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8
149 个结果
  • 简介:评剧唱段由起板句(引子腔或过门)、主体腔和落板句三部分构成。主体腔是指唱段"躯体"部分的乐句,由"上下句"构成。上下句是指具有特定曲调程式的乐句,而不是泛指上下句唱词所配用的所有曲调,即不包括起板和落板乐句。传统理论认为:上下句只有两句曲调,以"落音"为标志,上句落re、下句落do,主体腔就是上下句循环反复(变奏)。

  • 标签: 乐句 评剧 DNA 解读 基因 音乐
  • 简介:<正>中、西文化的交流、也会伴随于宗教的传播,特别是佛教及天主教等。“自昔西汉时,有宗徒圣多默者初入中国传天主正教。次则唐贞观以后,有大秦国西士数人,入中国传教。又次,明嘉靖时,圣方济各人中国传教,至万历时,西士利玛窦等先后接踵入中国传教,译有经典,著有书籍,传衍至今。”[1—253页]西方传教士来中国后,他要将所见所闻,无论是科学、文化、宗教、政治、风土人情……都要向欧州的教皇写汇报,因此他们的汇报,尽管思想方法、目的、阶级立场与我们不同,但

  • 标签: 利玛窦 西方传教士 可能性 乐律 汤若望 钢琴
  • 简介:本文探讨了先民选择音律的规律,他们最早是从开管泛音,或用等距方法得到两种不同的自然律。自然律由于维数较多而很不稳定。古人运用一种简化的方法——平移法,可以把多维律简化为较稳定的三维律或一维律。本文从贾湖笛音孔设计着手,算出其六声音阶属六等距律。它是四维律,可运用平移法简化为二维的纯律,形成羽调、商调、角调三种音阶。它们属独立的乐律体系,是音阶而并非调式,古代广泛流传于民间。战国时为楚调,唐、宋时为燕乐的重要曲调,在世界各地有广泛流传。

  • 标签: 贾湖骨笛 自然律 等距律 羽调 商调 角调
  • 简介:江永是康乾时期学术由宋明理学转向考据学的关键人物,在中国思想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律学是他学术研究的重要领域。文章通过分析江永不同时期的律学著作,系统梳理了他从最初排斥十二平均律与三分损益并创立“今律”,到晚年时放弃“今律”转而接受十二平均律的律学思想发展过程,并分析了他能接受十二平均律的两方面原因:一是从江永极为重视的返宫标准上看,十二平均律比“今律”更加完善;二是江永在接触十二平均律之前,就认可河洛之学与方圆相函理论在律吕研究中的基础性作用。而朱载靖十二平均律也正是在这两种理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这种理论源头的一致性,使得江永容易理解朱氏新法的内涵,他提出十二平均律的几何理论就是一个很好的证据。

  • 标签: 江永 律学 新法密率 《律吕新论》 《律吕新义》 《律吕阐微》
  • 简介:胡是壮族独特的擦弦乐器。承载着古朴的壮族文化因素,马胡的音色高亢而不失幽婉,柔美而不失灵动。在壮乡,马胡广泛用于独奏、合奏、伴奏或乐队协奏。本文通过对壮族乐器马胡的认知了解,浅谈其特有少数民族音乐风格和继承发扬少数民俗文化的价值。从中引出少数民族乐器的和谐之韵。

  • 标签: 壮族 马骨胡
  • 简介:<正>律学在我国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自二千多年前,我国有了三分损益法后,不少律学家为探索一种能以十二律循相还宫为目标的新律,而相继努力,曾取得了卓越成绩。其中,尤以明代朱载堉首创之十二平均律——新法率,贡献最大,举世瞩目。朱载堉在什么条件下,又在什么影响下取得如此成就的?言人人殊。一种观点认为是“数学发展的结果”。其实,朱载堉新法率的理论中,只涉及数学的勾股定理及开方术,而这些算术,早在公元前100年左右成书的《周髀算经》一书

  • 标签: 新法密率 朱载堉 三分损益法 十二平均律 《周髀算经》 生律
  • 简介:『钢琴诗人』肖邦一生创作了四首叙事曲,这些叙事曲标题性鲜明,思想性深刻,且深受他的好友波兰爱国诗人茨凯维兹史诗的影响.本文以肖邦第一、第二叙事曲为例,通过它们与史诗之间的联系来进一步诠释音乐作品,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把握肖邦音乐的内容和风格.

