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8 个结果
  • 简介:指南针是我国的伟大发明。王振铎设计的"司南"模型号称是它的雏形。但这一设计全然不合理,其中的勺形器竟然是用电磁铁做的。其所据之《论衡》"司南之杓"一语,实应为"司南之酌",有宋刊本和萧梁·吴均诗为证。"杓"既然是错字,所以建立在这一认识基础上的设计完全落空。"司南之酌"指司南车在地上行驶,与磁勺毫无关系。近来有人认为汉代以前我国的科学技术水平制造不出指南车,这个看法亦无充足的科学依据。又有人认为"司南之酌"是以磁针和小葫芦瓢组成的水浮指南仪,也只是根据推理提出的想法,无任何考古材料作支持。此类武断和臆测之说,科技史家实应引以为戒。因为在发明指南针这种大事件中,添上一些不实之词,反而会降低其可信性,不利于加强我们的文化自信。

  • 标签: 司南 指南车 司南之杓 司南之酌 磁针小葫芦瓢水浮指南仪
  • 简介:古代的琉璃陶是中国陶瓷史上一个重要的品种,而明代的琉璃陶更是记录当时皇家建筑历史的重要见证,也是当时一个烧造较多、风格独特的重要陶器品种。几十年来,随着考古工作的深入进行,发现了大量明代琉璃陶文物和资料。本研究以明代琉璃陶烧造为主要内容,从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两个角度,对明代宫廷和藩王使用建筑用琉璃陶及陪葬使用琉璃陶俑、民间使用琉璃陶人像以及琉璃陶相关器物进行综合性叙述和梳理,也对明代琉璃陶的一些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

  • 标签: 琉璃陶 明代 琉璃窑 烧造
  • 简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的交往,是关于沈周其人其艺研究中值得注意的现象。作为明中期文坛领袖并积级参与绘画品评的李东阳,是北京文官群体中具代表性的人物,且与沈周往来颇多。本文从李东阳对沈周绘画的鉴藏入手,结合存世绘画作品与文献记录,考察交往的建立与收藏途径、题跋与品评、鉴藏行为与沈周绘画的互动等细节,试图厘清以李东阳为代表的明中期北京文官群体对沈周及其绘画的态度。本文得出结论如下:沈周与北京文官群体的交往,有赖于苏州籍北京文官的促成,书画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媒介作用。沈周的绘画能够在更广阔的地域产生需求,与北京文官的持续关注和频繁的鉴藏活动相关。北京文官的鉴藏行为,曾对沈周的绘画产生影响,而沈周在绘画主题与风格上的选择,也积极地回应并参与到了北京文官的生活和文化空间之中。

  • 标签: 李东阳 沈周 北京文官 绘画鉴藏
  • 简介:殷墟王陵区共发掘十余座带墓道的大型墓葬,其腰坑的底部距地表的深度普遍在11~14米,远远超过同时期商代水井的地下潜水线,可证在王陵区商人营建大型墓葬时,墓穴(尤其腰坑)的深度均应穿透地下水,达到"下及黄泉"的效果。本文认为,这正是商代社会中"黄泉观念"的体现,商墓底部的腰坑就是死者灵魂通往黄泉路的入口,腰坑中的殉狗就是通往黄泉路上的引领者。

  • 标签: 殷墟 商代墓葬 腰坑 黄泉观念
  • 简介:在依据《天圣令》复原的唐《厩牧令》中,有三条令文专门涉及死畜的处理之法。结合长行马文书可知,《厩牧令》复原52“其皮肉,所在官司出卖,价纳本司”的规定,在具体实践中表现有二,出卖皮肉、交还价金的具体负责人既可以是领送的马子,也可以是死亡地的官司;复原53“并中所司,收纳皮角”的规定,是指在外的官畜死亡之后,负责救疗的机构应中牒于自身所属的州府兵曹,来决定死畜皮角的处理方案,但最终仍以交还原属机构为原则,至于如何交还、领取,或许由已亡佚的唐式加以规定,这与日本《养老令·厩牧令》规定的“充当处公用”不同,是唐、日《厩牧令》的又一差别。此外,无论是唐令还是文书,所载“皮肉”、“皮角”等都可能包括筋、脑等其他部位,这就涉及到《厩牧令》复原51的规定内容。

  • 标签: 厩牧令 长行马文书 价纳本司 申所司
  • 简介:民族村寨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综合地理实体。本文以水葩传统民族村寨及民居建筑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村寨整体布局和单体民居建筑结构,认为水族村寨形态包括山、水、田地、林地、墓地、道路、公共空间等基本元素,各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定关系,民居建筑结构形制与村寨集群聚落景观相辅相成,是人与自然相互融合的典范。

  • 标签: 干栏式建筑 村寨形态 景观
  • 简介:契约文书是应用性文体之一,使用固定套语句式是其语言表达上比较突出的一个特点。五世纪以来,以契约文书为代表的民间文书有丰富的套语句式,合理利用它们,不仅能有效考释生僻词义,揭示历史语音现象,同时也能有效地释读疑难俗字,进行文字校勘。文章在已有研究基础上,进一步阐述利用套语句式进行语言文字研究及文献整理的价值,并对相关问题进行讨论。

  • 标签: 契约文书 套语句式 比较 语言文字研究
  • 简介:江西南昌市新建区琊墩汉墓M1(海昏侯刘贺)的发掘引起了考古界乃至社会各领域的广泛关注,新闻媒体也予以多角度跟踪报道。该墓葬本体规模宏大。由甬道、东西车库、回廊形藏陶、便房等构成.设计严密、结构复杂、功能清晰,是西汉中晚期列侯等级墓室的典型范本。经过近五年的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已基本确认紫金城城址就是汉代海昏侯国的都城遗址,它与城址外包括墎墩汉墓在内的庞大汉墓群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汉代侯国聚落遗址.是重要的国家级历史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学术研究和展示利用价值,为我国近年来考古项目最重要的新发现。同样也是目前发现面积较大、保存较完整、内涵丰富的汉代列侯墓园。而主棺是其中最重要的出土遗存.基于工地现场对主棺周边遗存所采取的应急处置保护的基础上,对主棺则使用了整体套箱起取的方式进行了现场包装。针对不同埋藏环境的出土遗存,需要根据具体实际情况及遗存埋藏形式,采取安全、简便、快捷、有效的方法措施进行包装起取:

  • 标签: 考古现场 刘贺主棺 遗存叠压 包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