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5 个结果
  • 简介:最近,挚友金炎君将从梓里获得的《魏介休李明府墓志》原拓转馈于我,展卷读来令人叹为观止,此实为不可多见之佳品,此志出土于山东省安丘市,现藏于山东省博物院。遗憾的是《魏介休李明府墓志》原石,又再次遗失

  • 标签: 介休令 令李明 府墓志
  • 简介:我国近代的金石家、书画大师吴昌硕,对篆刻艺术的贡献为世人所叹服。他的篆刻,早期学习浙派,后来又取法邓石如、吴熙载等人;他还擅取古印的精髓,

  • 标签: 吴昌硕 篆刻艺术 邓石如 书画 古印
  • 简介:赵壹《非草书》中“守作篇”与卫恒《四体书势》中“匆匆不暇草书”二语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误读。本文注意到《后汉书》、《三国志》、《晋书》等正史中所录“匆匆不暇草书”一语前皆有一“号”字,但后代却被篡改为“每书云:”,或是“常曰:”。但“匆匆不暇草书”根本就不是张芝的自述,而是外人对张芝草书的称呼,张芝的草书在当时被称为“匆匆不暇草书”。这是因为今草书写的速度是快速的,钩锁连环,指腕的动作犹如连锁反应,其书写状态是匆匆而令人目不暇接的。后世将此语理解为“匆匆忙忙,来不及写草书”,纯为臆说。由于草书书写技法的复杂性,故尔张芝很可能传一篇《草诀篇》一类的文字,《非草书》中“梁孔达写书以示姜孟颖,皆口诵其文,手楷其篇”,这个“篇”就是张芝《草诀篇》,同样,“后学之徒,竞慕二贤,守作篇,人撰一卷”,“第以此篇研思锐精”,两句话中的“篇”也是指《草诀篇》。本文还扼要地对《非草书》的可靠性作了粗浅的探讨,认为它的成书时间在汉献帝初平以后,赵壹去世之前。今本与张怀瑾所见或有出入,但主要内容是一致的,决不可能面目全非。

  • 标签: 《非草书》 赵壹 书法 书体 文学研究 中国
  • 简介:1.《墙角的壁虎》纪江月6岁辅导教师:李勇娜美术作品中的材料,对表达小作者的思想和情感是很重要的因素。这幅作品先是很好地通过树枝、纸片、线等,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墙角的环境.然后再用彩泥堆塑了两只可爱的壁虎。它们方向上的不同,增加了几分活泼、灵动的氛围。

  • 标签: 获奖作品 美术作品 艺术展 少儿 老师 辅导教师
  • 简介:历来传统中国文人,以儒为经、道为纬,内心的精神格局常是二者交糅并杂。儒家倡导“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道家则主张“万物与我并存,天地合我为一”,出仕用世与归隐遁世这两种思想深深地影响着中国古代知识分子的心灵。当清明政治不可遇,“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终极价值难以实现时,他们常常由官场而隐逸山林,由尘世而遁

  • 标签: 陶渊明 陈洪绶 《归去来兮辞》 古代知识分子 周亮工 终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