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人文集石刻史料中的神道碑、墓志铭对金夏之间的外交与战争多有描述,如《杨瀛神道碑》、《赵秉文墓志铭》、《王若虚墓表》、《冯璧神道碑》、《冯延登神道碑》、《聂天骥墓志铭》、《马庆祥神道碑》、《寄庵先生墓碑》、《杨云翼神道碑》、《张汝翼神道碑》、《术虎筠寿神道碑》等。通过对这些材料的辑录考释,不仅可以管窥金代的外交礼仪制度、西夏在金代外交中的地位,还可以考察金朝末年金朝防御西夏的军事运作。

  • 标签: 金代 西夏 文集 石刻史料
  • 简介:张舜徽先生撰写《清人文集别录》,旨在论有清一代六百家学者治学之得失利弊,以推见一代学术兴替。阅读《别录》,不仅能够把握清代儒林的治学精神与方法,亦可从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批评考察其学术观念。张先生在《清人文集别录》中多次针砭俗学、世俗文士。纵观《别录》,"俗"是作为与"博通"相对的学术概念,在张舜徽先生的学术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可以说,力主博通之学与力辟俗学,构成了《清人文集别录》学术批评中的一种重要的学术精神。

  • 标签: 张舜徽 博通 俗学 《清人文集别录》
  • 简介: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发挥育人、化人的作用是一个总的方面。以客家文化介入社会管理,发挥客家文化在社会管理方面的应有作用,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方面,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如何充分利用精神文化这只“无形之手”去促进、改善政府这只“有形之手”,使之有效地进行社会管理是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 标签: 客家 人文精神 社会管理创新
  • 简介:西医产科学传人近代中国后,以新法接生训练助产者被视为保障母婴健康的重途径,医学传教士、在华中外医生以及政府卫生部门都参与到这一进程中。在培养新式助产士的同时,西医产科学及其代言人将旧产婆设定为反面的他者,并使产婆及其雇主沦为科学话语讨伐的对象。产科学亦成为训练产婆的知识载体,各地开办短期训练班教授产婆妊娠生理与消毒方法等知识。产婆的经验被科学所打败,其传统技艺与社会角色被掩盖甚或扭曲。训练产婆作为南京国民政府推动妇婴卫生的权宜之计,成效有限,更多地停留在理想模式之上。

  • 标签: 产科学 新法接生 旧法接生 产婆训练
  • 简介:近年来,我国生态文明的理论研究方兴未艾,对于增强生态文明意识,树立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观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国应进一步确立“生态文明观”的指导地位,将生态文明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核,以生态文明建设为重点,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化生态文化建设,增强国家软实力。

  • 标签: 生态文明意识 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生态文明建设 意义
  • 简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将是中华文化的全面复兴。人民群众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具有主体地位,中国梦的实现依赖于国民的整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作为主体的核心素质,包括科学素质与文化素质两个方面。科学文化素质可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

  • 标签: 中国梦 科学文化素质 智力支持 精神动力
  • 简介:“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是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由中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北京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八一电影制片厂等学术与电影制作机构合作拍摄的16部纪录片的统称。这些纪录片是中国第一批人类学民族志电影,如今已成为了解多个少数民族传统社会生活与文化遗产的宝贵资料。“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采用了复原重建式的拍摄方法,通过扮演、摆拍等方式,再现业已消失的民族政治、经济、宗教活动和生产、生活场景。本文对于这种影像创作方法的理论与实践加以探讨,并通过与当代人类学者拍摄的作品的比较研究,总结出“复原重建”方法的得失所在。

  • 标签: “中国少数民族社会历史科学纪录电影” 文化救险 复原重建 影像民族志
  • 简介:2012年12月24日,江苏省社科联在南京组织召开了第六届学术大会高层论坛。主题是:“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中国现代化与江苏实践”。省社科联主席洪银兴、省政府副秘书长周游,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张颢瀚、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德海,省内部分高校科研处长、论文作者,省社科代表等120余人出席。张颢瀚书记在开幕式上致辞。洪银兴主席讲话,他要求全省社科界切实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空谈误国、

  • 标签: 高层论坛 江苏省 社会科学界 南京 学术 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