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民初的个“川银行”和种“川兑换券”张善熙.民国二年至七年的“川银行”(1913—1918年)辛亥革命武昌起义(1911年10月10日),川响应,张培爵、杨庶堪起义于重庆,成立“蜀军政府”,以张培爵、夏之时为正副都督,宣布独立,同时,省议...

  • 标签: 兑换券 四川 官银号 军用票 军政府 重庆
  • 简介:铢半钱铸行于西汉文帝至武帝时.共铸行五十余年。此种钱大小适中,制作较为规范。有少部分铢半钱带有纹记,开记号钱之先河。记号多为穿上穿下竖划,方形突起等,少数为星纹,月纹极罕见。下

  • 标签: 半两钱 汉文帝 记号
  • 简介:本文以现存于世的个元青花梅瓶为中心,对的文化内涵和图像结构展开讨论。通过元代文集《爱题咏》解读元代“”题材的文化背景,阐明“爱”文化的形成时间、接受人群、典故构成及内涵。并将主题纹饰从部分到整体地与同时代的绘画、漆器、瓷器等之上的相关文物图像进行对比研究,揭示其图像的构成、来源、影响及意义。从而总结元青花梅瓶的工艺背景、社会背景和文化内涵。

  • 标签: 元代 青花梅瓶 四爱 文化内涵 图像研究
  • 简介:大足石篆山石刻"佛会之塔"第二刻有"僧人启门",北山第176号"弥勒下生经变"窟中存有对称的"妇女启门"处启门与弥勒信仰有不可分之关系,体现出启门在佛教造像中的独特含义。

  • 标签: 弥勒信仰 石篆山佛会塔 北山第176窟 “启门图”
  • 简介:神,即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常见于秦汉以来古墓壁画、画像石、画像砖及瓦当、铜镜等器物上。最初神是区别方位、观测天体运行、表现天象的一种图画形式。因此又称做“象”。后来随着人死后能够升天思想的流行,神成为护送死者升天的神灵,所以又叫做“灵兽”。魏晋以后,神又往往用来表示祥瑞、驱邪厌胜,成为镇守方的“守护神”。

  • 标签: 壁画墓 集安 高句丽 古墓 铜镜 守护神
  • 简介:川汉画中可见一种圆腹三足多带有盖的鼎,乃是炼制丹药的丹鼎,多见于石棺画像,这类鼎的图像可命名为丹鼎川汉代画像丹鼎乃是受汉代神仙家影响,属于“太阴炼形”信仰,是这种信仰在墓葬文化中的体现,反映了汉代人寻求长生不老和升仙的愿望,追其根源或与山东地区的神仙思想相关。现今所见丹鼎川地区所出较多,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汉代川地区道教盛行以及汉代蜀地炼丹术的流行。

  • 标签: 汉画 丹鼎 神仙思想 道教
  • 简介:查干哈萨岩画,是1988年全旗文物普查时发现的.岩画位于子王旗卫井苏木西北约50公里处的查干哈萨,这里距中蒙边境线约15公里.以岩画所在地为中心,东面是较平坦的丘陵草原,约15公里有通往边境额尔登的公路,南面约10公里有一座不知名的敖包,西面为一条狭长的丘陵,北面约3公里处是子王旗锰矿所在地.

  • 标签: 哈萨图 四子王旗查干 图岩画
  • 简介:书会要录》版本与吕留良案件王育成《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是目前收录古书最多的善本目录集(以下简称《善目》),它的公开出版和陆续发行,将对我国善本古籍的研究。发掘、整理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但该书为众家编纂,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一些条目的写法尚存再需斟...

  • 标签: 《论语》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 《孟子》 先君子 《大学》 吕氏
  • 简介:<正>中国烹饪历史悠久。中外学者对这份珍贵的文化遗产,都在认真研究。由于年代久远,资料不足,往往限制着人们的认识。因此,有价值的文物的新发现,就成为学术研究中新的突破的关键。1978年,湖北随县擂鼓墩一号墓中出土的全套悬挂着的编钟,以它宏大的规模、磅礴的气势、优美的音响、精巧的铸艺,轰动了中外。从其铭文来看,镈钟铸于楚惠王五十六年(公元前433年),充分显示出中华民族高度发展的古代文明。该墓的出土文物中,还有大量青铜、漆木、赤金制造的饮食器具。有一些是世界罕见的珍品。其中有一件铜器,非常引人注目。它的形制是我们在先秦文物很少见到的一种类型。器高21.3厘

  • 标签: 二十年 历史悠久 新发现 文化遗产 出土文物 古代文明
  • 简介:川忠县涂井乡永兴、李园处古遗址调查简报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忠县文物保护管理所为了配合三峡水库淹没区内的文物抢救规划工作,川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三星堆遗址工作站于1993年10月赴忠县试掘该县境内的古遗址。在选点试掘前,与忠县文管所...

  • 标签: 古遗址 永兴遗址 三星堆遗址 新石器时代遗址 忠县 涂井
  • 简介:钱的版别常以“”字的变化情况来划分.传统的分法有“大人”、“小人”、“连山”、“十字”,但其中的竖划多只顶框架的上栏而不出头。有种半中竖却是穿过框栏,与上横相接。比起常见的“”字犹如多出个颈脖,人称“有颈半”。而正是多了这么一点,就成了一种珍稀的版别。我们注意到.在丁福保的《历代古钱图说》里没有这种版式。后来此书出了个马定祥的“批注本”,评介了不少新的版式.也没有提到“有颈半”。

  • 标签: 变化情况 “两” 半两钱 丁福保 马定祥 版别
  • 简介:以现代眼光来看,古中国的货币是没有制度可言。譬如金银虽自古即有价值,却没有制造金银币,即便铸过货币形状也不是用来作流通工具;真正作流通用的,基本上都是铜钱。到清朝时,大体上仍然是银钱平行本位;大数用银,小数用钱,铜钱与银间基本上维持一千文兑一的比价,以增减铜钱的重量来配合市场的变化。

  • 标签: 金银币 香港造币厂 上海 铜钱 货币 银两
  • 简介:在避暑山庄“烟波致爽”殿东间的西壁上,悬贴着一幅《春喜》,是清代宫廷画家钱维城的作品。钱维城(1720—1772年),字宗磐,一字幼安,号幼庵,一号稼轩,又号茶山,江苏武进人。乾隆十年(1745年)中状元,官至刑部侍郎。他喜爱绘画,自幼从师于陈书(女)学画,善折枝花果、鸟禽等。后一经染翰,遂成名手,供奉内廷,是乾隆年间颇有名气的宫廷画家。他一生著述及诗画颇多,《春喜》就是其中之一。

  • 标签: 钱维城 中状元 宗磐 宫廷画家 刑部侍郎 稼轩
  • 简介:《钱币博览》2004年第2期中,笔者对“上海壹”的来龙去脉做出了说明。现因蒐集到更多英文资料.于此再做一次梳理,同时将随其后出现的“关平壹”纳入.祈使中国泉界对此有更完整的了解.能与国际认知接轨。

  • 标签: “上海壹两” “关平壹两” 古钱币 图案设计 制作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