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2 个结果
  • 简介:<正>一九七五年,随州市川刘家崖出土了青铜器盖。器盖内壁铸有铭文,现作报道如下。铜器盖二件。器身已失,二件器盖形制大小及花纹相同。盖口为正方形,每边长13.5厘米。盖顶部呈方形,正中央有一钮,钮已残。盖体的四个面各留有乳钉状钮柱,存有铸痕,钮已全部残断。盖体上饰有绳索

  • 标签: 出土青铜器 正方形 随州市 曾侯乙墓 内壁 中晚期
  • 简介:胜,又称厌胜.源于先民原始信仰中的祝祷行为。后演变为用符咒等法祛邪祈吉的一种较普遍的民间传习。例如,清袁枚《新齐谐·滇绵谷秀才半世女妆》云:“蜀人滇谦六.富而无子,屡得屡亡。

  • 标签: 文化 古代 原始信仰
  • 简介:正定现藏有三方朱熹书“容膝”刻石,一方存隆兴寺,两方藏于民间。隆兴寺藏的一方刻于明正统四年(1439年),为原始刻石,但漫漶严重。第二方系摹刻前石而重立于明崇祯十年(1637年),文字保存较完整,可弥补第一方刻石文字之缺。第三方仅见拓片,应为三方“容膝”刻石中时代最晚者。

  • 标签: 正定 明代 “容膝”刻石 范志完
  • 简介:中国的古代钱币延续了两千多年,一直以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一枚枚小小的钱币,蕴含了不同社会时期的政治生活、经济发展、商贸往来、民俗文化等各个方面。除了正式流通的钱币外,还有一种钱币,形制与流通货币相似,只是在特定的渠道流通,主要用于馈赠、赏玩、祈福等,钱面上的图案和文字有特定的意义,表达人们的一种心理愿望和向往。此类货币被称为钱币的非正用品,一般都统归为胜钱,它们虽然是正式流通货币的衍生物,但也是中国钱币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 标签: 古代钱币 民俗性 流通货币 功能 政治生活 经济发展
  • 简介:在汉代胜钱中,许多钱上有带钩图案。《中国钱币》2010年第3期发表了刘春声先生题为《趣味盎然的早期压胜钱》的文章。文中介绍了五枚汉代胜钱,其中三枚都有带钩图案。那么为什么汉代胜钱上会有带钩图案,这种图案代表什么含义,它为我们研究此类胜钱的性质、用途和断代提供了怎样的依据和启示,本文试谈一点浅见。

  • 标签: 图案 汉代 《中国钱币》 2010年 断代
  • 简介:《浅析怀宁藏“永通万国”胜钱母范》一文报导:“1986年春.怀宁县在开展全县文物普查时,于该县秀山乡秀山村一村民家,发现了一件‘永通万国’胜钱范……此‘永通万国’胜钱范,铜质,盆形,长方形圆角,范面长15.5厘米,宽11.3厘米,范厚2厘米,重810克,范中心有一方形凸起,高约为0.6厘米,左右各有一宽0.5厘米,高0.3厘米,‘×’字形浇铸槽,

  • 标签: 钱范 铜质 文物 辨伪 山村 发现
  • 简介:明人于谦治黄河水患时曾铸铁犀于开封城外,类此镇河兽在黄河边及其它水系都有发现,少数民族地区也有遗存。文章描述了这一特别的文化现象,认为它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观念,并与古代民间宗教中的“镇”“”巫术及其风俗背景密切相关。

  • 标签: 黄河 镇河兽 镇压 风俗背景
  • 简介:在研究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史的过程中.我发现了一个独特的现象:中国共产党领导新民土主义革命斗争时期,十分重视开展金融货币的革命斗争,全国很多革命根据地均在不同时期建立了金融机构,发行、流通了革命根据地货币。由于革命斗争形势的发展,绝大多数仅在某一两个时期发行流通革命货币。可是,在地处中原的大别山地区,却在四个革命历史时期建立了革命金融机构,发行、流通了革命货币,这在全国是独一无二的独特现象!

  • 标签: 中国革命根据地 大别山地区 流通革命 革命历史 货币史 发行
  • 简介:一切文物处于宏观的相对静止状态,而微观的动态运动无时无刻不在进行着……。在诸多环境因素影响下,微观运动使文物产生形态各异的病变,外在表现有金属的腐蚀矿化、木漆器的干裂糟朽、纺织品的粘连腐烂、纸质文物的虫蛀霉变、壁画彩绘的起甲褪色等,历经量变到质变的变化过程,以致文物改变原貌、危及寿命,

  • 标签: 馆藏文物 微环境 保护方法 相对静止 因素影响 外在表现
  • 简介: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面对日本的疯狂进攻,张学良与蒋介石提出和采取了一系列应对策略和主张,其对日策略中既有相同之点,又有相左之处,更有尖锐对立的一面。随着日本侵略益深,他们的应对策略分歧愈大,并最终走上相背的道路。探究张学良与蒋介石九一八事变后对日策略的异同,有助于还原历史的真实面目。

  • 标签: 张学良 蒋介石 九一八事变 对日策略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