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4
270 个结果
  • 简介:王逊(1915-1969)是美术史论家、新中国美术史教育的奠基人。王逊的美学思想主要是来自康德以来的德国古典美学传统而又有所拓展,并在近于马赫主义的实在论的基础上,试图用主体的创造性来调和"艺术"的形式论和内质论,且呈现出由前期强调"美的理想性"到后期重视"现实主义"的思想轨迹;应该注意的是,虽然王逊很早就受到左翼思潮的熏染,但其美学思想中的"现实主义"与曾经盛行的"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似同实异。对王逊美学思想及其内在逻辑的考察,不仅有助于重新认识王逊的整体学术成就和贡献,而且可以与20世纪中国美学及相关学术的发展历程相互印证。

  • 标签: 王逊 美学 理想性 现实主义 实在论 马赫主义
  • 简介:1854年,库尔贝[GustaveCourbet]创作了一幅名为“偶遇”(TheMeeting,又名“你好,库尔贝先生”)的作品,作为库尔贝“七年创作生活”中的写实主义佳作,这幅作品一直被误认为不过是户外写生而已,为数不多的国内外研究大都关注于作品的图式运用与引发的舆论纷争,未能真实还原事件背景,也未能将其纳入到库尔贝写实主义艺术体系的发展脉络中加以考量,从而使这幅作品长期为人忽视。

  • 标签: 写实主义 艺术体系 《偶遇》 理想诉求 转型 户外写生
  • 简介:人物画,不论是油画还是水墨画,都有几个层次的讲究:形,这是最基本的,要达到"似"的要求,即形似;在形似的基础上求表现对象的神情,即神似,做到"形神兼备"。如何在描绘中,在形式语言中,注入作者的主现感情,使绘画形象具有更多的感情色彩,那就又有"传情"、

  • 标签: 形式语言 袁武 水墨人物画 人物形象塑造 问题复杂化 画理
  • 简介:作为20世纪著名的美学家、现代艺术的维护者,阿多诺和格林伯格都从各自角度敏感地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进行过分析,在对大众文化的批判、对精英主义趣味的推崇、对艺术自律的追求等观点中,两人的思想存在很多相似性,但就理论阐释的出发点和目的而言却差别很大。因此,本文旨在论述阿多诺和格林伯格现代主义艺术批评中的主要观点,比较两人思想中的相似性与差别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其理论形成的背景及其现代主义理论的不同内涵与范畴。

  • 标签: 文化工业 庸俗文化 艺术自律 先锋派
  • 简介:一、女性意识的艺术特质无论是东方文化,还是西方文化都经历了漫长的父权制社会,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话语方式对人性的割裂,导致女性长期处于不自觉的,对自己身份、生存价值及生活意识迷失的无意识状态,使得女性在不知不觉中逐步失落了作为人的完整性,失去了她们自己的现实空间。女性意识经历着漫长、艰难的斗争,终于在社会生活中显现,体现着其独特的魅力,在艺术生活中成为不可小觑的势力。

  • 标签: 女性创作 女性意识 绘画艺术 生命体验 绘画作品 理想
  • 简介:自然主义绘画风格强调追求真实的客观性,崇尚单纯地描摹自然,着重对现实生活的表面现象作记录式写照。自十五世纪以来,尼德兰就倡导自然主义绘画风格,以扬·凡·爱克为代表的画家沿袭尼德兰北方传统,高水准地表现空间的有效性。绘画创作达到客观性并且做到忠于真实的表象必然离不开科学的创作手段,这种必然性与尼德兰整体社会情况紧密相联。随着尼德兰北部联合七省于1604年从西班牙统治下独立出来后,

  • 标签: 自然主义 绘画风格 数学理性 十七世纪 技法 荷兰
  • 简介:我国线描画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传统技法,各朝各代都出现过有成就的画家。唐代永泰公主基石线刻画(右上)刚劲有力,优美流畅,北宋画家李公麟的《维摩演教图》(右下)用线简练、传神,富有节奏美感:北宋画家武宗元的《八十七神仙卷》线描组织繁而不乱.清秀、挺拔的线条如行云流水,是后人学习白描人物画的典范作品。

  • 标签: 线描教学 《八十七神仙卷》 《维摩演教图》 课堂 绘画 理想
  • 简介:自然主义流派正站在俄罗斯文学的最前沿。从一方面,我们可以刨除偏见,毫不夸张地说,支持它的读者是最广泛的。这并非推测,而是一个事实。目前,所有的文学活动均与杂志相关。让我们看看,那些最流行的杂志,有着最大的读者群的杂志,哪一家不在刊载自然主义的作品?非自然主义流派中还有哪些小说和故事能使公众怀着特殊的兴趣来阅读呢?——我们倒不妨说公众除了自然主义流派之外还阅读其它小说吗?哪些非自然主义派别的评论家还能向公众施加更为强大深远的影响力?或说,还有哪些非自然主义派别的评论家,能像那些支持自然主义的反修辞者那样,与社会大众的观念和趣味如此贴合?在事情的另一方面,除了自然主义流派,还有谁总是处在舆论风暴的中心,总是受到最猛烈的攻击呢?各种在各方面毫无共同之处的派系在攻击自然主义的时候却能保持完全一致,他们将风马牛不相及的观点和并不存在的某些倾向强加给自然主义,然后对后者的每一言、每一行作出断章取义的曲解,直到完全忘记了基本的礼貌,实行最粗鲁的破口大骂。反自然主义者现在几乎是一直在呜咽式的喋喋不休。果戈里的切骨仇敌,那些已经被彻底击败的修辞派和所谓的斯拉夫派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共同点?完全没有!而后者,在承认果戈里为创立自然主义派别的宗师同时,与前者采用了完全一致的方式来攻击这一流派。

