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66 个结果
  • 简介:2011年12月29日,受韶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市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主任邹永松委托,韶关市政府副秘书长、市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副主任冯政文主持召开韶关市地方志书审查委员会全体会议,对《韶关市浈江区志》稿进行了终审。终审会议认为,《韶关市浈江区志》较全面系统地记述了本行政区域自然、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的历史与现状,地方特色突出,存史价值较高。

  • 标签: 韶关市 终审 审查委员会 地方志书 市人民政府 副秘书长
  • 简介:社区建设是近年来城市社会发展理论与实践的一个重要课题。本笔谈所组织的一组文章,从社区建设的基  本问题、社区建设中的若干具体问题和西宁市的社区建设等方面,对社区建设的理论和实践问题做了多角度的探讨。

  • 标签: 城市社区发展 条件
  • 简介:随着以微博为代表的Web2.0时代社交网络的兴起,互联网深刻地影响和改变整个世界。网络社会的崛起,催生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新型社区——虚拟社区。以新浪微博为研究个案,试图分析虚拟社区的发展趋势。文章指出,从Web1.0时代到Web2.0时代,主流的虚拟社区的本质和形态也在发生变化,即从空间型虚拟社区发展到关系型虚拟社区。关系型虚拟社区是在人们通过基于信息通信技术所形成的虚拟关系网络进行互动和交流后所产生的虚拟社区。在社交网络的推动下,人类将生活在覆盖所有网民(netizens)的关系型虚拟社区之中。关系型虚拟社区日益嵌入人类的生活,人类在关系型虚拟社区中实现虚拟身份与现实身份的全面融合,形成"大社区,小世界"的格局。文章还探讨了关系型虚拟社区的特点,最后展望了互联网人类学的研究前景。

  • 标签: 社区 关系型虚拟社区 微博 网络人类学
  • 简介: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国际公约及其系列文件中,社区、群体及个人在认定和保护非遗的制度设计中有很高地位。尤其是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刊布的《伦理原则》更着重突出了社区的重要性。这些制度设计落实到中国哈尼族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个具体案例,可从中看出一些各地普遍存在的问题和困惑。在所考察的哈尼族案例中,口头传统类非遗清单编制和申报主体不合理,不利于口头传统的保护和存续。社区参与的缺失会导致清单编制的不清晰,而不当的社区参与也可能导致社区主义。学术上有关非遗保护中"社区"的考量,在实际工作中往往会遭遇主体的困境。

  • 标签: 哈尼族 非物质文化遗产 社区 社区参与 社区主义
  • 简介:今年,对于西藏人民来说是不平凡的一年。l959年西藏上层反动分子制造的武装叛乱,在人民解放军和西藏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战下,被彻底平息。

  • 标签: 人民解放军 纪念 西藏 平凡 武装叛乱 改革
  • 简介:百年前,湖广总督张之洞修筑十里长堤——张公堤,环抱大汉口,但堤外,仍是一片荒湖。百年后,1994年,武汉市人民政府和香港新世界集团合作,成立武汉新世界康居发展有限公司,取得了张公堤外4000亩土地的开发权,建造常青花园——武汉市规模最大的安居工程。1995年,我出任公司第二任董事长,开始着手常青花园规划建设。2000年退休后,我与家人一直住在这里,如今也快20年了。于常青花园。

  • 标签: 花园 香港新世界集团 社区 市人民政府 武汉市 湖广总督
  • 简介:我国回族史志编撰始于20世纪80年代,云南启动较早,成果较突出,迄今已出版省(自治区)、州(市)、县(市)、乡(镇)、村各级史志20余部,结束了云南回族有史无书的历史,开创了回族民间编撰史志的新时期。新著《呈贡城内回族简史》是全国第一部城市回族史,也是全国第一部回族微型社区史,给回族史志的编撰提供了新思路和有益启示。

  • 标签: 史志 呈贡 伊斯兰文化 民族村寨 国家级贫困县 文化生活
  • 简介:在西方近代历史上,政治思想与帝国观念有密切联系。约翰·密尔的帝国与殖民地思想全面而深刻地揭示了19世纪英国的帝国统治在自由主义理论框架内是如何被合理化的:通过将社会发展设想为从野蛮到文明的过程,将人类社会置于不同的文明等级之中,并坚持自由权利只有在发达高级的文明阶段才能获得,帝国统治被描述为文明的使命,是发达社会引导不发达社会进入文明阶段的必要途径。然而,密尔后期对殖民者暴力的反思和批判则显示其对帝国文明使命的怀疑,这种对帝国权力滥用的批判又为以后的思想家批评帝国奠定了基础。另外,密尔的帝国观也反映了19世纪欧洲人对"他者"及人类群体之差异性的看法。

  • 标签: 约翰·密尔 自由 帝国 殖民
  • 简介:维新主将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于仓皇间出走日本,继而赴美洲游历,写下了《新大陆游记》一书。书中记述了他在美国的所见所闻,其中有一段记述了他游览耶鲁大学时的观感。他称赞耶鲁大学是美国的著名学府,并记述有三名中国学生在此求学,在当年夏季的毕业典礼上,"王君代表全校四千人致答词,实祖国第一名誉也"。王君即是王宠惠,其余二人是陈锦华和张煜全。王宠惠是近代中国政学两界的闻人,他不仅是民国政坛上的一棵常青树,历任南京国民政府司法院长、外交部长、代理行政院长、国防最高委员会秘书长等要职,而且法学造诣深厚,享有"民国第一法学家"的美誉,而他是中国第一张大学文凭获得者这一史实则鲜为人知。

