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6
112 个结果
  • 简介:孙过庭《书》通过论证视角的三重转换构建了逻辑严密的书法理论体系。三重转换即书法本体观向情感表现观的转换,情感表现观向艺术辩证观的转换,艺术辩证观向生命辩证观的转换,这种转换既是理论体系的建构也是审美境界的不断提升。其重要的理论贡献是打通了艺术辩证和生命辩证、心性境界和审美境界之间的关系,并开创了由心性论来评价书法艺术风格的理论先河。

  • 标签: 《书谱》 理论体系 情感表现 艺术辩证 生命辩证
  • 简介:谢安素善尺牍,而轻子做之书。子敬尝作件书与之,谓必存录,安辄题后答之,甚以为恨。安尝问敬:“卿书何如有军?”答云:“故当胜。”安云:“物论殊不尔。”于敬又答:“时人那得知!”敬虽权以此辞折安所鉴,自称胜父,不亦过乎!

  • 标签: 《书谱》 钢笔书法 书法艺术 艺术作品
  • 简介:安岐收藏的第一件重要作品大概是唐人孙过庭的《书》,价格为三干金。时间在康熙丙戌(1706)。乃时,安岐二十一岁,正是风华正茂之年,内心一定充满了喜悦。

  • 标签: 《书谱》 孙过庭 艺术评论 艺术作品
  • 简介:  孙过庭及《书》简介  孙过庭,字虔礼.出身寒微,在"志学之年",就留心翰墨,学习书法,专精极虑达二十年.到了四十岁,任地位低下的"率府录事参军",因操守高洁,不久,遭人谗议丢了官.遂潜心研究书法,撰写书论,自慰自遣.……

  • 标签: 书谱 心中书
  • 简介:中国书法的研究和著述大体上分为三方面的内容对书法上历史现象的演变做出梳理、品评;对书写技法的论述、总结;关于书法审美理念的讨论。前者旨在为现实需要提供历史借鉴,后两者旨在为创作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当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绝非河井不犯。

  • 标签: 书学思想 《书谱》 中国书法 历史现象 书写技法 审美理念
  • 简介:孙过庭《书》是中国书学经典中的光辉篇章,一向被书家和学者所重视,临习研究代不乏人。因其传世墨迹首有“书卷上”,末有“今撰为六篇,分成两卷,第其功用,名曰书”字样,而墨迹三千七百余字,即无卷下之迹,亦不分篇章,所以围绕传世墨迹是《书》全文,还是《书》序言等问题产生了很多不同观点。众多学者引经据典寻根溯源从各个角度进行了论证,至今尚无定论。

  • 标签: 《书谱》 临习 孙过庭 序言 角度 功用
  • 简介:编者按:2008年,香港((书》杂志复刊了。对书坛来说,这是一件大事。“弘扬书学,嘉惠书林”,是梁披云先生倡导的办刊宗旨,如今,张培元先生接过梁老的火炬,高举“以为人之道,成书之学”旗帜,继续做着汉字书法的“海外启蒙”和“全球传播”的工作,令人钦敬!当我采访张培元先生的时候,复刊之后的《书》杂志已经出版了三期。张培元先生为(《书》复刊撰写过一副对联:“书成新墨老,就古云开”。以此作为本次采访的题目,大概是再恰当不过的了!

  • 标签: 《书谱》 复刊 办刊宗旨 为人之道 全球传播 汉字书法
  • 简介:《书》作为中国古代经典法帖之一,其成就不仅仅在于书法艺术及其所阐发的书学思想。从文体学角度来看,《书》的行文方法也体现了孙过庭在文学创作上的极高水准:一是行文包含大量的对偶、用典,注意语言的藻饰,具有突出的骈体文特征。二是注重骈散结合,文气畅达疏逸,如行云流水。《书》得以流传后世,且在中国书法史上享有重要的地位与孙过庭驾轻就熟的联散结合的行文方法是分不开的。

  • 标签: 《书谱》 骈体行文 骈散结合
  • 简介:一个国家,必须对自己的历史文化有真实的忠诚,才能维持它在世界上的独立地位;一个民族,若想拥有真正的自信及长青,便不能抛弃其固有的文明。否则,将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在全球化的今天,学习他国文明必须建立在自己的国学的基础上。承继传统文化,使我们的言行更加具有中国风范,是我们的义务和责任。

