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王晖《第二轮修志断限因事上溯与重点突破》;韩旭《资料档案的整理及利用》;徐玉清《省志人物篇的体例及编排》;张殿增《撰写续志概述应注意的问题》;胡巧利《志书资料性和学术性问题辨证》……

  • 标签: 志书资料 修志 断限 续志 体例 人物
  • 简介:王复兴《试谈续修市县志应增设的篇章》:首轮志书大多对记载精神文明建设重视不够,所以第二轮修志要重视这方面的记述。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教育科学建设和思想道德建设。在市县志中一般应专设分志,具体来说,可设道德建设(含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等。

  • 标签: 地方志 地方文化 信息化建设 篇目设置
  • 简介:年鉴创新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要从创新框架做起,突破以前的条条框框,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走前人不敢走的路;二要突出个性特征,要把着眼点放在体现地方特色上。形成自己的风格;三要与时俱进,从实际出发,使年鉴常编常新;四要扩大信息量,努力

  • 标签: 续志工作 地方志 体裁 地方特色 人文特色 地情资料
  • 简介:王登普《收集续志资料要着眼一个“变”字》,柳成栋《如何写好志书的序跋》,刘希汉等《关于方志评论的再评论》,崔元生《续修志书应做到“四要”》,黄勋拔《试论新时期对地方志书的新要求》

  • 标签: 修志工作 地方志 志书 工业志
  • 简介:毛泽东的阶级斗争观点,影响和左右了中国亿万民众半个多世纪的历史命运,但以往国内对这个重大课题的学术性研究却很不足.从学术研究的角度说,以往那种把毛泽东思想人为地加以分割的做法似有不妥.以毛泽东一生中的阶级斗争观点作为完整的研究对象,从哲学的理论的、实践的历史的层面,对这一曾给毛泽东带来伟大的胜利,也给其造成严重失败的思想观点进行系统地考察与分析,从而得出合乎客观历史内在逻辑性的认识,是非常必要的.

  • 标签: 毛泽东 毛泽东思想 阶级斗争观点
  • 简介:<正>正确开展史学评论是贯彻党的百家争鸣方针,絷荣史学,培养史学人才,更好地传播历史知识的有效途径。史学评论工作能否搞好,主要取决于评论者的马列主义水平,专业知识结构,职业道德和文

  • 标签: 史学评论 百家争鸣 职业道德 评论者 文风 马列主义
  • 简介:疫病是一种发病急骤、具有强烈传染性、病情危重凶险且有大流行特征的一类疾病,其形成多是气候反常和各种人为因素所致。宋代约发生了二百二十次传染性较强的疫病,其种类有伤寒病、时行温疫、痢疾、痘疮病、大风癞疾、瘴疫、腮腺炎、牛疫、马疫等,通称为疫病。宋代时已认识到伤寒病、疫病、瘴疫是具有强烈传染性和流行性的疾病,逐步确立了以政府为主导的疫病应对体系。

  • 标签: 政府应对 疫病 宋代 态度 传染性 流行特征
  • 简介:黄宗羲是明末清初伟大的思想家和史学家,在史学上,他开清代浙东史学之先河,影响后世甚巨。兹将其历史编纂学思想和史料学观点分论如下:一、历史编纂学思想在黄宗羲的学术思想中,尊经重史是极为重要的内容。他继承自南宋以来浙东史学派'言性命者必究于史'的传统,~①针对元明以来学者空谈性理、耻言事功、不重视史学的状况,

  • 标签: 历史编纂 史料学 学思想
  • 简介:本文以西方传统中对论辩或论争的研究为参照,考察《论语》中孔子对于言的态度以及对论辩的态度,并分析《论语》中的某些言语方式所蕴含的哲学意义。这一研究将为中西思想传统中的哲学论辩比较研究提供必要基础。

