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正>一、几种起源说1907年6月1日,在日本东京“本乡座”戏馆里,一批中国留学生组织的春柳社继《茶花女》片断之后,第一次演出了他们自编的大型话剧《黑奴吁天录》。这件事的影响是那样出人意外,以致于当这些二十来岁的青年大都还沉浸在初上舞台的兴奋喜悦之中的时候,日本戏剧界已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东京报纸纷纷刊登著名演员和剧评家的文章,盛赞这次演剧“象征着邻国艺坛将来无限之进步”,足以“担当改良清国戏剧界的先导”……。春柳的这次演剧确实掀开了中国话剧史上很有光彩的一页,它以饱满的反抗民族压迫的思想内容和严谨整齐的艺术特色,对国内的话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历来被看作是中国早期话剧(文明戏)的开端。也正是从这一点出发,许多论者虽然承认早期话剧与“五四”以后形成的现代话剧在性质和形式上都有很大区别,但在起源问题上,却异口同声地说:两者都是外来形式。

  • 标签: 早期话剧 文明戏 中国话剧 春柳社 日本新派剧 戏曲形式
  • 简介:关于什么是黄梅戏歌舞,我认为:"积淀着中国戏曲文化于地域文化交融中形成歌、舞、说三者结合,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舞蹈".以上所述,纯个人看法,况且又是舞蹈艺术的新形式,愿与同仁们共同研究和探讨.

  • 标签: 形成和发展 歌舞 文化交融 戏曲文化 民间舞蹈 地方特色
  • 简介:<正>关于我国话剧的来源及其形成的问题,建国以来基本上形成了一种看法。那就是:“一九○七年后由春柳社由日本传入较完整的话剧形式”;而由春柳社传入的那个较完整的话剧,又是“由欧洲输入的……新型剧种”;“较正规的介绍欧洲戏剧的,由我国留日学生组织的春柳算起较为妥当”。总起来说就是:我国话剧是由春柳社从日本传入的

  • 标签: 早期话剧 春柳社 日本新派剧 戏剧艺术 中国话剧 现代话剧
  • 简介:中国戏曲的形成是多元的,不仅表现在它是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杂技等融为一体的综合性艺术,而且表现在我国古代歌舞降神的巫觋、宫廷中供奉娱乐的徘优以及民间盛行的百戏、杂艺的升华,同时又有古代西域艺术的被吸收和融合。从汉代至唐代这两大艺术的交流与发展,才在宋元时期中国戏曲走向了完善和成熟。在近几年中国戏剧界出现的戏曲史“讨论热”中,相当多的同志对于中国戏曲产生和形成的历史渊源考察,只局限于我国古代的“乐舞百戏”,而忽视或没有看见古代西域艺术对其发生的重大影响和促进作用。这种历史

  • 标签: 戏曲形成 中国戏曲 戏曲史 西域地区 降神 杂艺
  • 简介:多重文化结构与中国戏曲的形成:市俗文化与宫廷文化的交汇廖全京来自源头的中国前戏剧河床,流入战国秦汉时代转了一个弯,便仿佛潜入地下一般在中国历史的漠野上倏忽消失了。对于这一特异现象,中国戏剧学者们已经作出了解释。他们的基本看法是,孔子及儒家礼乐相合的思...

  • 标签: 中国戏曲 宫廷文化 俗文化 傩戏 角抵戏 文化结构
  • 简介:戏剧事业作为一项社会活动,其形成和发展,兴盛与衰败必定要受到社会行为和大众效应的影响。而社会行为是社会心理的反应,社会心理又是导致大众效应的动机。本文将不揣浅陋,拟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阐述黄梅戏形成和发展中的几种社会现象及其作用,以引起戏剧界对戏剧社会心理的重视。

  • 标签: 社会心理 社会行为 不揣浅陋 采茶歌 优美动听 社会感染
  • 简介:前些年,戏剧殍论界围绕写意戏剧观问题展开了一场热烈的讨论,遮无疑很有意义。不过,我觉得也存在一个缺憾,即在各抒己见的同时,对问题的提出者——佐临的戏剧思想和实践未予足够的重视和研究。

  • 标签: 戏剧观 民族特色 中国戏剧 写意 戏剧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