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6 个结果
  • 简介:陈洪先生是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和作曲家。他在20世纪30年代创作的《陨大星》《子夜歌》《菩萨蛮》和《拟挽歌》首艺术歌曲,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与艺术价值,是中国近代艺术歌曲史上不可忘却的音乐遗产,值得声乐界和音乐史学界加以关注与重视。

  • 标签: 陈洪 艺术歌曲
  • 简介:三班衙役齐呐喊,明镜高悬大堂前。张飞升堂巧断案,老黑问瓜好新鲜。张飞(白)哇呀呀呀,带人犯!衙役(白)得令!冬瓜西瓜南瓜扁,周身脬脬酒精肝。肥不弄咚脚打闪,扑爬跟斗来喊冤。张飞怒摔惊堂板,“尔等冤情快快谈!”

  • 标签: 张飞 金钱 四川
  • 简介:近半个世纪以来,在川发现了许多造型生动的汉代说唱陶俑。说唱艺术是广泛流行于民间的一种文字表现形式,是中华民族声乐表演的重要来源之一,而说唱俑就是中国古代说唱艺术的具体体现。虽然关于汉代川地区的音乐情况少见于专门文献的记载,但是,汉代说唱俑在川的大量发现以及散见于史籍之中的一些零星记载证明,当时的川经济很发达,音乐很普及,且有较高的水准。

  • 标签: 说唱陶俑 说唱艺术 汉代四川音乐
  • 简介:本文以萧亢达《汉乐品》为脉络,在一一辨析《汉乐品》研究成果所涉文献的基础上,梳理条陈已有建构,以期确认其认知的合理与可信——"短箫铙歌"很可能只是汉乐第三品"黄门鼓吹"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不应是与其并列的汉乐第品;当时在三品之外还存在着一种天子用乐叫"宴私之乐":天子与其后宫亲昵者欢宴时表演的乐舞——进而为中国古代音乐史教科书之汉代音乐史文本注入新知。

  • 标签: 萧亢达 汉乐四品 短箫铙歌 宴私之乐 辨析确认
  • 简介:音乐教育作为美育组成部分,对于其价值的认识,可以将美育价值作为认识的逻辑起点。我国近代美育研究奠基者王国维先生,1903年8月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发表的《论教育之宗旨》一文,对美育之"成人价值"有过以下判断,他提出培养精神能力与身体能力调和发展完全之人物的教育之宗旨,并从"知""情""意"的角度分析了精神之构成,指出"完全之人物,精神与身体必不可不为调和之发达。

  • 标签: 音乐教育 身体能力 论音乐 精神能力 教育世界 王国维先生
  • 简介:一、戏曲现代戏的艺术实践与理论反思专题戏曲现代戏的创作,既是时代社会生活与人民的需要,也是现代戏曲发展的必然趋势。1949年以来,现实题材创作取得丰硕成果,但相对于剧目数量的丰富性及其在现当代戏曲发展史上的重要性和特殊性,有关这方面的理论研究相对薄弱。

  • 标签: 戏曲研究 专题 戏曲现代戏 约稿 1949年 艺术实践
  • 简介:一、戏曲政策与当代戏曲发展研究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颁布了一系列扶持戏曲传承发展的政策,这些政策的发布与落实直接影响到戏曲艺术的发展走向。对戏曲政策的研究既有助于总结历史经验,又能为今后进一步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目前,无论是在理论还是在实践层面,对戏曲政策尚缺乏深入而系统的研究,像戏曲政策的理论阐释、戏曲政策的变迁、戏曲政策与当代戏曲史、戏曲政策的地方实践与特定剧种发展等专题都是值得研究者认真加以关注的。

  • 标签: 戏曲研究 专题 约稿 地方实践 戏曲发展 传承发展
  • 简介:随着国家对高职院校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不断提高,高职钢琴教学也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在这种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高职钢琴教学开展也逐渐凸显出一些问题与不足,影响了教学质量和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基于此,高职院校的钢琴教师应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有针对性地解决钢琴教学中存在的问制约性因素,更行之有效地完成高职院校钢琴的教学目标,推进高职院校钢琴教学的良性发展。

