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调”是中西乐学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介中西乐理对“调”的表述则说法不一,致使调“在乐种中的意义一直未引起人们应有的重视。本文提出:”调“就是乐种的自然音列及这个音列所在的音高位置。自然音列是乐种在律的基础上所作的乐音材料和音程材料的选择,并按照”若干度若干音“的音列形式固定来的乐音序列结构。

  • 标签: 自然音列 中国乐学 西方乐学 比较研究
  • 简介:本篇文章主要从两本不同作者笔下有关音乐人类的书籍进行对比:一本为艾伦.帕.梅利亚姆著、穆谦译、陈铭道校的《音乐人类》,由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一本为管建华著的《音乐人类导引》,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本文从对比的角度来分析这两本书各自的特点,并表述笔者得出的一些个人观点。

  • 标签: 音乐人类学 梅利亚姆 管建华
  • 简介:在当下世界文化碰撞、交流和融汇的语境中,比较艺术这门学科在全球化的进程中显示出它的强势走向。该论文的写作是基于博士论文的基础上将音乐和美术这两个载体的对比研究变得更为具体化,从作品的分析中寻求两种艺术形式的共性。由于音、画两种艺术形式采用的物质元素有所差异,使人们在理念上形成一种固定的概念——绘画是空间艺术.而音乐是时间艺术。然而音与画的共性通过心理的联觉作用是可以相互转换和渗透的。本文在梳理前人关于该课题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运用跨文化、跨学科的研究方法,发觉音乐和绘画之间的内在联系和隐含在其间浓郁的民族风格和民族特色,最终通过音乐中的“色”与绘画中的“色”互为交融,从相应的作品中找出两者间的共性和互通性。

  • 标签: 比较艺术学 音乐 绘画 联觉
  • 简介:萨满信仰(Shamanism)在东北亚诸民族中所具有的令人不可思议的深刻影响力,至今绵延不绝。满族的萨满信仰及其活动,典型地体现了这种影响力的辐射作用。同时,又成为东北地区各少数民族乃至西伯利亚地区诸族精神生活的构成因素之一。与我国北方相毗邻的俄国西伯利亚诸族,如雅库特人、吉利亚克人、奥斯加克人以及历史上属于中国的埃文克人、那乃人等,甚至在中欧、北欧以及北美的广阔地域中所居住的民族中也都存在与满族具有某些共同特征的萨满信仰。倘若我们将其置于生活时空的关系而考察之,相近、甚至相同的地理生境和文化上千丝万缕的联系,使人们不免要做出一个大胆的推测:它们之间也许存在着某种“血缘”联系并可能具有一个共同的历史渊源。本文从民族音乐的角度,用比较研究的方法,为证实这个科学假设进行一些探索性的讨论

  • 标签: 满族 西伯利亚 萨满
  • 简介:霍恩博斯特尔(ErichMoritzvonHornbostel,1877年2月25日生于维也纳,1935年11月29日卒于剑桥),奥地利学者。他的家庭是维也纳音乐生活的一个中心(母亲HeleneMagnus是歌唱家),早年师从Mandyczewski学习和声及对位,近二十岁时成为一个有造诣的钢琴家和作曲家。1895至1899年间,他就读于海德堡和维也纳大学,学习自然科学和哲学,并于1900年获得维也纳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以后,他去柏林,在大学里受

  • 标签: 比较音乐学 博斯 特尔 Magnus 民族音乐学 博士学位
  • 简介:本文旨在将陕北民歌和陕北道情作比较分析,找出它们之间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利于陕北民歌和陕北道情的发展。一、陕北民歌与陕北道情之艺术特色陕北民歌与陕北道情是近亲。它们的根都扎在陕北,吸收着同样的营养,沐浴着同样的风雨。陕北这块贫瘠而又神奇的土地,历来都是中原华厦民族戍边要塞,这里也是汉民族与少数民族杂居的地方。据史料记载,这里的杂居民族曾多达20多个,导致汉人受少数民族影响,少数民族汉化。

  • 标签: 陕北民歌 陕北道情 比较分析研究 艺术特色 道情戏 比兴手法
  • 简介:冀中地区活动着两类持有截然相反价值观念的民间乐社,一是“不受雇佣、无偿服务”的“音乐会”,二是以谋利为目的吹打班。两相比较,可以发现世俗社会中对吹鼓手的歧视,并非完全源自旧时统治者对竺黎民百姓的等级观念,而相当部分源自传统社区的价值体系。