  • 标签: 肖邦 叙事曲 史诗 联系
  • 简介:贾湖笛是在河南贾湖新石器遗址发现的距今9000~7500年的吹管乐器,至今仍然可以演奏。然而,自笛发现二十多年以来,学术界对它的研究却并没有达到应有的深度。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笛经历数千年的埋葬,出土时完好者数量很少。为了防止笛意外受损,文物管理部门及博物馆已禁止直接对笛进行吹奏测音研究。此举对贾湖笛的保护固然非常必要,但同时也使研究者失去了深入考查、研究笛的机会。因此,如何精确复制贾湖笛并以此作为研究实体,就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笔者首先利用CT对贾湖笛进行扫描,然后将CT扫描得到的二维图像进行三维重建,最后采用紫外激光固化快速成形技术,首次制作出了迄今为止复制精度最高的贾湖笛复制品。经过三维测量与测音实验,用本方法复制出的贾湖笛模型与实物在物理尺寸与音准上几乎没有误差。

  • 标签: 骨笛 三维重建 复原
  • 简介:南音是非常有个性、有特点的一个乐种。听过南音的人,不论喜不喜欢,都无法否认南音之特别。缓慢、从容、优雅,是南音给人的最初感受,而这种感受容易引发两种极端反应,一种被深深吸引,认为"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难得几回闻";另一种则失去耐心,认为这种音乐与当前快节奏的生活格格不入。传统南音主要用于人们修身养性、自娱自乐,所以南音人不会迎合他人喜好而改变南音。当前那些加快速度,加入各种表演,融合了舞蹈、身段等因素,以满足大众审美的南音,

  • 标签: 音乐特点
  • 简介:潮州音乐抒情优美、古朴典雅、兼容并蓄,主要流行于粤东地区,是岭南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个乐种,作为潮州文化的重要表现形式,凝聚了世世代代潮人的智慧与心血。笔者通过梳理潮州音乐的乐种、形成,剖析了其特点及现代发展取向,以期为保护、传承潮乐及其承载的文化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 标签: 潮州音乐 现代发展取向 保护和传承
  • 简介:“泗州戏”是安徽省四大传统戏曲剧种之一,距今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主要由淮北、苏北一带民间戏曲融合地方说唱艺术演变而来,大量吸收了北方诸多剧种营养,兼具多戏曲剧种特征。唱腔念白有北方戏曲的激昂慷慨、南方戏曲的温柔舒缓;有难度极大的花腔和花舌及民间琴书的平实质朴。语音基本为泗县方言为主的淮北方言。生活小戏的“白口”用方言,袍带大戏的“白口”用方言韵白,唱腔一律用方言。声腔特点可概括为:随心所欲的怡心调,勾人魂魄的“拉腔”,色彩斑斓的衬字衬词,绚丽多姿的雷嘚调等四方面。八板头、柳青娘、抱妆台、游场、冒调、哭皮等表现特定情绪的腔调只用于特定的场合。

