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3 个结果
  • 简介:<正>现存藉以考证玩花主人生平的文献资料很少。或许正因如此,庄一拂先生对"玩花主人"的介绍十分模糊:"姓名、字号未详,江苏吴县人。"~②我们知道,钱编通行本《缀白裘》面世之前,就出现不少以"缀白裘"命名的戏曲折子戏选集~③。而据可考资料,其中最早者为明代后期玩花主人编选的《缀白裘》。但是,由于原本迷失无考,只有蛛丝马迹尚可寻绎,故历来颇受争议。所幸,玩花主人创作

  • 标签: 缀白裘 燕子笺 通行本 戏曲创作 妆楼记 花本
  • 简介:从我初次听到米登科(NikolaiDemidenko,常译“米丹柯”)的CD至今,也有十七八年了。那是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在一次经常进行的“淘CD唱片”之时,偶然地发现了这张米登科演奏的肖邦作品专辑。其实当时我并不知道这位钢琴家的名字,只是他演奏的曲目中包含全部四首肖邦的《谐谑曲》大大地吸引了我。

  • 标签: 现场 录音 CD唱片 肖邦作品 90年代 钢琴家
  • 简介:●杨老师,我当年听您讲课时,记得您提过这样一个说法,说您不太喜欢色彩过于斑斓、道具过于复杂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的舞台处理方式,您觉得这部戏应该更偏单色和抽象。您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 标签: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解读 舞台处理 道具
  • 简介:MM:哦?这里面还不包括钢琴三重奏吗?AB:当然是非常优秀的作品,不过不能和刚才列举的几个天才作品相提并论,听序曲《仲夏夜之梦》(作品61)才有听类似莫扎特那样著名作品的感觉。

  • 标签: 布伦德尔 《仲夏夜之梦》 音乐 舒曼 钢琴三重奏 作品
  • 简介:我无需知道,你在天涯还是海角。这些都不重要,因为我你的QQ号。我你的QQ号,就能点击你的微笑。我你的QQ号,就能传送你的心跳.

  • 标签: 音乐教育 音乐艺术 艺术创作 歌词
  • 简介:民乐仍待升温记者:2003年,您来到上海音乐学院担任附中常务副校长,三年后担任民乐系系主任。至今近十年间,您认为中国民乐大环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 标签: 民乐 中国 王建民 面子 上海音乐学院 副校长
  • 简介:作者以多个案、宽视野的田野考察资料为基础,结合大量地方文献资料,以上海民俗音乐艺人班社的组织方式为切入点,在描述、分析和阐释“图”与“搭班”的形成及特征的基础上,对于从“图”转至“搭班”更直接的原因即支撑性体制的转变加以分析。

  • 标签: “门图” “搭班” 保图制 宗族制 市场竞争制
  • 简介:2013年9月21日晚七点半,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由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和青年钢琴家徐洪共同为听众奉献的“国家大剧院管弦乐团——青春派贝多芬·英雄幻想音乐会”,带领在场的每一位观众重回古典主义时期的德国,和贝多芬这位音乐史上的巨人进行一次近距离的接触。本场音乐会曲目为《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和《“英雄”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这两部作品充分体现出贝多芬音乐所特有的英雄性、冲突性、斗争性。

  • 标签: 青年钢琴家 “德” 国家大剧院 贝多芬音乐 古典主义时期 管弦乐团
  • 简介:理查·斯特劳斯早期创作的《第一圆号协奏》,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其主题在引子中第一次出现至全曲结束,先后进行8次使用,以不同的位置、速度、调性、形态出现,完整的贯穿于全曲。

  • 标签: 理查德·斯特劳斯 《第一圆号协奏曲》 主题
  • 简介:本文从聆听《特里斯坦与伊索尔》的感性体验切入,以“时间悬停”为关注核心。文章共分七个部分,以同心圆的结构,从聚焦前奏曲核心的“渴望动机”开始,逐步放宽视角至前奏曲的单一动机单元、多个动机之间的关系、整首前奏曲、乐剧中五个具有“时间悬停”特质的段落、直至整部乐剧。考察“渴望动机”这一细小的元素如何带来“时间悬停”并在一系列的连锁转化中“自我实现”般构建起整部乐剧。同时指出,这种音响状态以及构建音乐的方式直指戏剧的核心内涵,从而尝试对《特》中音乐与戏剧关系作出阐释。篇幅所限,仅节选原文的第一至第四部分。

  • 标签: 瓦格纳 《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 时间悬停 自我实现 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 简介:2013年7月13日,英国作曲家、指挥家乔治·芬顿将执棒上海交响乐团,带来自己的作品——BBC纪录片《冰冻星球》音乐会;而7月15日,新加坡指挥家陈康明将指挥中国爱乐乐团,呈现一场完美的"皮克斯动画音乐总动员"音乐会,此为中国首演。本届MISA的主题是"音乐无界,左右人生",而这两场多媒体音乐会正希望通过不同"地界"作曲家与演奏家的组合,通过"跨界"的音乐创作类型及演释方式向广大观众呈现音乐大"无界"的魅力!

  • 标签: 交响音乐会 多媒体 BBC 无界 皮克 中国爱乐乐团
  • 简介:《以迪亚贝利圆舞曲为主题的三十三首变奏》(作品120),通称《迪亚贝利主题变奏曲》(DiabelliVariations),是贝多芬根据奥地利出版商、编辑和作曲家安东·迪亚贝利创作的一首圆舞曲所作的钢琴独奏变奏曲,创作于1819至1823年。该作品充分体现了贝多芬高超的作曲技艺和晚期艺术风格,常与巴赫的《哥德堡变奏曲》相提并论,

  • 标签: 《哥德堡变奏曲》 钢琴独奏 贝多芬 贝利 演奏技巧 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