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目前,在古镇开发所面临的"千镇一面"的尴尬局面下,七宝镇充分发掘传统文化来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古镇文化。本文笔者结合实地调查,从七宝的"斗蟋蟀"文化入手,重点探讨七宝古镇利用其打造地方特色文化的原因以及相关途径,并进一步的阐述七宝"斗蟋蟀"文化的打造与上海都市化的充分发展之间的内在关联。

  • 标签: 古镇 七宝 传统文化 “斗蟋蟀”文化
  • 简介:近代上海是昆剧艺人的重要集中地,又是昆剧演出进一步市场化的窗口。对于近代上海昆曲传播接受的状况,文人日记作了翔实的记录。从文人日记可以看出,上海戏馆的兴盛,为昆剧演出提供了场所,特别是三雅园这样专演昆剧的戏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代上海或寓居上海的文人,看起或谈起昆剧,一种发自内心的喜爱之情常常溢于言表,充分表现出昆剧对文人浸染之深。昆剧的衰落恰逢京剧的兴盛,二者之间有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而昆剧、京剧的审美特质又有什么不同,这也是喜爱戏曲的文人经常思考的问题,孙宝王宣和张聊公在日记中对此发表了不同的意见。近代上海昆剧的传播接受,还有一条特殊的途径,那就是将昆剧剧目改编为京剧剧目上演。汪笑侬改编上演《党人碑》《桃花扇》《马前泼水》,就是其中成功的范例。对此,文人日记也有所记述和评论,足以启发人们的思考。

  • 标签: 文人日记 近代上海 昆曲 传播接受
  • 简介:上海歌剧院排演的《卡门》前后看过两次。一次是在十几一年前的美琪大戏院,当年我在巨鹿路的一家录音棚工作,离歌剧院仅一箭之地,经常混迹于《歌剧》编辑部,嘻嘻哈哈、鬼话连篇地得一时之快。一来二去.同编辑部的几位老师也彼此投缘,承蒙他们厚爱,相遨一睹为快。

  • 标签: 上海歌剧院 《卡门》 散记 《歌剧》 编辑部 录音棚
  • 简介:第五届上海音乐学院当代音乐周近日在上海音乐学院举行。音乐周内容包括S.Gubadulina、叶小钢等三位大师讲座,温德青、H.Holliger等数十位中外作曲家的作品音乐会以及第二届中国当代音乐评论比赛。

  • 标签: 上海音乐学院 当代音乐 音乐评论 中国当代 温德青 音乐会
  • 简介:10月27日下午,由上海市杂技家协会和上海大学主办,上海杂协魔术专业委员会、炫焰魔术玩具有限公司承办的第五届上海大学生魔术大会决赛在白玉兰剧场举行,市文联党组副书记王依群出席颁奖晚会并致辞。他代表市文联向组织和参与本届魔术大会的魔术师和大学生表示感谢,对同学们充满智慧、才气和朝气的表演,以及展现的当代大学生进取、创新、协作的精神风貌给予高度评价。

  • 标签: 当代大学生 上海大学 魔术师 新赛制 专业委员会 党组副书记
  • 简介:2005年于上海成立的民间戏剧团体“草台班”以每周的聚会讨论及身体训练为中心,针对日益商业化的话剧市场,提出戏剧作为一种“表达方式”而非“表演”的理念,倡导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民众戏剧”。草台班的活动体现了当代城市青年对过于商业化的城市文化的抵抗、对交流的渴望,并对政府的文化管理理念提出了新的要求。

  • 标签: 草台班 民众戏剧 文化空间 文化认同 多元性
  • 简介:时下,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深入,政府对民营京剧团的关注与投入也逐步加大,各地民营京剧团犹如雨后春笋涌现。从2003年上海成立的“燕萍文化工作室”到2009年8月上海徐汇燕萍京剧团正式揭牌,已经走过8年的历程,这个沪上乃至全国知名的民营京剧团历经风雨,顽强地生存下来。

  • 标签: 京剧团 民营 上海 文化体制改革 2009年 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