  • 标签: 泗州戏 怡心调 拉腔 衬字衬词 雷嘚调
  • 简介:<正>在湖北省宜昌地区,流行着一个古老而独具风格的民间丝竹乐种。它是当地民俗活动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因其曲调优美、流畅、表情细腻、委婉,加之打击乐器有规律地轻敲细打,更给人一种典雅、沉静的感觉。一、演奏特点演奏技法上朴实无华,少有各种装饰音、滑音出现。乐器合奏时,旋律几乎完全一致,较少见到民间合奏中的“支声复调”。二胡用弓较短,以分弓和连弓为主。笛、箫多用平吹。打击乐器为旋律乐器作节奏性衬托。大堂边鼓、花鼓、梆子多用单手击奏。锣锤上不扎布带,直截以木棒敲击,发音清脆明亮,音量适中。演奏速度以“二流”曲牌最快,每分钟约98—120拍。“一流”曲牌慢

  • 标签: 艺术特点 打击乐器 支声复调 演奏技法 演奏特点 民俗活动
  • 简介:<正>做为古谱之一的工尺谱是一种字谱。因它通常用于管乐器的记谱,所以又称作“管色谱”。工尺谱自隋末唐初发明启用以来,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经历代不断地充实完善,它已成为我国民间普遍应用的一种记谱和传谱形式我国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除了靠历代的乐工、艺人用口传心授教徒的方法得以不断承袭外,

  • 标签: 工尺谱 民族民间音乐 管乐器 乐工 充实完善 艺人
  • 简介:海外华人音乐是一种多元文化融合的产物,是不同于任何一种原生文化的新文化,它具有多元化的包容性、双向交流、互相影响、广泛的民间性等特点。本文将就这些特点加以论述。

  • 标签: 多元文化 海外华人 音乐特点
  • 简介:音乐基本素养课程中包含着一些和专业音乐教育中的视唱练耳、基本乐理与和声基础课程相关的内容。由于社会音乐教育的对象和目标都不同于专业音乐教育,所在教学过程中能完全照搬专业音乐院校的做法。

  • 标签: 专业音乐教育 基本乐理 和声 视唱练耳 音乐院校
  • 简介:近年来,儿童声乐训练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和正视,对儿童进行正确的声乐训练,对于培养他们对歌唱的兴趣,提高音乐素质有很大的好处。儿童的音色明亮、悦耳,对其进行正确的引导,有助于发挥其声音的优点。

  • 标签: 儿童 声乐训练 音乐素质
  • 简介:<正>西皮唱腔的旋律、调式、调性的发展都有自己的规律,因而形成了它独特的旋律风格。西皮唱腔定弦为63弦。旦腔的基本调式为徵调式,一般上句落羽音,下句落徵音。生腔的基本调式为宫调式,一般上句落商音,下句落宫音。值得注意的是,西皮的基本唱腔中,存在大量调式交替和综合调式手法,并非单一调式。一、结构内部的同宫调式交替1.唱腔的过门是强调羽音的宫调式,并利用胡琴里弦,形成宫、羽两音的色彩对比。

  • 标签: 唱腔 西皮 京剧 手法 调式交替 商调式
  • 简介:朱载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五度相生”这一概念术语,但是,他在《律历融通》《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中所阐发的一系列有关“五度相生”的内涵原理是明确清晰的,诸如黄生林、林生黄……,黄生仲、仲生黄……,以及“四折去一”“三折去一”等。由此证明,朱载堉的“新法率”是摈弃“三分损益”、运用“五度相生”的结果,缺少“五度相生”这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生律基础,“新法率”无疑也就失去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 标签: 朱载堉 新法密率 四折去一 三折去一 五度相生
  • 简介:本文从构建我国古代应用律学体系的理论出发,梳理了音乐学界对上古出土陶埙和笛的已知音响资料研究的理论成果,并进行述评;以期为这一基础理论的构建提供有力的资料、资料分析、以及理论描述的基础。

  • 标签: 陶埙 舞阳贾湖骨笛 测音 测音资料
  • 简介:因口型问题而影响唢呐簧片的合理振动,引发音准、音色、音量以及斜音等问题的产生,这是唢呐学生的吹奏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的足够重视,笔者以物理学、医学等理论为依据分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论证了“下颌前伸”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标签: 唢呐簧片 下颌骨前伸 合理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