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4 个结果
  • 简介:我离开的第三天。不说话,面无表情.几近自闭;四下无人之时会集中精力思索某事——直至泪眼朦胧.但绝不哭泣.别人谈话他倾听.别人玩乐他注视.别人沉默他沉默,别人发问.他无力回答。这是我的前男友小.在我俩分手第三天的表现。

  • 标签: 集中精力 沉默 朦胧 发问
  • 简介:<正>氏阮咸一号、二号,是武威县文物管理委员会于1980年7至9月在甘肃武威县南营青咀喇嘛湾的7座唐代慕容氏墓葬中发现的。这是迄今为止,在甘肃古墓内发现唯一的阮咸乐器。笔者为其命名为“氏阮咸一号”和“氏阮咸二号”。氏阮咸一号:琴杆与琴头连结在一起;全长为28.5公分。制作精细,式样美观,木质坚硬。氏阮咸二号:只有琴杆、四轴,无琴头、音箱,全长为13.4公分。

  • 标签: 阮咸 甘肃 管理委员会 墓葬 文物 乐器
  • 简介:为了避开阳光直射而特别选在遮阳伞下拍摄喝啤酒的镜头,工作人员十分仔细,甚至连镜头到相脸部的距离都要精确测量。

  • 标签: 工作人员 镜头 拍摄
  • 简介:俊达,你来得洁净,走得磊落!历史永远这样记载着:1997年3月12日,一个好人——俊达逝世,82个年头,活得有价值!你把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不管人民需要你干什么,你总是尽全力去干好它,所以你平凡而又伟大!你是学声乐的,一生却很少担任声乐工作.从抗日救亡运动,到迎接南京解放,你是一名好地下党员.你的《打!狠狠地打》是中央军委向全军推荐的好歌曲之一.人民需要你从事戏曲工作,你终于为我国的戏曲音乐研究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你为扬剧《赶山塞海》作曲,

  • 标签: 戏曲音乐 人民需要 抗日救亡运动 南京解放 地下党员 美学特征
  • 简介:克谦字国光,徐州人,明万历庚寅(1590年)间任锦衣卫都指挥众事,性格恬静,喜读书,工于弹琴、绘画。家中为世代书香门第,藏书、名人墨迹甚多。他秉承先人遗志,经过多年努力,完成了规模宏伟的《琴书大全》。

  • 标签: 明万历 规模宏伟 文献资料 琴学 文字部分 朱长文
  • 简介:以1949年为时间界限,之前,中国二胡界就有“南陆北”之说;之后,于1954年,“派”一说由南派二胡奠基人陆修棠教授正式提出。“‘派’二胡艺术特征研究”通过四篇系列性论文从四个不同的角度来研究和梳理风之的二胡艺术特征。该系列论文从2004年动笔,最初是笔者受约为中国音乐学院建院40周年院庆日而作,也是为“派”二胡50周年问世日而作;后来,笔者又被邀请担任风之研究所名誉所长。更觉有义务或责任作一系统研究。现借先生诞辰百年之际,将此文公开发表,以表达笔者对先生敬佩之情和对挚友小风(先生之长子)、巽风(先生之次子)两先生的深厚友情。

  • 标签: 蒋风之 “蒋派” 二胡艺术特征 时代性 系统性 创作性
  • 简介:宋元南戏是中国戏曲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一环,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早期南戏剧本流传于世者甚少,给今人的研究造成很大的困难。值得欣慰的是,在被誉为“宋元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中还保留了相当一部分早期南戏的剧目,本文试对莆仙戏《王魁》、《刘》和《陈光蕊》作一番考察,力图厘清它们与早期南戏剧目的关系,希望能为学界研究南戏提供一些新的材料。

  • 标签: 莆仙戏 中国 戏曲艺术 南戏 发展史 活化石
  • 简介:本文论述了满彻的创作历程,对其成长过程及创作风格的形成作了简要的概述,并对满彻的创作成就作了相应的总结。