  • 标签: 反自然主义 现实主义 俄罗斯文学 文学活动 社会大众 断章取义
  • 简介:蔡元培是二十世纪学贯中西的著名教育家,他在1917年上任北大后发表的就职演说中提出治学为本、砥砺德行和尊敬师长三条主要学习宗旨。其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教育理念对中国近代教育影响巨大,"以美育代宗教"一说拉开了中国近代美育的帷幕,通过美学现代性和社会现代性的整一,由民族文化、个人主体性和道德性挖掘,对审美教育的非功利性强调,蔡元培以研究为本和艺术启蒙的思想开创了中国现代性文化中心和中西融合的局面。

  • 标签: 内在 超越性 文化学统 美育 审美现代性
  • 简介:引入《创造学》课程是时代的要求;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多样性及限定性的工作特点要求设计师掌握创造的规律和方法;设计教学的目标是要将学生培养为职业设计师,《创造学》是研究创造规律和方法的科学,因而要在设计教学中全面引入《创造学》课程。

  • 标签: 创造性 创造学 设计教学
  • 简介:康有为维新变法运动的主要思想核心是西方进化论学说,他的“维新变革”的进化论思想已成为其思想核心,并且他所有的思想无不围绕“维新变革”运转。他的《广艺舟双楫》碑学理论也是如此,无疑是西方进化论这一思想影响下的产物,也就是说《广艺舟双楫》的碑学理论思想导源于西方进化论学说。

  • 标签: 康有为 碑学理论 维新变法运动 进化论 《广艺舟双楫》 书法
  • 简介:从经典美术作品的传播视角去研究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属跨学科研究范畴。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培育,实际上就是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养什么样的公民?在经典美术作品的传播中,我们可以帮助大学生培育良好的家国情怀、社会责任和个人品格,助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标签: 大学生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经典美术作品 传播
  • 简介:重要艺术活动2013年11月2日,"桃花源的理想一定要实现"徐冰个展在英国伦敦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美术馆举行。展览作品采用中国山石和陶瓷为主要创作媒材,这些山石分为9组,分别来自中国5个不同的地区,带有当地的人文地理特色,其特色可以对位(或反映)

  • 标签: 阿尔伯特 媒材 古代文人 怡然自乐 艺术语言 花丛中
  • 简介:"新学院主义"试图概括当今中国艺术院校在校学生的艺术创作状况."新学院主义"既有悖于传统,又与传统有联系,是一个泛义的概念."具象表现"、"直觉表现"、"抽象表现"、"传统表现"、"实验表现"是新学院主义的常态.

  • 标签: 艺术 新学院主义 实验 传统
  • 简介:

  • 标签:
  • 简介:把人类社会和历史划分为男性和女性是有意义的吗?怎样才是更自然的呢?怎样才是更为文化的定义?历史学家和艺术史家、文学批评家,政治家,文化和经济学家使用的工具在不同的时代各有不同,但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以来,显而易见,许多人理解一种文化都是以阶级、习俗、经济因素或信仰为依据的,加上种族的(少数民族)情色的东方范畴,再把性别因素融入诸因素中,将会形成一些重要的方法,观点,政治角度,这种角度就是当今在学院、知识分子和政治团体、新闻媒介中主要讨论和论述的问题。这些批评方法经常不仅是用于理解的方法,而且是用作表现的手段。

  • 标签: 女性主义 历史学家 文学批评家 人类社会 艺术史家 经济学家
  • 简介:本文旨在采取另一种范式叙事方式,将艺术人类学理论范式从人类学理论范式中独立清晰出来。同时将艺术人类学活跃时期的20世纪90年代至当代的艺术人类学思潮,置于艺术人类学学科史的长河之中透视。理解艺术人类学从文献到器物,再到艺术文化意义研究的历程,分析艺术人类学从历时共到时再到互动的变化,剖析从审美到社会再到文化的范式取向。叙述艺术人类学主要理论范式,即古典进化论、传播论、历史特殊论、功能学派、结构主义、阐释人类学、反思的艺术人类学范式。同时,在繁缛的跨学科中厘清艺术人类学的不同文化取向,即审美取向、社会取向及文化取向研究。

  • 标签: 艺术人类学 理论 范式 取向
  • 简介:被誉为当代书坛主流派的所谓书法新古典主义的理论和实践实质上是一种倒退的理论和倒退的实践。被称为多元并存的中国书坛实际上是书法新古典主义的一元独尊。不消解书法新古典主义的“霸权话语”,中国书法的多元和创新只能是一句空话。而有关“不成熟即美”、“狂怪出新”的命题正是对书法新古典主义“霸权话语”的强有力的冲击。

  • 标签: 中国书法 新古典主义 主流 流派 多元 成熟
  • 简介:要说对书法的兴趣得益于父母的熏陶。他们都是人民教师,尤其父亲能写一手很漂亮的毛笔和硬笔字,很让我羡慕,做一个能写好字的文化人是我儿时梦想。1996年初中毕业,我以优异的成绩考上湖南省郴州师范,对父亲的"文章写好,字也要写好"的要求记得很牢,那时其他的兴趣也少,因而很多的时间都用在写字

  • 标签: 书法 兴趣 学习生活 理想 奖学金 美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