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7 个结果
  • 简介:1985年,包头市文物管理处工作人员在美岱召村一户村民家里,发现在"文革"中散失的部分美岱召旧契约,村民不知道契约的文物价值,当作售卖挂面的包装纸使用.文物工作者立即将剩余部分契约征集,收藏于美岱召文物保管所.经初步整理,这批契约保存较完整者共1612张.契约中签约时间最早的为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最晚的到建国后的1950年.其中乾隆时期26张、嘉庆时期94张、道光时期312张、咸丰时期90张、同治时期230张、光绪时期393张、宣统时期36张、民国时期331张、民国后期至1950年时期100张.文契用当地所产麻纸毛笔书写.这些契约为研究美岱召历史提供了重要资料.

  • 标签: 美岱召 契约 文物工作者 咸丰时期 文物价值 文物保管
  • 简介:本文通过征考文献,揭出邢澍的生平事迹与学术源流。于前辈学者的邢澍研究以拾遗补阙。并对编纂《守雅堂稿辑》的陇右学者冯国瑞的生平学术贡献予简要评介,以表彰这位坎坷经历的西北学者的学术地位。

  • 标签: 守雅堂稿辑存 邢澍 冯国瑞
  • 简介:朱(王)(1769-1850),字玉,号兰坡,先世从姑苏迁婺源,再迁安徽泾县黄田村。王三岁父母双亡,过继叔父为子,叔母汪氏未婚而寡,王侍奉如生母。朱王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为文千言立就。未冠而庠生,未久乡试中举,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校勘官。

  • 标签: 经学家 史馆 先世 纂修 翰林院 国史
  • 简介:味青斋敦煌秘籍佚卷目点勘及其价值李际宁1991年《敦煌研究》第4期上刊登了萧新祺先生的文章──《佚名(味青斋敦煌秘籍卷目>》,和李正宇、杨森两先生附于其后的《检对记》。以往,在敦煌遗书流散历史的调查中,从未有人提到“味青斋”名号,萧先生《味青斋敦...

  • 标签: 吴和尚 敦煌学 敦煌遗书 佚卷 古文尚书 麻纸
  • 简介:《文物志》是新的《四川省志》中增置的重要专志之一。《文物志》的内容在旧的《四川通志》(雍正版和嘉庆版)中虽偶有所及,惜语焉不详,难以满足蜀史研究之所需。兼之四川地处边陲,先秦文献显得极为奇缺,因此有待于地下文化遗存的发现而予以弥补。为此,四川省志编委会增置了《四川省志·文物勘,由四川省文化厅负责组织编修。其志内容是以考古学为主(包括地下文化遗存和地面文化遗存),以及传世文物;时代则是起自史前直至现代。

  • 标签: 文物 旧方志 存史 文化遗存 四川省 先秦文献
  • 简介:<正>王梵志是我国古代最早的白话诗人。他一生创作了大量的五言白话.为我们留下了极其珍贵的财富。只是因为这些作品分散在篇幅浩繁的敦煌写卷里,被人们发现并逐渐引起重视,才是近几年来的事。张锡厚先生辑集出版了《王梵志校辑》,创集腋成裘之功,并进行了力所能及的校释工作。但因为是初创,其间校勘、诠释方面的疏误在所难免。笔者就将近年来在这方面的一些读书所得罗列于此。以尽些许补充之意。(1)《王梵志校辑》卷一3页《身如圈里羊》:“脱衣赤体立,则役不如羊。”校

  • 标签: 王梵志诗 敦煌变文 我国古代 广韵 文意 入声字
  • 简介:本文全面地介绍和分析了敦煌文献中的白话禅.文章认为,本用于演唱目的而创撰的通俗化佛教歌辞,实有必要作进一步的搜求补充;敦煌佛教歌辞的语言文、白掺杂,内容丰富,其中中国化特征最为明显的是歌咏父母恩德的偈和山歌性质的《山僧歌》等.敦煌佛教歌辞和其他形式的诗体中,有相当部分的白话诗体现出了禅宗南北两派意涵,以及一般意义上的禅的观念.而这些,都应该视为研究唐五代白话禅的庞大而宝贵的资料,纳入中国俗文学、特别是中国佛教俗文学的研究范围之中.

  • 标签: 敦煌文献 佛教俗文学 禅宗 禅文学
  • 简介:钱币学,是研究钱币形制铭文及其制作特点和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学科。这门学科,在我国是包括在金石学范围之内的。金石学创始于北宋,而钱币学的产生,比金石学早得多,已有一千五百年左右的历史。一枚古代钱币,或多或少总会反映出其时的货币政策和社会经济生活的某些史影,而钱币本身的艺术造型和铭文,对研究当时的工艺水平、文字、民俗以至验证历代年号等方面,有时还会提供在史书上找不到的可贵资料,