  • 标签: 论语 论辩 孔子
  • 简介:民国时期,顾颉刚以“我们”与“他们”来划分新历史考据学派与马克思主义史学派的学术边界,对唯物史观采取“敬而远之”的态度,主张“分工合作”论,坚持各自不同的学术道路,缺乏主动交流与实质合作。新中国时期,顾颉刚经历了“从抗拒改造到接受改造”的心路历程,既进行自我否定与批判,努力接受唯物史观,又无法完全放弃自己的学术理念,呈现出“融而不入”的矛盾状态。新历史考据学派的史学价值观塑造了顾颉刚对唯物史观的基本态度,虽然他不断进行调整,但这种价值观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价值观的异趣还是成为他思想痛苦的根源。顾颉刚对唯物史观态度的演变,反映了中国现代史学格局的变迁,也折射出中国史家寻求史学现代化、探索现代史学不同范式的努力。无论是科学史学范式,还是马克思主义史学范式,都有其历史的和学术的价值,而史学现代化则需多元化的存在与探索。

  • 标签: 顾颉刚 新历史考据学派 马克思主义史学 唯物史观 史学价值观
  • 简介:章太炎是20世纪中国现代学术的重要奠基人,他对甲骨文的态度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和争论。本文以章氏晚年弟子的回忆、章氏晚年的讲演记录和书信为主要资料,认为章太炎晚年对甲骨文仍然持消极、怀疑态度,但已有转变的趋向;对他持这种态度的原因进行了剖析。章氏的甲骨文态度已成为一种文化现象,学界对他甲骨文态度的不同评论,一定意义上折射出现代学术史上的学派分野。

  • 标签: 章太炎 甲骨文态度 原因 学术史意蕴
  • 简介:对于凡俗人生和乐趣的沉迷与了悟构成张爱玲生命切实的底子,她执着于个体生命的真实,保持着一份走向世俗的现世精神,这使她成为一个极具个性又充满气质魅力的作家.

  • 标签: 张爱玲 人生态度 世俗化 安逸 荒凉
  • 简介:八年抗战胜利,蒋介石声威大振,被部分国人喻为“民族领袖”。然而,令蒋介石意想不到的是,仅仅过了四年之后,国民党即被共产党击败,退守台湾。在大厦将倾的年代,困民党高级军事将领们扮演了影响时局进程的重要角色,傅作义即是其中之一。

  • 标签: 蒋介石 傅作义 态度 绝望 赏识 抗战胜利
  • 简介:西洋教士入华是明朝政府在处理对外关系时遭遇的一个新问题。广东地方政府首先允许西洋教士入华,并对其施行一定的管理和控制。至利玛窦进京之后,西洋教士的问题逐渐为明廷所重视。从西洋教士在明代中国分布和扩散呈现发展的趋势可以看出,中央和地方政府对待传教士的主流态度是包容的,但以不违背他们所考虑的国家利益为前提。1616年南京教案的爆发凸显了明政府对西洋教士宽容的有限性。

  • 标签: 西洋传教士 明政府 态度 政策
  • 简介:夏子颐老先生是当代著名的版画家和花鸟画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浙江文史馆名誉馆员。同时,又是很早就从事革命的老艺术家。他的艺术才华早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就已崭露头角,当年于《中学生》上发表的木刻作品《闻一多像》,于海内外流传数十年,至今仍具有撼人心魄的艺术力量。1980年,八十高龄的文坛元老叶圣陶先生曾赋诗盛誉此作为“三十年来推杰作”。六十年代后,子颐先生又潜心于民族绘画的研究,致力于中国画的创作,在他的笔下,花鸟草虫往往着墨不多而丰神尽出,其花鸟画早已为世所知,其绘画的艺术成就也早有公论。世间知其艺者固已多矣,然而子颐先生长期治艺之心得和艺术观点,却鲜为世人所知。笔者有缘投师夏门,多次面聆先生谈艺,获益良多。

  • 标签: 艺术观点 十年 花鸟画 民族绘画 中国美术学院 中国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