  • 标签: 吹鼓手 民间乐社 音乐会 价值观 比较研究
  • 简介: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电影作为第七艺术,也在随时代的潮流不断的变化。纷繁的电影出现在大众视线范围内,让人眼花缭乱。艺术形式的多变,商业电影的来袭,让我们不禁怀疑,究竟什么样的电影才是不失艺术性又符合现代化潮流的杰作?而香港导演王家卫,用他的电影向大众解释了这疑惑。王家卫的电影不仅个人风格突出,具有丰富的艺术性,而且在商业上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其电影横扫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香港电影金像奖、台湾电影金马奖等众多享誉国际的电影奖项,在世界电影史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 标签: 电影 《花样年华》 《重庆森林》
  • 简介:<正>我们从未忘记意识到近百年来西方音乐对中国音乐的影响,进而也不曾忘记意识到这竟是历史的事实。为此,自豪(五千年历史文化具有的强大兼容性);欣喜(为古老文化能注入如此新奇的血液);悲哀(举目四望,西方音乐的影响似海潮般湮没、吞侵着我们引以自豪的民族音乐传统的每个角落);沮丧(如此

  • 标签: 西方音乐 对话 近百年 民族音乐传统 中国音乐 历史文化
  • 简介:《师恩如歌》是佟文西作词,左翼建谱曲的一首艺术歌曲。歌词讲述的是对老师的感谢,感恩老师的培养,笔者选择了杨小勇和王秀芬的演唱版本进行分析。杨小勇版动人深情,王秀芬版华丽大气,两个版本有诸多相异之处,笔者从伴奏、演唱等方面进行分析

  • 标签: 《师恩如歌》 杨小勇 王秀芬 演唱版本
  • 简介:随着影视作品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热门IP被搬上影视舞台,人们在不断地更新对文学名著的认识的同时,也在不断地开始拾起书本,重新阅读文学名著.影视作品相较于文学名著而言,更像是由导演进行阅读理解之后的二度创作,让观众从导演的视角来审视作品.作品在二度创作之后,文字和剧情的视觉化,让观众的审美区间变得更大,观众年龄层变得更加丰富,极大程度上加强了文学名著的传播.越来越多的文学作品被改编为影视作品,题材丰富、类型多样,其中不乏许多文学名著,文学作品与电影、电视剧之间形成了一种良性互动,文学作品作为影视从业者的一种有力的创作手段,为当代的影视作品提供了创作源泉,而一部成功的文学改编影视作品也将原著带到人们视线当中,煥发生命力.

  • 标签: 文学名著 影视改编作品 重置
  • 简介:传统声乐文化作为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发展和完善,并在不同的时代和地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民族声乐文化是在区域历史演进中形成的,因此声乐文化根据不同文化的本质、特点和差异都形成了独特的思维方式,必然包含着不同的情感和复杂的情感。中西人格精神、民族意识和文化传统的巨大差异,导致中西方的声乐文化有着不同的风格,而中西传统声乐文化的差异也决定了中西方声乐艺术的不同价值取向和情感取向。结合中西方的社会历史背景和人文背景,可以通过传统文化观念和民族心理意识,发现传统艺术观念和声乐艺术的发展趋势。

  • 标签: 人文传统 声乐文化 中西方比较
  • 简介:<正>“音乐”是外来语,取自法语Musicologie、英语Musicology,与德语的音乐科学(Musikwissenschaft)是同义语。音乐是一门古老的艺术,但是音乐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为学术界所公认,则是在十九世纪下半叶。因此,总的说来,音乐仍然是一门新兴科学。音乐的性质、对象与范围是什么?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解释,即使同一历史时期,音乐学家们的看法也不尽相同。概括起来,大体有以下几种主张:一种认为音乐是一种音乐科学,应该以音乐声学及音乐艺术中的物理、数学等现象作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一种则主张音乐主要研究音乐的起源、演变和发展,也就是以音乐历史为研究的对象;另一种主张则把音乐概括为“音乐的学术研究”,

  • 标签: 比较音乐学 基本规律 民族音乐 音乐艺术 十九世纪 美学思想
  • 简介:《歌唱-沈湘歌唱体系研究》,是在我国声乐艺术大师,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沈湘先生的亲自指导下,由沈湘先生的弟子邹本初先生经过十年笔耕,反复修订完成的论著.

  • 标签: 歌唱学法 技巧
  • 简介:<正>生活中的音乐,在发展到一定程度,具备了一定的条件的时候,就会有把音乐记录下来的需要,也就导致记录音乐符号的产生,这就是乐谱出现的必然。这种记录音乐的符号是各种各样的,有音调谱、手法谱、音阶谱、文字谱、五线谱等等。尽管它们的作用都是要把声音的高低、长短、强弱、快慢、变化给准确地记录下来,可是它们的发展过程,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在初始阶段总是不十分完善的。乐谱发展经历表明,它们的成熟过程往往是较为缓慢悠长逐步完善,就是到了今天,由于音乐本身也在不断变化发展,还不能说其中的乐谱如今已经达到尽善尽美的程度,从严格的意义上来说,乐谱所能记录音乐的准确性,只能是相对的。不同种类的乐谱存在有粗细之差、精疏之别,这要从发展过程和音乐性质两个方面

  • 标签: 古谱学 唱奏 音乐性质 乐谱 音乐符号 文字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