  • 标签: 金石学 古代钱币 钱币学 铭文 币文 存佚
  • 简介:甘肃是一个具有光荣传统的省份,红色文化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省区之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两当留下了众多的革命遗址、遗迹,是我们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发展红色旅游的宝贵财富,是一笔弥足珍贵的革命历史文化遗产。本文为2013~2016年度“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甘肃省博物馆科研课题:《甘肃红色文物与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之一。

  • 标签: 两当 红色资源 爱国主义 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 简介:在当今汉语文字学界,简帛学与甲骨学是各方关注的重点,最近十几年有关的著作如雨后春笋般地冒出,可谓风头正劲。与此同时,传统的金石文字之学却陷入了一片沉寂。而从传统的金石文字之学中实现了凤凰更生的金文研究,随着现代考古学和古文字学体系在中国学术界的正式定型,却反而出现了学术界对商周金文研究陷入止步不前的境地,进而也造成了对商周历史和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研究的严重缺陷。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刘正教授积十年之功力,向学术界贡献出了他的这

  • 标签:
  • 简介:柔远敷皇泽,非贤任莫当。无惭西方使,持简二臣良。捧诏辟金阙,浮查(槎)达海疆。嘘春回辨岳,挹露洒扶桑。鸾掖驰名久,鸡林流誉长。蓬莱风引便,天际望归航。胡敬在五言排律谁道经生报国难,好凭忠信涉涛澜。日华龙节光初动,云护鸾书迹未干。绝域羁縻通汉使,异方朝...

  • 标签: 中山 新诗 使节 扶桑 文章经济 天吴
  • 简介:中国历史上有这样一位英雄人物,他身高九尺,丹凤眼,面如重枣,五绺长须飘洒胸前。他手提青龙偃月刀,胯下赤兔马,威武雄壮。这便是我国家喻户晓、老幼皆知的武圣人——关公。

  • 标签: 诗画 风雨 关帝 英雄人物 中国历史
  • 简介:年前在成都淘得一手抄本,内容为民国时期诸多约据文字格式及古诗歌、山歌10多首,共26夹页。页面积为20厘米×13厘米,书写时页上处留约4厘米空白,页下约留2厘米空白。纸质为民国前期川东地区常见之手工纸。字用墨笔书写,十分认真,一丝不苟。此抄本无目,用民国时期旧杂志及广告废纸作简易封面,但封面显系后来所补,非原始封面。

  • 标签: 石达开 前期 手抄本 封面 内容 空白
  • 简介:明末清初画坛,以石涛、龚贤等为代表的金陵画派,反对因袭摹仿,继承历代的优秀传统,把现实主义绘画理论发展到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格。

  • 标签: 金陵画派 《画语录》 周亮工 秦祖永
  • 简介:天水市博物馆现藏清宋琬主持摹刻《少陵流寓》原石共三块,其中一块已碎为四部分。现简要介绍如下。残石均为陕西富平产石灰岩石质,质极坚细。每块纵36厘米,横48厘米,厚8~11厘米。细线刻横框,纵24厘米。每块石右侧有编号,用小真书标志该石所在顺序。残石一,行草书。为全部《少陵流寓》之第七,内容为《秦州杂》第十六首后二十二字、第十七首、第十八首、第十九首前十七字。

  • 标签: 杂诗 书法艺术 第十八首 博物馆 天水市 石灰岩
  • 简介:曹操的《蒿里行》一诗作于东汉建安四年(公元199年)从东汉中平六年(公元189年)曹操起兵讨伐董卓至建安四年曹操攻打袁绍,反映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的两个主要阶段:一是关东(函谷关以东)诸军与关西(函谷关以西)军阀的战争,前者的代表人物是袁绍,后者的代表人物是董卓;二是关东诸军之间的互相攻杀,在这一阶段形成了袁绍、袁术、曹操等势力。

  • 标签: 《蒿里行》 曹操 中国 产生背景 诗歌 文学研究
  • 简介:<正>敦煌发现的王梵志的大量诗抄,使唐代文学史上颇为有名的这位民间白话诗人及其作品,在长期的失载之后,又重新回到初唐诗坛中来了。王梵志的是真正的民间文学,在反映初唐社会的真实性和深广度上,是所有文人作家不能比拟的.他的是白话,推成了古代白话长流中的一个巨大波澜,浪头高而宽,底蕴深而强。他的取材广泛,主题多端,涉及唐代社会生活、世俗民情诸多方面,可以佐证或补充历史文献。王梵志的习用口语,又为民间抄传,多用俗字别体,成为研究唐代语言文字的珍贵材料。这些诗抄比较零乱,错讹严重,校点整理极为困难,也将为古籍整理,特别是为民间流传的手写抄本文献资料的校

  • 标签: 王梵志诗 历史文献 补遗 敦煌 抄本 校议
  • 简介:敦煌本《王梵志》的研究肇源较早,研究成果甚多。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前辈学者未能见到敦煌文献中所有的《王梵志》写卷。本文又认定了5件前人未曾论及的《王梵志》残片,现予以叙录如下。

  • 标签: 敦煌文献 王梵志诗 残片 叙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