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3 个结果
  • 简介:ParaloidB72(PB72)是现今世界文物保护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一种聚合物材料,但人们发现它的耐老化性能并不理想,需对其光稳定性能进行研究。为此,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衰减全反射技术(ATR—FTIR)和漫反射光谱技术跟踪监测了PB72光老化过程。同时测量了材料在光老化过程中的质量、涂膜硬度、可逆性等参数的变化。结果表明,PB72在光老化过程中,色度方面表现出相对较好的稳定性,因为在光老化过程中并没有产生过多的发色基团;但在光老化过程中分子结构发生了~系列变化,尤其是其羰基峰和基峰出现了明显的降低,并出现了较为明显的涂膜变硬、重量损失及可逆性降低现象。对监测数据的分析比较说明,PB72的耐光老化性能并不十分理想,其光稳定性有待进一步提高。

  • 标签: Paraloid B72 光稳定性 文物保护
  • 简介:2018年7月12日.著名实验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肇中教授向我馆捐赠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正负电子对撞机上进行高能物理实验(即L3实验)用锗铋晶体(10根)。王春法馆长出席仪式并代表我馆接受捐赠。

  • 标签: 实验物理学家 接受捐赠 丁肇中 晶体 教授 诺贝尔奖获得者
  • 简介:一般钱谱里熙宁书钱以“省冠”为代表,折二书钱似未有所闻。随着北宋钱币的大量出土,熙宁书钱时有发现,据拙藏所知,熙宁元宝钱有多种书存在,折二熙宁重宝也有“缺笔熙”钱面世。

  • 标签: 北宋钱币 文物 中国 元宝钱
  • 简介:王莽以发行不足值货币搜括天下财富,最后自食其果。然其货币品种繁多,式样奇特。书“大泉五十”出水于襄樊汉江,其四字巧妙相连,为各谱未载。

  • 标签: 大泉五十 货币 王莽
  • 简介:《旧唐书·食货志上》载:“初,开元钱之文,给事中欧阳询制词及书,时称其工。其字含八分及隶体,其词先上后下,次左后右读之。”这是中国钱币史上第一次由名家制词并书写钱文的明确记载。

  • 标签: 开元通宝 旧唐书 开元钱 欧阳询 给事中 钱币史
  • 简介:笔者藏有两枚品古钱。一.面“工”字五铢钱五铢钱自汉武帝元狩五年(前118年),至唐高祖武德四年(621年),前后铸行7百余年,其版别十分复杂,更有人在币上进行“外科手术”,盗铜牟利,形成磨郭、剪边、埏环和对文等异常现象。笔者所藏系磨郭(边)五铢钱。

  • 标签: 古钱 五铢钱 外科手术 异常现象 “工” 汉武帝
  • 简介:2006年春,凤阳县李二庄乡濠光村西100m处,第三濠河桥的东岸,挖土修坡时,从砂石层下发现一团锈结古钱。破开成块状,钱身锈色深绿,有少量白色的石灰质。经清理,计103枚,其中乾元重宝52枚,早期开元通宝41枚,西汉五铢8枚,东汉五铢1枚,另一枚就是本文所述这枚开元通宝品钱。

  • 标签: 开元通宝 唐代 100m 乾元重宝 凤阳县 五铢
  • 简介:乾元重宝铸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以一当十,面文隶书,钱体大小、轻重不一,版别复杂。初铸者径26~30mm,重6~10g。乾元二年(759年),铸背重轮乾元重宝,以一当五十,径30~35mm,重20g左右。这种不足值的虚值大钱立刻引起币制混乱,斗米涨至七千钱,政府不得不允许旧开元钱与乾元钱均以一作十,重轮大钱一当二十行用。代宗即位(763年)后,又恢复开元钱一当一旧值,改乾元小钱以一当二,重轮大钱以一当三。3天后,又规定乾元重宝不论大小,概以一当一通行使用。从此,厚重大钱不再进入市场,多改制器物。

  • 标签: 乾元重宝 小平钱 开元钱 大钱 唐肃宗 钱体
  • 简介:甘肃通渭发现大泉五十品祁永忠笔者曾从一农民手中购得两枚大泉五十品,介绍如下:其一为直径2.5、厚0.15、穿0.8厘米,重5克(图1)。该钱生坑绿锈,背郭内四周匀称布有四个符。其二为广穿大泉五十,径2.5、厚0.1、穿1.2厘米,重3克(图2)。...

