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5
98 个结果
  • 简介:勒姆布鲁克(WilhelmLehmbruck)出生在俾斯麦德国的那个时代(1881年),虽然当时德国暂未获得在喀麦隆(1883年)和东非(1884年)的殖民地,却在那得到了“德国保护区”。1919年初春,当和平条约正在凡尔赛起草,此间建立的德国殖民地正被窃取之时,威廉·勒姆布鲁克却(于3月25日用煤气)结束了他的生命。对他作品的(以及他的死亡的)解释成了德国的保护区。他的雕像《跪倒的人》(1915年,一年之后作为《垂死的战士》展出)和《坐着的小伙子》(1916年,也称作《弯腰》、《悲伤者》、《朋友》和《思想》)无论是否具有立体的力量,都首先被视为(战败了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标志——

  • 标签: 布鲁克 俾斯麦 思想者 德国人 青铜艺术 博伊于斯
  • 简介:威廉-塔克(WilliamTucker)是一位雕塑家,他的作品和为人的品行都体现了他所使用的媒介的良知。在他不知疲倦的创作中——包括他影响广泛的雕塑文章及作品本身——无论他是试图去限定,消除,积累,还是使其变得复杂,其中都存在着一种普遍的意义。他创作方式的激变,暗示着一种对雕塑本质近乎存在主义的探索与坚守。

  • 标签: 队形 创作方式 雕塑家 存在主义 作品
  • 简介:威廉·肯特里奇(WilliamKentridge)1955年出生于约翰内斯堡,父母都是著名的律师,他在早年即被南非种族隔离制度造成的骇人的灾难所震惊,这包括暴虐制度的受害以及整个社会秩序的腐败两方面。作为立陶宛和德国移民的后代,肯特里奇很早就学会了将南非的经验和他自己在其中的位置与俄罗斯革命史里的乌托邦运动联系起来,同时又与法国大屠杀联系起来。

  • 标签: 威廉 早年 大屠杀 联系 受害者 灾难
  • 简介:威廉·霍尔曼·亨特(1827-1910)1827年4月生于英国伦敦,他是英国“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创始人之一,也是该派忠实的卫道士,他以自己狂热的道德说教和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打破了当时英国美术界的沉闷空气,为英国的绘画艺术做出了贡献。

  • 标签: 卫道士 霍尔 威廉 大自然 拉斐尔前派 创作态度
  • 简介:关于画家:乔治·巴塞利兹(GeorgBaselitz,1938-)出生于德国萨克森。作为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性艺术家之一,他发展出一种颇具表现性的人物画风格,重现传说中的英雄人物和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巴塞利兹对绘画的纯粹图像因素感兴趣、有意忽视叙事性和象征性。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巴塞利兹尝试用一种“形象倒置”的方法创作绘画。在这样的画作中,上下倒置的人物似乎在向上升,重力颠倒,强烈的色彩和宽大而粗犷的笔触渲染出独特的画面形象。

  • 标签: 艺术家 世界 表现主义 神话故事 人物画 表现性
  • 简介:威廉·荷加斯是18世纪英国最杰出的艺术家,他以讽刺性组画闻名于世,被称为“英国绘画之父”。他最著名的作品,如《时髦婚姻》、《选举》,深刻地揭露了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出现的各种社会和政治问题:婚姻成为权钱交易的媒介、自由选举沦为党派斗争的玩物、惟利是图的风气盛行、人情泯灭。他的作品、是这个特定时代的生动肖像。

  • 标签: 威廉·荷加斯 讽刺性组画 时髦婚姻 选举
  • 简介:《艺术商业》创办于2011年,致力于发掘艺术与商业的完美价值融合,坚持以专业选题视角、深度调查撰写,结合最新市场动态,输出独家艺术信息。业已成为艺术品收藏、研究、交易及艺术爱好极具价值性、阅读性、指导性的影响力刊物。作为一家年轻且成功的艺术类纸质媒体,副主编岳岩就艺术媒体的社会责任、价值定位等问题展开了讨论。

  • 标签: 艺术媒体 商业
  • 简介:我得从我的父亲和母亲说起。我的父亲有过两年的从军经历,这也许跟当兵四年复回农村、如今年届九五却依然硬朗的爷爷有关。父亲从部队回来后,到工厂里做了一名普通工人,算是跳出了农门。记得很小的时候就常听街坊大人们说,父亲可以随手在墙上或地上画一匹活灵活现的高头大马,

