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一、艺术鱼龙会田汉廿九岁任上海艺术大学校长时,因学校经费极度困难,曾举办过一次“艺术鱼龙会”的话剧、新歌剧的联合公演,在本刊1979年第三、四期合刊上,已由刘汝醴写过一篇《记上海艺术大学的鱼龙会》一文,但仍有遗漏之处,近查得《申报》本埠增刊1927年12月18日“剧场消息”中刊有《上海艺术鱼龙会消息》;又同上增刊1927年12月24日刊有《上海艺术鱼龙会之最后一日》情况报道;还有同上增刊1927年12月28日《艺术界》中刊有楼金声的《鱼龙会

  • 标签: 鱼龙 南国社 艺术界 田汉 潘金莲 大学校长
  • 简介:清代乾(隆)嘉(庆)年间,徽调名旦郝天秀,其表演艺术具有很高的造诣,时为我国第一流的戏曲表演艺术家。李斗的《扬州画舫录》说。“江鹤亭征本地乱弹名春台,不能自立门户,乃征聘四方名,如安庆(时怀宁县治——笔者注)郝天秀等”。赵翼专作《坑死人歌》赞美“郝郎”。史上有不少先贤的著作记载郝天秀,皆谓他是安徽省怀宁县人。然而,关于他的详细籍贯、生卒年月、家世等情形,却少有人知晓。

  • 标签: 郝天秀 怀宁 李斗 高朗亭 生卒 徽班
  • 简介:1.南宋初安徽石埭(台)人王鎡《月洞吟》《军中乐》:征衫闪色织衣罗,白马金鞍载翠娥。把盏醉归营月上,檀槽唤拨采茶歌。【注】王鎡,安徽石埭人,字时可,南宋绍兴(1131-1162,高宗年号)进士。

  • 标签: 采茶 黄梅戏 辑录 史料 安徽
  • 简介:據文獻記載,早在江户時代初期,中國的戲曲小説就已經東傳到日本。如《水滸傳》於1717年傳入,《西厢記》於1721年傳入,《元曲選》於1762年傳入。傳播到日本的曲本中,既有《琵琶記》《牡丹亭記》等名劇,也有《雍熙樂府》《笠翁傳奇十種》等曲集,其中《八能奏錦》《摘錦奇音》等戲曲選集,在國内已經失傳。1中國戲劇在日本的演出,則又是另一回事。從江户到明治時期,親眼觀賞

  • 标签: 上演中國 中國劇 劇史料
  • 简介:笔者曾梳理清代笔记中散见戏曲史料九百余则,其中涉剧笔记就内容而论,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关戏曲史的考辨,如本事考证、戏曲源流等,力求穷搜博证,为研究者提供可堪依据的文献资料;二是所载述的文人士大夫观剧、评剧内容,可为深入考察清代戏曲观念的变迁演进提供可靠的依据;三是对各类艺人的生平事迹及伎艺专长的记述,可为清代戏曲演出情状的考察提供文献支撑;四是从大量不同剧种在清代消长、更替的记述,可窥得清代戏曲活动的发展轨迹;五是一些不甚知名的作品,在当时演出却相当火爆,可以借此考察戏曲传播、演进的状况;六是涉及大量不同地域、场所的戏曲活动,对考察地方戏曲(包括少数民族戏剧)及特殊场所(如禅堂)演剧均有帮助;七是对历来不为正统文人所重视的民间流行的各类表演伎艺(如幻术、杂耍、口技、烟戏、马戏等)多有述及,可补一般戏曲史之未逮。兹取其中有关戏班、戏园的描述以及戏曲演出群体的发展走向与情趣追求等,加以梳理。

  • 标签: 清代 笔记 戏曲史料 戏班 戏园
  • 简介:清代戲曲價值大而研究者少,下筆易而突破難,關鍵問題是研究資料難以搜訪。儘管經過衆多學者的不懈努力,資料搜集工作已取得一些成果,但相對於清代戲曲史料的總量而言,還有相當多的散見史料有待發掘。目下的史料整理,仍難以滿足研究者的需要。鑒於此,本書編者承前賢時彦之餘緒,計劃編纂一套《清代散見戲曲史料彙編》,分爲《詩詞卷》《方志卷》《筆記卷》《小説卷》《詩話卷》《尺牘卷》《日記卷》《文告卷》《圖像卷》等,將依次推出,以期對清代戲曲的整體研究有所助推。已出版的《詩詞卷·初編》《詩詞卷·二編》,共收録清代600餘位作家的2576題(4000首左右)涉劇詩、詞。本編爲《方志卷·初編》,共使用方志320餘種,搜得涉劇(含伎藝表演)内容1636則,資料涵蓋25個省。所收散見戲曲史料的學術價值,主要表現在如下幾個方面:一是頻繁的節令慶典、密集的廟會祭儀與戲曲、歌舞等伎藝表演的密切融合、互爲作用。村鎮必有廟,有廟必有祭,有祭必有會,逢會必演戲,已成爲傳統社會民間生活之常態,這大大提高了戲曲的地位,甚或有人將戲曲與被奉爲儒家經典的《詩》等量齊觀。二是戲曲、歌舞、雜耍等表演伎藝的多層面載述。在伎藝表演方面,如鐵花、橋燈、龍舟、抬垛、緣竿、猴戲、説平話、跳脚舞、跳端公、秧歌、節節高、雲車等,均曾涉及。在戲曲演出方面,清戲、囉囉腔、梆子腔、南腔、昆腔、弋陽腔、秦腔以及採茶歌、花鼓戲、影戲等各類戲曲及地方聲腔的生存狀態與活動場景均有載述。在演出場所方面,有各神廟前戲臺(或戲樓)的演出、搭臺演戲、在船上或水面演劇等。在戲曲班社的運作方式上,主要有熱心人士'醵錢演劇'、農民主動凑錢演戲、商賈富豪(6流出資演戲、靠演出基金盈利所得支撑演出等形式。三是在劇目著録�

  • 标签: 清代 方志 戲曲史料 學術價值
  • 简介:不可忽视的偶戏史料———古代咏偶戏诗汇释秦学人我国的偶戏(木偶戏和影戏)虽在戏剧园地中仅占小小的一席之地,但随着对外文化交流活动的深入开展,我国的偶戏在国外举办的种种偶戏节中,屡屡获奖,不仅为祖国赢得了荣誉,同时引起了国外学者的关注。日本、美国、英国...

  • 标签: 杖头木偶戏 提线木偶戏 水傀儡戏 皮影戏 生卒年 表演形式
  • 简介:《梨園文獻與優伶演劇—京劇崑曲文獻史料考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5;以下簡稱《考論》),是古典學術與京崑文獻結合的開拓性成果。作者谷曙光,現任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教授,有着古典文學的良好學術訓練,對戲曲有着較高的品鑒與分析能力,他曾師從著名學者吴小如教授(1922-2014)。吴小如是首先提出“戲曲的文獻學”“唱片的版本學”“唱片的校勘學”觀點的重要學者。

  • 标签: 史料 曲文 分析能力 吴小如 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