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8 个结果
  • 简介:荥阳郑氏家族散论徐伯勇一、荥阳郑氏的族原在开封郑姓是我国的大姓。按郑樵《通志·氏族略》的分类,郑氏是以国为氏的姓氏。欧阳修作《新唐书》在(宰相世系表)中对郑氏的族原有一个概括的说明:“郑氏出自姬性。周厉王少子友封于郑,是为桓公,其他华州郑县是也。生武...

  • 标签: 郑氏 荥阳 家族成员 宰相世系 开封城 大司农
  • 简介:从唐代墓志谈郑氏家族刘心健唐代墓志内容丰富,是研究当时社会的原始史料,对于了解当时名门大族的世系谱碟,更具有独特的价值。近来就郑氏族源问题阅读了周绍良主编的《唐代墓志汇编》一书,颇有启发,兹将其中60多篇郑氏墓志中有代表性的20余篇,摘录整理出来,略...

  • 标签: 州刺史 墓志铭 《唐代墓志汇编》 荥阳县 郑氏 河南县
  • 简介:2008年,洛阳市第二文物工作队为配合基本建设抢救性发掘北宋中期宰相富弼夫妇及其家族墓地,墓地规划整齐,排列有序,层次分明。随葬器物除墓志外,仅出土有少量遗物和壁画。其中富弼墓志方1.41米,碑文近7000字,内容丰富,涉及北宋中期许多重大历史事件,文辞优美,书法兼备楷、行、篆、隶,是探讨北宋中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实物资料。

  • 标签: 富弼家族墓地 墓志 北宋中期
  • 简介:安阳市发现隋代大型家族墓地贾玉俊1992年冬至1993年春,安阳市文物工作队在安阳市所建沤北胜利小区配合基建工程时,发现汉至宋代的古墓葬152座。其中尤为重要的是1993年2至3月发掘了一处规模很大的隋代家族墓地。在这处墓地共发掘隋代墓葬64座。墓地...

  • 标签: 安阳市 族墓地 青瓷器 家族 古墓葬 呈扇形展开
  • 简介:土地契约是历代民间重要的文书,束鹿县张氏家族保存有契约文书120余张,历明末崇祯年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夕,时间跨越300余年.契约文书中有买卖房地的地契、典当房地的典契以及分家析产的分单、日常生活来往账簿等,几乎涉及民间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是反映华北农村经济生活的珍贵原始文献,有着重要的文物、史料价值.笔者对这些契约文书进行了初步的梳理.

  • 标签: 契约文书 崇祯年间 家族 史料价值 文物 明末
  • 简介:漳县元代汪氏家族墓地是目前国内罕见的元代墓葬群,现在已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墓葬之多,墓室结构之特殊,及出土的元代文物之多,国内实属鲜有。从元代汪世显开始的“三王十国公”及众多的达官显贵均葬于此,原有墓葬120余座。葬有200余人(含合葬墓和明代初期重要汪氏成员的墓葬)。

  • 标签: 元代 漳县 文物保护单位 族属 家族 墓葬群
  • 简介:第3届西部考古协作会暨云贵高原史前文化研讨会于2006年8月28-31日在贵阳召开。李伯谦、白云翔、王仁湘、孙华等著名学者出席了研讨会,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山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以及中国西部省区考古所的近50名学者就西部地区的考古与协作等问题进行了广泛交流。

  • 标签: 考古学家 协作会 贵阳市 中国社会科学院 西部地区 文化研讨会
  • 简介:朱(王存)(1769-1850),字玉存,号兰坡,先世从姑苏迁婺源,再迁安徽泾县黄田村。王存三岁父母双亡,过继叔父为子,叔母汪氏未婚而寡,王存侍奉如生母。朱王存自幼聪慧过人,读书过目成诵,为文千言立就。未冠而庠生,未久乡试中举,嘉庆七年(1802)中进士,选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武英殿纂修,国史馆协修。实录馆校勘官。

  • 标签: 经学家 史馆 先世 纂修 翰林院 国史
  • 简介:光绪十三年(1887年),两广总督张之洞获准在广东设局铸造光绪元宝(俗称龙洋)。随后,全国各地纷纷仿效,先后设局铸造银元。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国民党政府停止铸造并禁止流通银元。至此,行用40余年的银元彻底退出历史舞台。新中国成立后,大量收兑、销毁民间银元,以至留存民间的老银元日渐稀少,有的已成为珍品甚至孤品。

  • 标签: 银元 中国近代 光绪元宝 国民党政府 两广总督 铸造时间
  • 简介:沁源县王氏家族地契一套,记录了150年间当地契约行文规范的变化。不同时期的契约文书有着特定的形式与内容,对文书的处理也有着不同的方式,对这些契约文书的整理和考释,既能了解清代以降沁源田宅契文的规范过程,又可管窥我国近代合同法、物权法和税务法等的发展历程,意义深刻。

  • 标签: 沁源 地契 规范化 印章 材质
  • 简介:汉宋之间的敦煌是个典型的家族社会,伴随着汉族家族的发展,少数民族家族也在崛起,共同生活在敦煌的历史舞台上,对中古时期的敦煌及河西地区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由于敦煌独特的地域因素,其家族社会较中原内地更具有代表性,延续的时间比较长;也由于敦煌出土了大量的珍贵资料,在探讨中古时期某一地区家族史时更具有典型意义。因此,国内外学术界对敦煌家族史关注甚多,研究成果宏富。本文对汉宋间敦煌家族史的研究状况进行系统回顾,兼作评议,以推动本课题研究的深入。

