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一进入20世纪以来,中国绘画史学的传统开始输入一种新的学术源流,即来自海外的中国绘画史研究,这立刻就得到国内学者的重视,引起了积极的反响。如蔡元培先生之序戴译英人波西尔(Bushell)的《中国美术》,倡导对中国画的系统研究;又如陈衡恪先生之译日人大村西崖的《文人画之复兴》,撰成《文人画之价值》的著名论作,使海外的研究与我国的绘画史传统互相参照发明,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内容之一。

  • 标签: 中国绘画史 鹊华秋色图 陈衡恪 元代文人 海外学者 评介文章
  • 简介: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从批评的状态向解释的美术史方向拓展,特别是研究方法论引入的自觉,更是一种学术的推进。不过,在方法论的选择上也存在不少问题。西方汉学的现代化或现代性理论作为一种研究范式虽然能发挥强大的解释效力,但是,无论怎么对其进行修正,总是难逃文化意识形态的陷阱,这是中国现代美术史研究在范式选择上的困境。摆脱困境的策略就是进行方法论的突围。重新选择文化立场,以一种世界性的视野和比较文化眼光来综合国际学术新成果,建构一种跨学科、跨文化的方法论成为一种必要。“辩证历史符号学”作为跨学科、跨文化的方法论建构,既可以避免文化中心主义的嫌疑,又可以摆脱文化相对主义的困惑,同时,更是一种历史研究的有效工具。

  • 标签: 比较现代性 文化民族主义 历史符号学 哲学的语言学转向 辩证的历史符号学
  • 简介:一"如何,或在什么条件下,历史学家才能知道过去?"据说,这个已挑战哲学家和历史学家多个世纪的问题已由科林伍德(R.G.Collingwood)作了清晰的阐述(1).事实上,历史学家们对于早已归档的历史著述从来就不具备见证人的资格."解读历史"[ReadingthePast]的目的无非是验证和讨论有关历史的知识是如何发生并派生开来的.

  • 标签: 建筑学 历史研究方法 建筑师 美学思想 类型学 分类法
  • 简介:在被称为"读图时代"的今天,从远古的插图发展而来的绘本给我们的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和精神状态都带来很多意想不到的影响,它在延续着书籍设计的历史的同时也极大地促进了视觉艺术形式语言的多样化,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使民众在更为轻松惬意的状态中接受到审美素质教育,在潜移默化中抚慰了都市人沉重、疲惫的心灵,帮助我们寻觅到一个暂时歇脚的心灵庇护所.

  • 标签: 绘本 读图时代 流行性文化
  • 简介:中国画的真伪鉴定及断代,历来被公认是最复杂的综合性学科之一。在国外古董拍卖中,中国画真伪大多由买家自负其责,拍卖行不出具任何保证书,如发现是赝品、亦不可退货。而其他拍品,一般在规定的时间内发现有假,总是都能索赔。造成中国画伪作充斥的原因很多,有为学习古人而临摹的;有的则为了谋取暴利;亦有出于个人爱好等。其中水平有优、有劣,掺杂于真品之中,有的半真、半假,鉴定的任务就是去伪存真及断代。中国画鉴定之所以较其他学科相对困难,主要是鉴定者要具备各种有关知识,如中国通史、中国绘画史、中国印章史、中国书法史、中国建筑史、中国器形学、中国服饰史等。在具体操作时,又有主要依据和辅助依据之分(张珩在《怎样鉴定

  • 标签: 中国画 鉴定 鉴定依据 服饰断代
  • 简介:(全文三万字,分为五个部分。一、前言,二、接受的心理准备和心境—"神澄气定"三、接受的过程及层次1."意会与妙语"—从形象到意境的感悟2."以气韵求其画"—从画画之"神"到画家之"神"的追寻3."画品即人品"—从画家精神到品德的评判四、接受的方式特点1.读—偏重于理性的阐释2.品—等级定位的游移表现3.仿—趋同阅读和背离阅读五、结束语。这里选载第四部分。)

  • 标签: 古典绘画 画品 朱景玄 吴道子 张彦远 《宣和画谱》
  • 简介:作为哲学研究,本文的考察必须以心灵机能为入路。首先论述书画艺术所需的心灵机能,即知性、想像力、审美判断力和品鉴判断力。由于书画造型、色彩元素各异,对这几种内心能力的需求程度随之不同。这样,从哲学角度透视出的中国书画差异,就是书画对某种心灵机能需求强度的差异。

  • 标签: 心灵机能 书法 绘画 审美判断力 品鉴判断力
  • 简介:中国人物肖像画,可在概念上作两点艺术特征的理解:在人类生活中,刻画曾经和现在有生命,有形态的人物头像或胸像特征.必须根据人物对象的原形,在对象形、神的表象外,发掘内在心理素质、情感因素和个性特征.追求"以形写神"、"形神兼备"艺术形象的表现.