  • 标签: 武满彻 音乐创作 现代音乐
  • 简介:武王《》乐是我国先秦“六乐”之一,通过对《》乐六成之内容和结构的分析,对我们研究先秦时期的音乐思想、音乐结构等均有益处。

  • 标签: 武王 《武》乐 仁政
  • 简介:著名的二胡演奏家、教育家凤之先生谢世已经三周年了。先父先生的演奏,端庄,典雅、深沉、秀丽、飘逸,五十多年来以独特的风姿始终叩击着音乐爱好者们的心扉。先父凤之先生出生在江南水乡——江苏省宜兴县,那里是民族音乐家的摇篮,在那山清水秀的地方生长、陶治了一大批优秀的艺术家。父亲小时候曾向一位农民音乐家——王老四学习吹笛子及拉二胡。中学时代他曾在苏州农业学校就读,在那里与同学们组织了“同乐会”,学习、演奏当时流行的江南丝竹及地方小调。在他19岁那年考入了上海国立音乐学院、并学习琵琶、二胡,二年后又考入了北平大学艺术学院音乐系师从民族音乐家刘天华先生。从此他便始终不渝地学习和研究民族音乐,并献身于这个事业。

  • 标签: 二胡演奏 蒋风之 民族音乐家 刘天华 江南丝竹 揉弦
  • 简介:著名苏州评弹艺术家月泉已离开我们十多年,而我亦退休多年。当年我俩曾保持了短暂而珍贵的友谊,多年来始终是一段美好又难忘的回忆。那是在1983年上半年,通过上海人民广播电台《空中书场》介绍,我与上海人民评弹团著名评弹艺术家月泉先生取得了联系。在上世纪80至90年代,短短的一年多时间频繁书信来往中,留下了月泉先生珍贵的亲笔书信23封(1983年5月23日至1984年9月23日共计22封;1991年5月4日来信,仅有第二页,缺第一页估计漏寄)。在此期间,我与月泉先生两次面疆畅叙。

  • 标签: 上海人民广播电台 回忆 苏州评弹 90年代 艺术家 书信
  • 简介:在首都诸多的作曲家朋友中,我与他的确是十分熟悉的。这不仅是因为我们曾一起完成过那部七场歌剧《琴箭月》的创作,那首主题歌《彩云归》及许多唱腔的设计、曲调的产生,都使我从他身上看到了作为作曲家的潜在的丰厚实力。此而使我对他格外亲近也格外敬重——虽然我们相交这么久了。他常常在感叹,他没有为我谱出一首广泛流传的

  • 标签: 作曲家 音乐创作 主题歌 歌剧 红珊瑚 音乐风格
  • 简介:学术界普遍认定,日本琴学复兴之祖、清初渡日僧东皋心越禅师的姓名为“兴俦”或“兴畴”。其实:(1)“兴俦”是东皋的法名,“”是其俗姓,“兴俦”一说并不成立;()“兴畴”一说来自学者对东皋诗句的误读误解,现实中并不存在。

  • 标签: 东皋心越 蒋兴俦(畴) 兴俦
  • 简介:仪器与心理科学与艺术───与李华同志商榷罗复常随着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随着近几十年来我国的改革开放,我们使用的音律测试仪器已经日渐精密,现在能测出百分之一个半音的差别来,已不是什么神秘的事情了。这些先进的仪器陆续由全国许多地方的音律测试工作者掌握,...

  • 标签: 湖南花鼓戏 科学与艺术 音高 测音仪 仪器测试 社会文化
  • 简介: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徐州梆子,以枣木梆子作为打击乐器,其唱腔、音乐的节奏与速度由一副鼓板和梆子指挥控制。徐州老百姓习惯称之为"大戏"。目前,徐州梆子戏与全国许多地方戏一样面临相对的生存困境,仅存的门一脉传承现状不容乐观,本人通过所在的徐州工程学院开设地方戏曲课程任课方式,将门传承人请进学校课堂,在传承唱腔的过程中,就传承模式产生一些思考,以期为对这一亟待解决的传承难题尽一份绵薄之力。

  • 标签: 徐州梆子 蒋门唱腔 传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