  • 标签: 大泉五十 甘肃省 通渭县 异品 农民 绿锈
  • 简介:近年来,中国东三省地区大量出土金朝的窖藏钱币,在出土的钱币实物中偶然能见到一类形制特殊的楷体"绍兴元宝"铜钱。此类钱币的特征是:文字风格特异,笔划细弱;平背;轻薄;制作粗糙等。根据其最主要特征,暂称此类钱为"书细字绍兴元宝”。

  • 标签: 绍兴 铸钱 安南 窖藏钱币 文字风格 东三省
  • 简介:一1864年6月,新疆库车爆发了大规模农民起义,一度推翻了清政府在当地的统治,建立了地方性政权。当地宗教上层人士热西乘机取得领导权,自称“汗和卓”(汉文作“黄和卓”),并冠以“圣人穆罕默德最伟大的后裔,宇宙力量的主宰者”的头衔,打出“向异教徒开战”的狂热的宗教旗帜。到1864年年底,势力已大大扩展,西起乌什、阿克苏,东达吐鲁番、鲁克沁,都是热西汗的势力范围,成为当时新疆地区几个互不统属,又有一定

  • 标签: 西丁 鲁克沁 乌什 和卓 向异 上层人士
  • 简介:近年来,随着古币集藏人数的不断增加,古钱的研究也不断深入,一些不常见的,不被人重视的,甚至脱谱的古钱渐渐浮出了水面。当然,这里指的官方铸钱,而非民间的私铸品。这类钱的特点是制作精整,形制规范,体大厚重,明显官铸风格。笔者收藏的一枚成平元宝小平书,此钱四字与普通咸平字字不同,“成”字和“宝”字尤为明显(见图)。

  • 标签: 咸平小平异书钱 北宋 古钱币 历史文化
  • 简介:我们的家乡四川简称为蜀,自传说中洪荒初开的上古时代,古蜀地的四周便因崇山峻岭、高峡幽谷的阻塞,人烟稀少,与世隔绝,被称之为”四塞之国”。“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根据扬雄《蜀王本纪》记载,古蜀人最早的祖先叫蚕丛,从蜀的先王名字上,似乎可以看出他们生产方式和生活内容的发展变化。比如甲骨文中的“蜀”字就很像一条蚕的样子,蜀人早先是以养蚕业为主。

  • 标签: 历史功绩 养蚕业 上古时代 生活内容 生产方式 自传说
  • 简介:福保始编于1936年,于1938年付梓刊行,是福保凭借自己丰厚的藏书藏品,领衔召集当时钱币学界的一流人才,集体完成的一部巨著.(以下简称)集中国历代古钱币研究之大成,代表了民国时期钱币学的最高水平.在其后的半个多世纪中,科学的考古发掘和钱币研究工作对氏有所发展和驳正,但的研究成果一直是中国现代钱币学的重要基础,其许多观点历经时间的考验,仍属灼见.本文拟以南朝(宋、齐、梁、陈)为时代断面,以今日学术成果为依托,力图较客观地评价对此时期货币研究之得失,冀以窥一斑见全豹,对全面公正地认识氏,庶几有所裨益.

  • 标签: 丁福保 《古钱大辞典》 南朝货币 五铢钱
  • 简介: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户部设立铸造银钱总厂,选址天津金钟河畔。三十一年(1905年)建成,定名为造币总厂,也称天津造币总厂。由于清代中央设厂较其它各省要晚,银元铸造时间短暂,加之中国旧有的银两制度,银元究竟是以“两”还是以“元”为单位,成了清末政府币制改革的重要问题,以致总厂从设立之初至宣统二年(1910年)所铸造的银元多未发行成功。如:光绪二十九年至三十年铸造的户部光绪元宝、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铸造的户部丙午“中”字大清银币、光绪三十三(1907年)年铸造的丁未大清银币、宣统二年(1910年)铸造的宣统年造大清银币等。这些银币大都为样币或试铸性质,实际并未投人流通使用,今已成为藏家们心目中的珍稀品种。

  • 标签: 银币 大清 银元铸造 光绪元宝 宣统二年 币制改革
  • 简介:本文对郑州市洼刘遗址发掘的一座西周贵族墓及墓中出土的"举父"鼎进行了探讨,结合管国的历史状况,对"举父"鼎的年代与"举"族进行了分析,推断该墓主人为商代遗民,可能是舌族的成员,且与"举"族有密切联系,这对研究"举"族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意义。

  • 标签: 西周时期 洼刘遗址“ 举父丁”鼎 管国 舌族“ 举”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