状态。就这种意义上说,现代(主义)派艺术的运动是一种纵向的时间轴运动,海派艺术的运动则是一个横向的空间轴运动,或者确切地说,是一种空间与时间共同生成的复合轴运动。海派艺术的现代属性是一种对现代社会具有适应和前沿性能力的属性,一种特殊的创新——具有市场意义的创新能力。海派艺术的这种味道“制造”了海派艺术的魅力——不仅与中国艺术,而且是与世界艺术的差异与距离的魅力。

  • 标签: 艺术理论 海派艺术 现代派 创新力
  • 简介:少数民族题村影片的创作如何振兴、繁荣起来,确实已经到了应该认真地想一想,议一议的时候了。本刊原拟编辑专号专门探讨一下这方面的问题,因时间苍促,筹办不及,特开辟这个专栏,发表几篇文章,先把开台“锣鼓”敲起来,以后再陆续地把“戏”唱下去。殷切期望得到广大作者、读者以及影界同志们的关心与支持。

  • 标签: 现代性 少数民族地区 民族性 少数民族题材 新变化 各民族
  • 简介:一、阅读感受与叙事经验张丽军:《秦腔》获得了“第七届茅盾文学奖”,我们对这届茅盾文学奖作品的分析就从《秦腔》开始。如何评价这届茅盾文学奖的评选?我们想避免单一的感想评价,力图通过细致缜密的分析来做出较为客观的判断。我们先谈一谈《秦腔》这部小说的阅读感受。我2005年就读了这部小说。这部作品开始读起来感觉很慢,后来视野越来越开阔。

  • 标签: 《秦腔》 乡土中国 现代性 茅盾文学奖 挽歌 阅读感受
  • 简介:动物生活在纯粹的现实中。我们人类由于有符号能力,受观念支配,生活在符号所建构的现实中。换句话说,我们所谓的现实,其实并非客观的实在,而是在或多或少的程度上由符号建构出来的。

  • 标签: 现实 纯粹 现代性 建构 符号 客观
  • 简介:印象派绘画是早期现代主义艺术的重要部分。它的现代表现在哪些方面?又是如何表现出来的?在解答这些问题之前是,有必要对现代概念进行界定。这不仅是因为这个概念直接决定着对问题的讨论,也因为这个概念过于复杂、甚至混乱,人言人殊。所以清理我们对于现代含义的理解,也是避免误解的有效方法。

  • 标签: 审美现代性 印象派绘画 审美活动 感性生命 理性化 现代社会
  • 简介:2012年新春,谢德庆为他第一本作品集《现在之外——谢德庆生命作品》在台湾发行的中译本而公开现身,然而关于他的阐述,却掉落到西方当代艺术的语境之中。

  • 标签: 台湾地区 现代性 记忆 当代艺术 作品集 中译本
  • 简介:本文尝试对赵树理文学的评价史做一种理论反思。论文梳理了不同历史时期赵树理文学评价的主要内容,并提炼出其中的核心范畴,即19401960年代的“社会主义”与“现代主义”、1980年代的“现代”与“个体”、1990年代以来的“民间”与“地域文化”;进而具体分析这些评价方式在何种意义上受限于特定的现代一i~-话语框架,由是造就了赵树理文学史形象的暧昧。论文的基本观点认为,在评价赵树理这样的与现代文学体制保持着一种张力关系的作家时,需要意识到现代评价视野的限度,并探寻一种将现代、传统及当代话语置于同一平台加以讨论的可能

  • 标签: 赵树理文学 现代性 文学体制 社会主义 现实主义 个体
  • 简介:中国电影理论发展演变的百年经历是中国电影对自身现代不断追问,一再改写答案的过程,同时也是中国电影受到现代的策动,对电影本性——“电影”不断探寻,促使电影理论不断获得自主,走向自身,走向开放、多元与对话的过程。这一进程具有三个方面的特点:第一是理论的外来移植与民族内在追求的统一。二是理论的“他律”与“自律”相互胶着与互动。三是探寻路径从单一属性的界定到多元动态的认识。

  • 标签: 中国电影理论 电影性 现代性 路径
  • 简介:19世纪后半叶,欧洲各主要国家进入工商业快速发展时期,随着城市建设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模的扩大,建筑师面临建筑技术和功能等方面的新课题,风行欧洲的新艺术运动在“生活即艺术”理念指导下,探寻一种能够契合与当时人们的精神取向的审美新风尚。引领艺术设计迈入了现代主义的新纪元。

  • 标签: 新艺术运动 古典主义 现代性 建筑设计
  • 简介:作为现代启蒙文化和文学肇始者之一,鲁迅在“五四”前后的言行作为,无疑受到近现代西方思想文化的深刻影响,并以之为重要的批判武器和精神资源,这既鲜明表现在他“五四”前后的论说文本里,也转化为叙事形式而体现在小说文本中。但是,这些可以统称为现代的思想文化,在鲁迅的杂文随笔和小说文本中,其“思想面貌”即鲁迅对其认识和评价是不一样的,甚至存在矛盾、质疑和反讽关系。本文分析并阐释了这种现象的表现、成因与意义。

