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6 个结果
  • 简介:《应客观公正研讨岭南古史》,对《秦略定南越》一文提出商榷,其内容为“一、需要商榷的一些问题;二、伪书不能作证;三、不能随个人意志抑扬。”

  • 标签: 古史 岭南 个人意志 伪书 研讨 商榷
  • 简介:启明先生:二十七日手书敬悉,尊体已大好否,敬念。(中略)先生论翻译古典文学的话,我很赞同。系统介绍这个办法,在科学和哲学方面,诚然是天经地义,而在文学方面,似乎应当别论;我现在仔细想来,觉得研究是非从系统不可,介绍却不必定从系统(单就文学讲).

  • 标签: 周作人 安德列耶夫
  • 简介:关于当代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成因,目前学术界存在理性主义与文化主义两条大相径庭的解释路径。前者采取"增量"视角,强调作为观念变迁动力机制的现代化的重要性;后者采取"存量"视角,聚焦政治文化延续性对于观念的制约功能。长期以来,泾渭分明的"理性—文化"二分法带来了研究路径的分野,但事实上经济增长、社会变迁、政治发展所代表的"理性增量"与传统政治文化所代表的"文化存量"共同构成了当代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生成和演变的宏观结构,问题的关键在于寻找其背后的中观机制。本文认为,理性与文化因素均需借助社会学习、政治传播等政治社会化机制才能对公众施加影响,因此以学校教育和大众媒介为核心的政治社会化过程至关重要。对人教版第十一套中小学政治教科书和2002~2014年《人民日报》的分析表明,当代中国政治社会化过程中"理性增量"和"文化存量"并存,两者的相互对冲塑造着转型期政治文化的基本面貌,当代中国公众民主观念的形成归根结底是一种介于"理性与文化之间"的发生学。

  • 标签: 民主观念 现代化 政治文化 政治社会化
  • 简介:本文从女性主体的社会历史建构与后现代性研究、身心体验的信仰研究,以及历史文本、历史记忆与意义主体的探讨,论述了人类学的人本研究及其主体观照。

  • 标签: 人类学 人本 主体 身心 意义
  • 简介:本文基于典型民族地区调查,分析居民对民族政策实施的全过程感知和满意度。研究发现,多数居民对现行民族政策了解程度不深,但民族聚居区居民对民族政策关注度较高;民族政策制定过程感知总体积极,接受性成为政策制定的主要障碍;民族政策执行以行政手段为主,政策执行公平公正和程序合理性有待提升;民族政策评估的必要性和结论可信度评价较高,评估方式方法有待完善;民族政策监督效果总体较为积极,但监督的程序和力度仍需改进。多数居民对各类民族政策的满意度较高,其中尊重少数民族的宗教信仰政策、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政策、民族团结政策、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尊重少数民族语言文字政策比较高。样本特征、政策总体感知、政策执行、政策评估、政策监督等类型变量对居民民族政策满意度影响显著,而政策制定变量的影响不显著。

  • 标签: 生命周期 民族政策 满意度 影响因素
  • 简介:延安整风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次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教育运动。实现了全党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央集体领导下的新的团结和统一,形成了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1941年9月中央扩大的政治局整风学习会议,是延安整风中的一次重要会议。彭真参加了这次会议,并作了关于克服主观主义是决定党的生死问题的发言.为丰富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体系作出了贡献。今年4月是彭真同志逝世三周年纪念,为缅怀彭真同志的丰功伟绩,学习和研究他的理论和实践。我们特刊发此文,以示纪念。

  • 标签: 主观主义 中国共产党 彭真 延安整风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