  • 标签: 王宠惠 获得者 北洋大学堂 近代中国 耶鲁大学 毕业生
  • 简介: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最重要的人际关系是血缘关系,宗族因而成为我国传统社会结构的基础,宗族的祠堂是宗族自治的中心,族长在这里祭拜祖宗亡灵,排解宗族内部纠纷等事宜。但是清代台湾移民社会时期的宗族,远不及华南祖籍那样强盛,较少由单姓组成的血缘性宗族村落,“宗教之亲少,洽比之侣多”,大多是杂姓居住的地缘性村落。因此人群和祖籍就成为初期移民结合的基础,也成为地缘性组织的依据。它一方面给予移民在新环境中共有的认同,另一方面,共同的方言和习俗为新社会提供了生活内容。

  • 标签: 传统文化 移民时期 社区管理 台湾省 中国 庙宇
  • 简介:再就业工作继实现“两个确保”和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之后,今年又在全国各地普遍开展社区就业开发工作。旨在通过就地开发就业岗位,救助那些在国有企业下岗失业后仍未再就业的弱势群体,特别是那些文化偏低、年龄偏大,身体偏弱,技能偏窄的“4050”特困群体。

  • 标签: 特困群体 社区就业 再就业工作 就业岗位 领导机构 规范管理
  • 简介:岜沙苗族社区位于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从江县境内,属丙妹镇管辖,东距县城8公里。全村辖3个自然村、16个村民组,土地面积18平方公里。这里世居着古老的与月亮山麓相依相存的苗族同胞,在这大山深处,他们日出而作,日没而息,男子狩猎,妇女耕织。由于历史与自然条件等因素,岜沙苗族长期与外界鲜于交往。

  • 标签: 岜沙苗族社区 中国 贵州 人口环境 风俗人情 文化教育
  • 简介: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程系统中的一个关键词,“社区”指的是直接或者间接地参与某一个或某一系列非遗项目的施行和传承,并认同该(系列)非遗项目是其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的人。社区的规模可大可小,具有非固定性和非均质性的特点,可以在不同的语境中被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式来理解和界定。社区以及构成社区的群体和个人是非遗项目保护和传承的主体,不仅应当最大限度地参与从非遗项目认定、清单编制、保护措施的规划和实施到非遗项目申请进入各类名录的整个过程,而且应当在其中发挥主要作用,成为所有保护措施和计划的中心,成为非遗项目列入名录之后的受益方。

  • 标签: 社区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主体
  • 简介:本文以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尖扎县吉利藏族移民社区工程项目为个案,在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对这一典型藏族移民村近十八年来的社区变迁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并尝试性地提出了民族社区社会工作实务的两个主要模式:经济发展模型和心理慰藉模型。

  • 标签: 移民社区 社区社会工作 实务模型
  • 简介:2004年,广州市地方志系统参加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评奖活动、广东省第一届新编优秀志书评选活动以及2002-2003年度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学会奖)评选活动,共有11项成果获得奖励。分别是:市属5个区(市)的年鉴获得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中国地方志协会组织评选的首届中国地方志年鉴奖,

  • 标签: 广州市 中国地方志指导小组办公室 2002-2003年度 奖励 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 市级
  • 简介:中国社区建设是国际社区发展的中国化,它不仅给社区带来一个静态抑或固化的地域概念,而且与时俱进推动甚至改变了中国城乡基层的社会结构、组织体制、管理机制和治理方式,成为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近三十年来社会经济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的重要领域,是社会管理和民生改善的重要内容,与城乡居民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生活密不可分。唯因如此,作为综合记载一地之自然和社会发展变化基本面貌的"博物之书"和"一方之全史",各地续志不仅不能忽略而且应该重点记社区建设,使之成为最能体现续志的改革开放、时代特征和本地特点的重要篇章之一。而可供选择的社区建设入志方略有二:一是市志和市辖区志以"社区建设"单列篇章或章节横排纵写,二是农村则以"村民自治"单列篇章或章节纵深记述。

  • 标签: 社区 社区建设 续志
  • 简介:2017年7月6日,在省政协办公大楼一间正对着浩渺东湖的会议室里,第二届'全球杰出华人奖'得主、台湾湖北文献社社长汪大华先生,愉快地接受了《湖北文史》杂志编辑部林习珍女士的采访。这位1934年出生的耄耋老人,虽在台湾学习生活大半个世纪,仍操一口浓浓的湖北乡音,满腔浓浓的亲情乡情。

  • 标签: 两岸文化交流 使者全球 先生访谈
  • 简介:年鉴框架结构是全书的纲目,是全书内容的总体设计,是承载各种信息资料的基本架构。科学、合理的框架结构是年鉴编纂出版质量的基本保证。在年鉴编纂出版过程中,框架设计是基础性工作。本文依据广东省内已经出版的13种乡镇(街道)、村(社区)年鉴为样本,从年鉴的体裁和结构入手,对每一部分进行比较分析,力求形成层次和类目划分的规律性认识,并提出具有一定普遍性的框架设计方案。

  • 标签: 乡镇(街道) 村(社区)年鉴 框架设计 体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