  • 标签: 鲁迅 小说文本 “五四” 启蒙文化 随笔 杂文
  • 简介:瓦尔特·本雅明将艺术作品的形式分析与社会理论相结合,以独特的社会历史分析方法,深入描绘和分析了艺术的现代。他认为,传统艺术作品中的“光韵”被“震惊”的现代经验所取代。这种审美观念的转变,是进入全面机械复制时代的标志。本雅明的观点影响到20世纪中后期以来,后现代主义学者对大众文化的重新审视,在当代“超复制”数字化技术盛行的背景下仍具现实意义。

  • 标签: 本雅明 光韵 现代性 复制
  • 简介:3D动画可以看作是现代在艺术领域的一个充分文化表象,它不仅表征着现代的诸多症候,现代的悖论在3D动画上也得到了充分体现。从“工具理性”的层面来考察3D动画的价值问题,无论在提升生产效率还是奇观呈现以及利润获取上,3D动画均体现出强大的正价值,而当3D动画被置于“价值理性”的平台之上进行考量,则将呈现出与“工具理性”完全不同的负价值。3D动画体现出在现代和后现代之间的跨界特征,造成这种跨界的原因在于艺术的技术化问题。

  • 标签: 3D动画 现代性 工具理性 价值理性
  • 简介:伫立于开放的国际化原野,经历文明更迭、文化交锋,怀揣着英雄主义入世野心的亚洲影人,终于在好莱坞长期的强势压制下觉醒,于"后殖民"的生存境遇中脱身,在经历漫长的韬光养晦后陆续发力,掀起"亚洲电影新浪潮"的壮阔波澜。

  • 标签: 亚洲电影 现代性研究 解码 版图 英雄主义 生存境遇
  • 简介:一新时期中国美术三十年的发展,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重新遭遇“现代”。“现代”就被我们描述为尊崇理性,关注时间(可供交换的时间),在抽象的人道主义体系内一种自由的理想表达。有人说,那是资本主义的现代或启蒙现代

  • 标签: “现代性” 中国美术 论述 启蒙现代性 人道主义 资本主义
  • 简介:十年前,由张艺谋《英雄》肇始,陈凯歌以其《无极》的跟进,何平《天地英雄》的再度发力,和冯小刚《夜宴》准续写形成了中国当代新武侠叙事的热潮,并引发了公共传播空间聚讼不已的争论。过去关于它们的话语往往多集中在中国商业大片的产业化议题上,而对其面向现代审美转向的艺术创新实践的探讨却语焉甚少,本文将以“现代时空理论”的视域,以现代审美转向为论题,展开对它们的诗学重估。

  • 标签: 中国当代新武侠电影 现代性审美 现代时空理论 叙事结构 视听奇观 主体意识
  • 简介:据统计,全世界有五万多座博物馆,每年持续有数千座的博物馆在各地诞生。然而博物馆的职能在经过几世纪的发展后已历经不同程度的转变,当代博物馆在定义与职能上也都有了新的转变。21世纪以来的博物馆面临着几个重大的挑战,主要是二战以后各种社会运动的兴起,以及后现代主义与去殖民运动的蓬勃,挑战了19世纪以来的国家博物馆的概念,首当其冲的就是殖民主义产物的世界各大博物馆如大英博物馆、卢浮宫、纽约大都会博物馆以及各大民族学类博物馆等,其藏品大多来自殖民时期透过非法或是不平等关系而取得于其他地区的文物。

  • 标签: 国家博物馆 多元现代性 当代 殖民化 荷兰 大都会博物馆
  • 简介:徐志伟:你近几年比较关注中国现代文学中的“农民”想象问题,并相继发表了多篇相关论文,为什么会关注这一问题?张丽军:我对中国现代文学农民形象的关注始于硕士研究生阶段。2000年考上硕士研究生,在当时还是一个很值得庆贺事情,因为那时研究生数量还不多,找一个较为理想的工作还不是很难。

  • 标签: 新世纪文学 乡土中国 张丽 现代性 中国现代文学 研究生阶段
  • 简介:一序言美术史作为一门学科是现代的产物,它诞生于十九世纪下半叶现代主义洪流之中。一八四四年,柏林洪堡大学设立了欧洲第一个美术史教席,瓦根为教授。八年后,奥地利对普鲁士这一文化策略作出了回应,约瑟夫皇帝亲自任命艾特尔贝格尔为维也纳大学考古学与美术史教授。

  • 标签: 维也纳大学 美术史 现代性 集体肖像 学派 柏林洪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