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7
336 个结果
  • 简介:《史学月刊》现行注释,除“读史札记”栏目为“文中夹注”外,其他均采用页下注格式。现分图书、期刊、报纸、未刊文献、网络资料分别加以说明。凡作者投稿时,请按此规范之各项要求注释。

  • 标签: 《史学月刊》 文献注释 规范说 中文 网络资料 作者投稿
  • 简介:<正>一、手抄本和图书使用的材料蒙古文手抄本是写在纸上,桦树皮上或木制的书版上或皮革上的。大约在1594年,中国明代一位通晓边境事务,名叫萧大亨的官吏在一份关于北部民族风俗的报告中提到了当时蒙古人使用的木制书版与皮革。保存下来的这类抄本最早的是金账汗国(1223—1503年)时代书写在桦树皮上的情歌。从此以后,桦树皮就一直用作书写材料,用作护身符的《佛说大白

  • 标签: 蒙古文字 雕板印刷 手抄本 桦树皮 书写形式 皇家图书馆
  • 简介:公元7世纪,唐王朝的强盛和吐蕃的崛起,将中国西部带人一个比以往更加恢宏灿烂、跌宕起伏的历史时期。后来的漫长岁月里,虽然唐蕃之间处于一种战和不定的状态,但双方之间的友好往来从未间断。与此同时伴随着吐蕃的东扩及部落迁徒,与各兄弟民族的交往更为密切,经济文化交流所产生的影响也更加深远。公元8世纪下半叶,雄居青藏高原的吐蕃王朝势力强盛,发展极快。

  • 标签: 藏文文献 博物馆 馆藏 武威 经济文化交流 吐蕃王朝
  • 简介:<正>在金文文的整理与研究上,铜器断代和铭文考释是两大基础工作.近代以来,这两项工作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相比之下,以往的研究自然显得有些微不足道.例如宋人在这两方面的历史贡献便不大有人注意.一些撰写文字学史的学者,虽然对宋代的金石学给予很高的评价,但究其所说不过演绎王国维当年提出的“与叔考古之图,宣和博古之录,既写其形,复摹其款,此一类也;啸堂集古,薜氏法贴,但以录文为主,不以图谱为名,此二类也;欧赵金石之目,才甫古器之评,长睿东观之论,彦远广川之跋,虽无关图谱,而颇存名目,此三类也”之说.其实王氏这里不过泛泛而谈,粗为类别.仔细研究一下,宋人至少在以下两个方面有十分了不起的创获,应做出充分的历史评价.

  • 标签: 铜器断代 小篆 文献整理 铭文考释 张氏 标准器
  • 简介:<正>PartOne:IntroductionWithintheframeworkofanagreementbetweentheChinaTibetologyResearchCenter,Beijing,andtheAustrianAcademyofSciences,JunjieChuhadtheopportunitytostayattheCenterformorethanonemontheachyearsince2009

  • 标签: 达利 OPPORTUNITY FOLIO hereafter STRING edition
  • 简介:《柏林吐鲁番文集中的蒙文文》前言与导言[蒙古]D.策仁索德那木(D.Cerensodnom)[德]M.陶贝(M.Taube)前言自从艾里希·海涅什1959年发表了《柏林吐鲁番文集》中的大部分蒙文文影印件以来,其中的许多残页已被下述蒙古学学者研究整...

  • 标签: 吐鲁番 蒙文文献 伊斯兰教 察合台 秃黑鲁帖木儿 文集
  • 简介:过去人们一说到反映彝族古代婚俗的作品,都视为典型.其实不然,检阅彝文文资料,有关"支格阿龙"的古彝文文中所记载的彝族古婚俗才是最丰富的.

