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4 个结果
  • 简介:<正>《京剧》是央视纪录片频道今年推出的一大力作,同《舌尖上的中国》、《故宫》等作品一样,《京剧》采取了以点带面的散射式叙事手法,以具象的文化符号作为贯穿因素,从对京剧艺术的曲折历史和京剧伶人们的命运沉浮的描述当中,折射出近代中国的跌宕往事和中国民众在跌宕历史中的真实处境。

  • 标签: 纪录片 解说词 京剧艺术 情感表达 表达方式 近代中国
  • 简介:由于纪录片自身兼具纪实性与构成性,所以纪录片也有可能被用于某种特定意识形态的建构。基于特定意识形态的虚假性,就会出现纪录片所建构的特定意识形态与现实情境(真实)之间的一种偏离关系。为了实现影片自身所要达到的宣传效果,宣传性纪录片往往通过情感的煽动来转移受众的注意力,将受众从理性的思辨中游离开来,实现意识形态的建构与传达。通过考察发现,宗教情感、伦理情感、审美情感是宣传性纪录片比较常见的三种情感控制方式

  • 标签: 宣传性纪录片 特定意识形态 情感控制
  • 简介:<正>在2005年的修订版《电影艺术辞典》中,关于"战争电影"的阐释如下:"以描绘一场战争为主要内容的故事片,多着重于表现人在战争中的命运;有时也对战略战术及巨大战争场面进行描绘。影片主人公通常是军事将领或英雄人物,艺术上常以战争紧张气氛的渲染和存亡攸关的巨大悬念吸引观众。"而事实上,不同的国家地区,不同时代背景的电影人对"战争电影"都有着自身不同的解读与实践。而观众观赏一部战争电影的同时,也在通过这

  • 标签: 战争电影 十七年 前南斯拉夫 战争片 时代背景 影片
  • 简介:清人蒲松龄《聊斋志异》卷二里的《聂小倩》被香港影坛频频改编。自上世纪60年代以来即出现了李翰祥版(1960)、程小东系列(1987、1990、1991)和2011年上映的叶伟信版。比较阅读这三部/系列在不同时间节点上出现的鬼怪故事,通过解读影片叙事的历史策略,其中流露出的历史建构方式,对历史主体/大陆的不同的态度,以及与大陆历史的对接方法,或可阐释出一则纠结于大陆及其历史的关于香港自身建构的影像寓言。

  • 标签: 《倩女幽魂》 身份建构 历史建构 历史主体 历史对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