  • 标签: 研究生招生 书法 学院 香港 历史文化 传统文化
  • 简介:唐孙过庭的《书》,是集书法创作与书法理论价值于一体,在书法史上占据重要地位的作品。自唐以后,《书》得到广泛的流传,其文中有很多观点,对当下书法创作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以"篆尚婉而通,隶欲精而密,草贵流而畅,章务检而便。"为论述重点展开。篆尚婉而通,看似简单,在书写时候却难度较大。篆书作为五体书法之源头,对书法线条以及字形的锤炼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 标签: 《书谱》 创作特点 简论 书体 书法理论 书法创作
  • 简介:本论文试图通过中国思想与绘画相结合的研究方法,以现存最早、流传有绪的宋刊《梅花喜神》为案例探索宋人格物思想对花鸟画的影响,通过对作者宋伯仁在画梅花过程中格致思想的还原,揭示理学家通过常识外推认识世界的模式。在此基础上,揭示中国绘画从花鸟、人物到山水用格物来写生并指导绘画实践的过程。

  • 标签: 格致 花鸟画 梅花喜神谱 格物谱
  • 简介:有关张大千的书籍可谓汗牛充栋,之夥之杂,在众多近现代画家中,无出其右者。笔者在梳理近现代书画史料之馀,偶尔涉及数种类乎年谱年表的书籍,总有一种诡异的感觉。

  • 标签: 张大千 年谱 现代画家 近现代 书籍 史料
  • 简介:《书》为唐代孙过庭所撰,它既是一篇重要的书学理论文章,也是一卷出色的草书作品,历来受世人青睐。宋代米芾在《书史》中曾赞道:"过庭草书《书》,甚有右军法。作字落脚,差近前而直,此乃过庭法。凡世称右军书有此等字,皆孙笔也。凡唐草得二王法,无出其右。"可见,米芾对孙过庭《书》的评价是相当高的。研析《书》,其字形确实有王羲之草书风范,但更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还散见着这样的一些字,它们因为水与墨的关系而呈现出浓淡相间,层次分明的形态。这种字体富于立体感,有极强的艺术表现力,笔者将其称为"立体字"。

  • 标签: 《书谱》 立体感 构形 书法 水墨 艺术表现力
  • 简介:李衍(1245-1320),字仲宾,号息斋道人、醉车先生、虎林吏隐,是元代政治和文化上极为重要的人物,曾任吏部尚书,拜集贤殿大学士、荣禄大夫,卒年七十五,追封蓟国公,谥文简,擅画竹,并著有《竹详录》一书。其绘画作品,按照技法主要分水墨、双钩设色两大类,题材以竹石、枯木、松树居多。本文按照其《竹详录》编写的顺序,根据卷一《画竹》的内容结合李衍的作品来探讨梳理李衍的画竹的方法和特点,以及对现当代创作的意义。

  • 标签: 画竹 画法 法度 绘画作品 大学士 现当代
  • 简介:当前书法美学原理或者书法美学导论的研究主要有两种展开形式:一种是点画、结体、章法、笔法和墨法等角度的展开,这种角度较为流行,是大多数书法美学书籍所采用的,用这种逻辑来分解书法美学成了一种流行思维习惯,从晰导致很多著作大同小异;

  • 标签: 书法美学 美学原理 《书谱》 文本 思维习惯 点画
  • 简介:孙过庭《书》从“心”“手”关系出发阐明了几种不同的创作境界:技法、理法醇熟的“心手双畅”创作境界,作为初唐最高创作境界的“心闲手敏”创作境界以及心身高度自由的“心悟手从”与“无间心手”创作境界;三类创作境界中,前者是后两者的基础,后者是对前面二者的突破与超越。

  • 标签: 心手双畅 心闲手敏 心悟手从 无间心手
  • 简介:康有为是近代中国的著名改革家.不仅在政治上企图变法维新,而且在书法理论上也卓有成就.以一部洋洋洒洒约五万言的《广艺舟双揖》而闻名书坛。康氏以“变”的眼光综阅上下两千年的书法.提出“尊碑卑唐”、“抑帖”的观点,意在复兴碑学,刷新书坛风气。此书一经出版便引起了书界的轩然大波,令人惊怖其言,从而在书法艺术领域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我相信倒不是完全因为康氏的书法理论多么的惊世骇俗,而更重要的是康氏著作该书的目的以及其中隐藏的政治含义引起学者的震动和关注。因此,康氏书论著作背后隐藏了很多值得探究的历史课题。康氏在利用书学为其维新变法的理论开先例,康氏期望通过研究书法理论而从中悟出济世治国之大道。本文力图透过康氏谈碑论帖的艺术表象,探寻书法理论中的政治思想文化底蕴,从而寻找到康氏书法理论与变法理论的相关性。

  • 标签: 康有为 书法理论 变法理论 政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