  • 标签: 汉宋间 敦煌 家族
  • 简介:河北省徐水县新发现一批连氏家族契约文书,时间从清康熙至1952年,内容包括土地买卖契、分家契和土地房产等,共24件。这批材料对研究清代和民国时期的契税制度和经济状况以及民间的土地买卖情况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其中乾隆、同治、中华民国和建国初年的官制契纸,具有重要的文物价值,为研究当时的契税制度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 标签: 河北 徐水 连氏家族 契约文书
  • 简介:汪氏“万卷楼”对汪氏子孙的教化、对陇原文化的发展、对蕃汉文化的融合和繁荣,都具有重大作用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本文要对汪氏“万卷楼”创建的历史背景、创建始末及重大意义做一探讨。

  • 标签: 汪氏“万卷楼” 创建 教化 毁灭
  • 简介:白昂是明代治水名臣,白氏家族在当时和后世颇具名望。白昂家族三位女性的墓志铭,记载了白氏世系传承、官职迁转与家族兴盏的过程,与明代中期的治水、民乱等系列事件有密切联系。白昂旁荫其侄入国子监是家族中的重大事件,碑传文中多次提及,对于研究明代的荫监制度具有参考价值。白氏园林盏甲一方,明代诗作、绘画中屡有描绘,有些出自名家手笔,本文对园林的建造与沿革进行了整理、分析。三方墓志与传世文献彼此呼应,反映出品官家庭中女性社会地位和日常生活的差异,是研究明代女性生存状态的珍贵资料。白氏家族碑传文牵涉政治、文学人物众多,关系错综复杂,本文对志文作者进行了考证。这三方墓志对于补充丰实史籍记载,研究明代历史变迁及江南地区官僚家族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 标签: 明代 白昂 望族墓志 恩荫
  • 简介:商周家族墓地出土复合族徽铜器的墓葬分四种类型,所出均为复合族徽铜器或以复合族徽铜器为主的墓葬分三种类型。从各种类型的复合族徽铜器墓葬来看,复合族徽不代表具体的族组织,它不是通常所认为的族氏分支或宗族组织的名号,而是族氏分化、族氏联姻或联盟关系的表示。

  • 标签: 商周家族墓地 复合族徽铜器 墓葬 类型
  • 简介:晚清时期的泉币学家杨守敬可居晚清时期,在古籍版本和金石学界颇孚盛誉的杨守敬也是一位卓有成就的古泉学家和著名书法家。杨守敬(1839-1915年),字惺吾,晚号邻苏老人,湖北宜都人。同治元年(1862年)举人,曾两赴礼闱不授,遂考取景山官学教习,期满用教职。后充任驻日公使黎庶昌随员。回国后,选黄冈县教谕,寻调黄州府教授。继保知县,加五品衔。张之洞督湖广,延为两湖书院教习。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开经济特科,之洞奏举名列第一。选授安徽霍山县知县。未赴任,仍请以内阁中山用。民国期间,潜志于著述。生平嗜古成癖。以其勤奋治学,博闻强记,故能多所成就。收藏金石资料、古籍善本甚富,精鉴赏,以长于考证著名于时。于历史、地理、簿录、金石诸学,尤为专长。又致力古泉币研究,于光绪初年与古泉学专家饶登秩校勘、监刊倪模《古今钱略》三十四卷,以校刊精审,世称善本。尝摹拓《激素飞青阁钱谱》传世,台湾故宫博物院有藏本。杨氏又得李宝台所作古泉拓本,编为《古泉薮》二十四册,并为之撰前言张之,原稿今藏复旦大学图书馆,已收入新编《中国钱币文献丛书》中,不日可与读者见面。举此数事,可见其于传播古泉学用力之勤矣。著述甚多,其著者有《望堂金石》初、二

  • 标签: 泉币 古泉 邻苏老人 中国钱币 钱谱 同治元年
  • 简介:《南方文物》2000年第2期所刊《南京邓府山明代福清公主家族墓》一文(下简称《简报》),集中报导了南京市博物馆于1998年6月在南京南郊邓府山先后发掘的明太祖朱元璋第八女福清公主墓及其子驸马舍人张杰墓。按,福清公主是明太祖朱元璋诸女中卒葬较早的一位,据《明史》卷五九《礼十三·凶礼二》:“永乐十五年……二月,太祖第八女福清公主薨,辍朝三日。定制,凡公主丧闻,辍朝一日。自初丧至大祥,御祭凡十二坛。下葬,辍朝一日。

  • 标签: 南京市 公主 福清 家族 明代 1998年
  • 简介:敦煌文学以讲诵、演唱、传抄为其基本传播方式。讲经文、变文、因缘、俗赋、话本等以讲诵为主,一些文人诗也通过讲诵传播;曲子词、佛曲、民间俗曲等通过歌唱的方式传播。同一篇作品在敦煌写本中有大量的复本,是其通过抄写传播的标志之一;同时,一些抄本工整规范,校勘认真,就是写本时代的“书籍”,是作为标准范本而流传的。

  • 标签: 敦煌文学 讲诵 演唱 传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