  • 标签: 人物肖像画 中国画 探索研究 水墨 现代 形神兼备
  • 简介:一、继承与创新有无矛盾?能否撇开传统,另起炉灶来创造?继承与创新,我以为本来是没有矛盾的,只是对于继承的理解有偏,学习方法有偏,于是产生了矛盾。这好比吃东西,有的人属“热性”,不好吃鸡吃牛奶。这是他本身的机能有毛病,绝怪不得鸡和牛奶。善消化者,是没有矛盾的。所以前人早有“师心”与“师迹”的说法。只要我们理会和掌握传统的根本道理,取其精华,就可以学为我用,就能通而

  • 标签: 艺术规律 师心 热性 人属 石涛 墨法
  • 简介:黄宾虹不仅是中国现代国画大师,而且是中国现代之美术史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在20世纪初期对中国绘画史进行了系统而独特的研究,并与邓实合编了规模庞大的《美术丛书》,为整理、出版、研究中国古代美术文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的绘画史研究方法及其学术观点,对中国美术史学科建设具有很高的价值。在研究黄宾虹中国画创作的杰出成就的同时,也应充分探讨他在中国绘画史学研究中的重要贡献,这样才能全面认识黄宾虹在中国现代绘画史及学术史上的意义和价值。

  • 标签: 黄宾虹 中国绘画史 中国美术史 中国画 创作 独特
  • 简介:2000年9月,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主办的"回顾与展望--中国20世纪美术史学学术研讨会"上,我做过一个简短的发言,希望中国的外国美术研究走出编译状态,进入独立研究层次.今天,为了迎接21世纪中华文艺复兴时代的到来,中国的外国美术研究更应该自觉地走出编译状态,力争取得无愧于中华民族与伟大时代的研究成果.

  • 标签: 中国 国美 北京 外国 研究层次 中华
  • 简介:由吴山明教授主持的中国美术学院中国画系2000届人物画研究生主干课程班的毕业作品展,先后在中国美术学院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展出,期间,受到同行们的关注,并得到较好的评价。我们特将该班在教学研讨会、在杭州与上海所举行的展后学术讨论会纪要整理出来发表,是希望该班的教学中所涉及的一些课题,特别是中国人物画发展中的前沿性问题以及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改革基础教学等问题,提出来与同行们共同研究

  • 标签: 中国人物画 中国美术学院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作品展 作品评论 中国画
  • 简介:我们美丽的祖国是一个多民族的伟大国家,在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上,少数民族同胞与汉族一起,用自己的勤劳与智慧,为中国美术史谱写了无数动人的篇章。从辽阔的内蒙古呼伦贝尔大草原,到丝绸古道上的戈壁瀚海;从“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到东海的美丽宝岛台湾,祖国的锦绣山河,无处不留下少数民族同胞多姿多采的艺术佳作,闪耀着他们智慧的灿烂光辉。如果说,我国各少数民族在新中国成立时所处的社会状况按历史发展顺序加以排列,能展现从原始公社制到社会主义的人类社会发展史的生动画面;那么,直接诉诸于视觉感受的各民族美术,就给这生动的画面增添了更加迷人的色彩。透过这层色彩,可以形象地了解到我国民族美术

  • 标签: 少数民族同胞 民族美术 宝岛台湾 “世界屋脊” 原始公社制 中国美术史
  • 简介:中国画是一古老的画种,其历史悠久,在发展过程中,历代大师都有所突破,有所变化,追溯其源流,从画理到技法和中国的传统哲学思想是一脉相承的。天人合一,寻求自我80年代初,长期闭塞的中国改革

  • 标签: 中国绘画 传统哲学 中国画 "天人合一" 艺术观 意象
  • 简介:关于“境界”我们谈得很久了,但是这个整天挂在嘴边上的词又有多少人真正懂得它那博大的精神内涵呢?对它的理解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这里我谈谈自己的一些认识。

  • 标签: 艺术境界 中国画 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