  • 标签: 《支格阿龙》 婚姻习俗 古彝文文献 彝族
  • 简介:苯教研究是现代藏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古藏文文中出现的""(苯)一词成为苯教学者论证苯教渊源及其早期历史的基本证据之一。但是古藏文中"苯"与苯教典籍中"苯"的含义却相去甚远,与现代藏语中的"苯"也不是一回事。与之相类似,""(辛)也是藏文典籍中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词汇,且与"苯"关系密切。作为西藏早期历史研究之一,笔者梳理和对比敦煌藏文文与苯教典籍中的""和""的不同含义,通过其词汇意义的历史变迁,结合苯教典籍、教义教理和僧伽组织及寺院的形成时间,结果证明:吐蕃时期的"苯"还只是西藏本土的巫术仪式之一,并非苯教;作为一种系统化的宗教,苯教应是在吐蕃王朝结束之后才正式形成。苯教虽然以西藏本地的原始信仰为基础,且名称也源于古代,但是苯教的"苯"不等于古藏文文中的"苯"。

  • 标签: 古藏文文献 苯教
  • 简介:<正>在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历史的长河里,蒙古民族与其他民族共同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灿烂文化。蒙古民族在历史上创造了震撼世界的英雄业绩的同时,也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本民族文化,从而为人类的文明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漫长的游牧生活、封建割据和多年的战争践踏,对创造自己绚丽多姿的文化或已经形成的文化遗产的收藏

  • 标签: 蒙古文 蒙古民族 游牧生活 英雄业绩 创造自己 彻辰汗
  • 简介:百夷,是元、明时期汉文文中对今日之傣族的称谓,主要分布在云南的西南部,在西南民族发展史上具有相当重要的位置。百夷的衣食住行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并因时代和地区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本文利用汉文文的相关记载对百夷的服饰发式、饮食器用以及居住交通进行了较为详细地考察与论述。

  • 标签: 汉文文献 衣食住行 民族发展史 民族特点 西南部 鲜明
  • 简介:印度大班智达、大菩提寺寺主室利沙于永乐十二年(1414)抵达北京,后曾游五台山,受封大善大国师。此前他途经加德满都河谷与西藏的拉堆绛、江孜等地,文章辑录了藏文文关于他在上述地方开展宗教活动的记载。文章通过对照汉藏文材料,对室利沙的入华因缘、佛教修为及其对汉藏佛教艺术的影响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 标签: 印度班智达 室利沙(实哩沙哩卜得啰) 大菩提寺 斯瓦扬布大塔 金刚鬘坛场
  • 简介:文章以1982年以来30余年中,用藏文发表的有关敦煌藏文文研究的论文为对象,就所涉及的相关领域进行分类梳理,作了简要的评述。在总结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展望了未来之研究。

  • 标签: 藏文期刊 敦煌藏文文献 研究综述
  • 简介:苏联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藏蒙文文评述[苏]A..萨济金(A..C)如果我们不细心地、全面地研究东方诸民族的书面文献史料,就不可能认识并介绍他们的文化、文学创作、法律、种族及宗教等方面的历史知识,我们也就不可能获得亚洲诸民族各个领域中的物质生活和文化生...

  • 标签: 搜集品 手抄本 符拉基米尔佐夫 博物馆 木刻本 东方学
  • 简介:由西北民族大学主办,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上海古籍出版社协办的“《法藏敦煌藏文文》发布会暨敦煌藏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2006年9月13日在兰州隆重召开。国内外敦煌学、藏学界学者相聚一堂,就敦煌学、藏学以及相关领域中的一些重要论题发表了不少专题报告与学术论文,并对流失海外的敦煌藏文文的编辑出版以及相关科研、教学内容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 标签: 国际学术讨论会 敦煌吐鲁番 藏文文献 发布会 藏学 法藏
  • 简介:Understandingisdifficult.Givenmuchexplaination,muchpropaganda,iftimehasn’tcome,youaresurelytobemisunderstood.Thisisatruth.Thisisanexperience,also.IgotitthroughalltheseyearswhenIstayedintheHistoryDepartmentofPekingUniversity.

  • 标签: PEKING TRUTH stayed SILENT ANSWER questions
  • 简介:<正>TheexpressionRnyingMa-pameans"ancient"or"old".TheRnyingMa-pasectmaintainedthatitisancientbecausePad-mavbyung-gnasestablisheditsdoctrinesinthe8thcentury,aboutthreehundredyearsearlierthantheoriginofTibetanBuddhism’sothersects.Withregardto"old",theRnyingMa-pasectclaimedtofocusontheteachingsofOldTantricMysticism,basicallythosetranslatedduringtheTuboperiod.ThedivisionofTibetanBuddhismintovarioussectsdifferedfromthatofHinayanaandMahayanainIndianBuddhism.TheseparationofHinayanaintoeighteenschoolswas

  • 标签: 宁玛派 移尸 召公 公称 二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