  • 标签: 高职 钢琴教学 针对性 措施
  • 简介:地处宜宾市的川江安县夕佳山民居,是一座较为少见的至今保存完好的川南封建地主庄园,是明末以来川民间社会史、风俗史、建筑史的一个典型载体。夕佳山民居内有古戏台,戏台有装饰物——戏雕。地方演剧往往承载着当地民间音乐、民间故事的元素,而戏雕则重现了地方演剧的舞台场面,因而民居戏雕别具分析价值。

  • 标签: 江安县 民居 演剧 四川 考述 民间音乐
  • 简介:笔者:您第一次来中央乐团是什么时候?据说您当时在火车站下车以后,在小旅店安顿下就去了天安门,然后坐104路车直奔东城区和平里的中央乐团。当时第一次来中央乐团感受是什么?关峡:我是1975年第一次来北京,那个时候是高中刚毕业不久,来北京第一件事就是放下行李到天安门广场,拍了两组照片,之后就乘坐104路车到和平里,到了我们心目中的音乐圣殿——中央乐团。

  • 标签: 中国交响乐团 中央 访谈录 天安门广场 1975年 火车站
  • 简介:2017年12月23日至24日,由中国戏曲学院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协同创新中心主办,中国戏曲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部承办的“第届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高峰论坛”在京召开。巴图院长出席论坛并致开幕词。此次论坛共有来自全国高校、艺术理论研究机构和艺术院团的9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旨在用当代的理论架构与学术视野探寻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与价值。

  • 标签: 中国传统文化 高峰论坛 当代价值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中国戏曲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课
  • 简介:为响应习近平总书记复兴中国传统文化的号召,川音乐学院艺术教育系与眉山市教育体育局于2017年9月合作策划了"东坡诗词大家唱"艺术教育活动。活动通过创作一批东坡诗词精品歌曲,力图还原东坡诗词中文学与音乐的一体性,以东坡的艺术魅力和人格境界达成艺术育人的教育目标,在基础教育中努力传承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中小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心。

  • 标签: 四川音乐学院 东坡文化
  • 简介:朱载堉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和使用“五度相生”这一概念术语,但是,他在《律历融通》《律学新说》《律吕精义》中所阐发的一系列有关“五度相生”的内涵原理是明确清晰的,诸如黄生林、林生黄……,黄生仲、仲生黄……,以及“折去一”“三折去一”等。由此证明,朱载堉的“新法密率”是摈弃“三分损益”、运用“五度相生”的结果,缺少“五度相生”这一重要的理论依据和生律基础,“新法密率”无疑也就失去了理论和实践的双重意义。

  • 标签: 朱载堉 新法密率 四折去一 三折去一 五度相生
  • 简介:李斯特在作曲技术方面是一位具有预见性的、先知性的探索者。作为浪漫主义的作曲家,他的音乐创作不仅局限于有调性中心的创作技术,并且他还是作品标题明确以"无调性"命名而进行创作的第一人。文章正是针对李斯特《梅菲斯托圆舞曲》第号"无调性小品曲"作品中,所呈现出的古典时期乐句写作范式与"无调性"处理糅合应用的这一现象,透视作曲家创作本源的同时,解析作曲家是如何在传统创作中得以创新发展的。

  • 标签: 古典时期 乐句写作范式 “无调性”处理 李斯特 “无调性小品曲”
  • 简介:由中国音乐家协会音乐教育学学会主办的"第五届全国音乐教育学研究论文评选"于2017年9月18日在上海音乐学院评审结束。评委包括各大专业音乐学院和师范大学音乐学院的专家、教授,也包括中国教育学会音乐教育分会领导和人民音乐出版社的总编辑等。本次论文评选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大高校的本科生、硕士博士研究生、

  • 标签: 四川音乐学院 音乐教育学 研究生
  • 简介:由中国传统音乐学会、西安音乐学院主办,西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承办,西安音乐学院西北民族音乐研究中心、陕西师范大学音乐学院协办的"第六届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学术研讨会"于2017年11月9日~12日在古都西安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紧紧围绕教材建设、教学方案、区域音乐进课堂等内容,研讨了中国传统音乐教学与学科建设的相关问题。

  • 标签: 中国传统音乐 音乐学系 四川音乐学院 学术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