  • 标签: 书法艺术 艺术欣赏 艺术作品 艺术创作
  • 简介:一、心悬地平线(2006年1月)在我们目光所及的远处,在大地与天相接的交际处,那横向延绵的正是地平线。这大地平展的天际线,孕育着一种无边和宽广,无论我们以怎样快速的工具去追赶这线,线总在远方。这线交待的实质是一种关系,一种天与地、远与近的关系。地平线活化了这种关系,并把这种关系变为与人天天照面的生活。

  • 标签: 日记 远望 地平线 大地
  • 简介:中国文化大概是世界上积淀最深厚的文化,大凡我们今天想要说的话,往往都是古人早已替你说过的话。“善鉴不书”与“善书不鉴”这两句名言,便是古人替今人说过的许多话中的一句。有了这两句话,许多不通文墨的“书法家”,也就是没有能力涉足书法理论的“书法家”。便可以此作为自己文化修养浅薄的遮羞布;而许多只会“舞文”而不能“弄

  • 标签: 书法理论 书法家 积淀 文化修养 辨正 古人
  • 简介:织,古文为俄。对于绒,《说文》日:“织,作布帛之总名也。”“经与纬相成日织。”布,麻缕织就而成,帛,则指蚕丝织就而成。说明至少到东汉时,织的对象已不仅限于蚕丝,亦包括麻缕,只要是经纬相成的便可称为织。经,《说文》日:“织从丝也。”从即直。“纬,织衡丝也。”衡即横。又日:“经在轴,纬在杼。”“南北日经,东西日纬。”

  • 标签: 《说文》 蚕丝 古文
  • 简介:“一梦三千年.经幡初摇动。遥望日月星.凡心已惊醒”。一首自作的忆梦诗,触动了几多的诗情画意。大道通禅,我如微尘,飘荡在空中,追逐着儿时的梦想。天空何其高远,大地如此辽阔,挡不住猎猎风尘的洗礼和风霜雨雪的侵蚀.飘渺、空悠,时起时落.一路走来,铅华洗尽。虽然没有山川长河般的雄浑壮美。却也能见微知着.显现其渺小者的执着吧。

  • 标签: 高磊 书法家 篆刻作品 《道德经》
  • 简介:在莫斯科市中心,高尔基文化公园对面,有一个艺术之家展览馆。我们这一次的汉字文化国际交流展正是在艺术之家展览馆举办。展馆就在莫斯科河畔,离红场很近。立在展览馆门前就能看见红场的围墙和彼得大帝扬帆归来的巨型雕像。展览馆是斯大林时期的方形建筑结构,内部陈设比较老旧,很窄的过道,很老的电梯,黝暗之中,竞觉得回到了20世纪70年代。

  • 标签: 艺术 20世纪70年代 斯大林时期 展览馆 文化公园 国际交流
  • 简介:勤勉的耕耘万夫刚过知天命之年的姚重庆,回首过去23年的编辑工作时说:“我为中国美术的博大绚烂而震撼,也对西方美术的极大创造精神很敬佩……20余年来在精神陶冶和学识增长方面收益颇多。”同时又说:“编辑工作是一项策划、组织、收集、审定、整理的综合工程,...

  • 标签: 西方美术 耕耘者 中国美术 编辑工作 知天命 创造精神
  • 简介:毕建勋老师嘱我为鲁迅美术学院学报写一篇有关他作品的文章,这让我想起了几年前为他的系列作品《打人》所写的那些文字。记得题目是《打人说》。其意为,凡打人,总是有许多的话要说。首先要对被打者说,说“我”——或是“我们”——更多的时候是“我们”,为什么要打“你”,亦或是“你们”。凡打人,之所以打人,总是首先要占领一个道德的高地,于是义正词严,举拳有理。

  • 标签: 鲁迅美术学院 “我们” 毕建勋 “我” “你” 作品
  • 简介:王志坚,1958年10月生于湘乡。现为齐白石纪念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湖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工笔画艺委会主任、湖南省工笔画学会副会长、湖南省花鸟画家协会理事、湘潭市花鸟画家协会主席、高级美术师。作品多次获文化部、中国美术家协会、湖南省美协等权威机构的奖项。部分作品被中华世纪坛、中国文联、中国美术家协会等部门及国内外收藏家收藏,作品多次在《人民日报》《美术》《国画家》等重要刊物上发表,出版画册作品集六本。

  • 标签: 中国美术家协会 王志 协会会员 《人民日报》 花鸟画家 湖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