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4
72 个结果
  • 简介:贺兰岩画是视觉语言的具体表述,在这一表述形式之外,它是无法存在的。无论是从被视知觉感觉到或经验到的意义和物体或现象来看,还是就贺兰岩画自身生存的具体语境而言,整个贺兰岩画视觉语言系统都可以被区分为独体岩画和合体岩画两个子系统。前者指内部有着一定结构关系的、相对独立存在的、意义相对完满自足的单个岩画形式,后者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独体岩画形式结构的、相对独立存在的岩画形式。

  • 标签: 贺兰山岩画 视觉语言形式 独体岩画 合体岩画
  • 简介:我国岩画源远流长,大约从3万年前直至近代均有制作。贺兰位于素有“鱼米之乡”美称的宁夏平原西北部,自上古以来,我国北方的少数民族如西戎、匈奴、羌氐、鲜卑、突阙、党项、蒙古等民族长期在这里生息繁衍,游牧狩猎。而贺兰,宛若一道天然屏障,

  • 标签: 岩画 族长 匈奴 贺兰山 党项 狩猎
  • 简介: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进行的贺兰综合考察中,宁夏文物考古工作者许成先生和牛达生先生曾在距离苏峪沟谷约10公里的石壁上发现4尊石刻佛像,并作了简要的记录,收录在一书中①.为了更好地保护苏峪沟内的考古遗存,2008年10月,贺兰苏峪口风景区管理处组织专业人员再次对上述摩崖石刻及周围的状况进行了调查.

  • 标签: 宁夏 贺兰山 摩崖石刻 调查 考古工作者 综合考察
  • 简介:一、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太行山东地区是指太行山脉以东,北起永定河,南至黄河北岸的山前狭长的低山丘陵和平原地区。这里地势较平而略有起伏,海河水系的众多支流西出太行山脉,在山脚下形成一个个冲积扇,自然条件优越。非常适宜于处在农业文化早期水平的新石器时代早期人类的生存。对于这个地区早期新石器文化的探索,始于1976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的发掘。次年,在近邻该区南部的河南省中部地区又发掘了裴李岗遗址。之后,河南省又陆续在密县莪沟,长葛石固,新郑唐户,沙窝李,舞阳贾湖等地,发掘了一大批与裴李岗遗址相似的文化遗存,丰富了人们对该类遗存

  • 标签: 新石器时代早期 文化类型 新石器文化 太行山东麓 北辛 夹砂陶
  • 简介:笔者以镇江营遗址的发掘与研究为契机,结合近些年对北京琉璃河遗址的发掘和研究,对张家园上层文化"镇江营类型"进行了分期研究,试图对西周时期周王朝在该地区的经略方式及周文化逐步扩展的轨迹进行尝试性的解析。

  • 标签: 镇江 西周文化 太行山 遗址 文化因素 张家园
  • 简介:本文对《岳书院藏秦简(贰)》的部分简文进行了重新拼缀和编连,认为残简C010108与简1524可缀合;简0761应可置于简0942之后,并与之连读;简0905应可置于简0413之后,并与之连读。

  • 标签: 岳麓书院 秦简 《数》
  • 简介:通过前期现场调查,分析了贺兰口岩画的主要病害,提出岩画附近的危岩体是其中威胁较大的一类地质病害。根据现场勘察将贺兰口岩画附近不同状态的危岩体分为坠落式、滑塌式和倾倒式三类失稳模式。经过室内试验得到了岩石矿物组成、密度、气孔率、吸水率、单轴抗压强度等物理性质,并且利用Hoek—Brown准则、贯通率法以及岩石表面回弹值估算了危岩体与主控结构面的强度参数,例如单轴抗拉和抗压强度、变形模量、内摩擦角和黏聚力,然后利用不同失稳模式的计算方法进行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部分危岩体处于不稳定状态中,需要进行加固。

  • 标签: 贺兰口岩画 危岩体 失稳模式 稳定性分析 Hoek—Brown准则
  • 简介:为了研究水硬性石灰在贺兰口地区的稳定性,以贺兰口岩石为试验对象,在实验室里分别用水硬性石灰和环氧树脂加固试块,并且做了耐冻融、耐热、耐高低温交变等一系列的耐候性能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水硬性石灰与环氧树脂相比有较好的耐热性能;在冻融环境中,水硬石灰没有环氧树脂性能稳定,容易产生脱落现象。

  • 标签: 岩画 加固 水硬石灰 耐候性
  • 简介:秦简《为吏治官及黔首》有“郭道不治”一词,本文认为所谓“郭”字应为“障”之误释,“阝(享)”乃“埠”字的异体;并对著名的秦封邑瓦书中的“阝(享)”字进行了新的释读,认为其含义应该与堤、封、堰性质相近。

  • 标签: 岳麓秦简 封邑瓦书 阝(享)障道
  • 简介:历史文献和考古出土实物证明,至迟在战国时期,灯已经被广泛使用。《楚辞·招魂》载:“兰膏明烛,华镫错些”。“镫”,汉代时写为“烃”,由“金”和“登”字组成,“登”字下从“豆”,可见最早的灯应该由豆发展而来。战国时期的青铜灯制作技术较为成熟,灯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用具。在战国基础上,汉代灯具进一步发展,品种多样,数量众多,材质丰富,

  • 标签: 汉代 灯具 出土 山东 战国时期 历史文献
  • 简介:山东金文集成》是近出的一部大型金文著录,也是山东地区金文集成性著作,该书的出版为研究山东金文提供了便利条件。但是书中在释文、器物定名、器物排列顺序以及说明文字等方面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释文中的误释、漏释、应释未释、文字隶定不确、用字体例不一、释文错乱、符号使用混乱、器物定名不确、同铭异名、器铭失收、字形摹写失真等,本文对此均做修正说明。

  • 标签: 山东金文集成 存在问题 释文 器物定名
  • 简介:山东旧石器文化概论逄振镐There’rethreeLowerPalaeolithicsitesfoundinthecentralandsouthwestpartofShandongProvince,dating400,000—500,000BP,an...

  • 标签: 旧石器早期 打制石器 旧石器文化 旧石器地点 哺乳动物化石 刮削器
  • 简介:2005年5月20日,济南市天桥区山东化工总厂西侧1公里处,回填土大坑内出土战国时期齐国三字刀1000余把。笔者经走访调查对这批刀币的出土背景、出土数量及流向、刀币特点及相关历史作如下分析探讨。

  • 标签: 济南市 出土 刀币 齐国 山东 化工总厂
  • 简介:我早就向往并期待着有朝一日能有机会一访青城山东线,对这一带的自然景观和名胜古迹作一次实地的考察和深入的考证,以深化我十几年来对青城山人文蕴涵的发掘和对某些专门课题的研究。现在作为旅游胜地的青城前山是指从青城山大门经常道观、上清官宣上老霄顶一带;其西侧为1986年新开辟的经飞仙观、金鞭岩、沙坪、泰安寺直至白云洞的青城后山风景区。

  • 标签: 青城山 山东 考察记 线 名胜古迹 自然景观
  • 简介:陶塑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山东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先民们通过世世代代的劳动,不仅发明了陶器,同时也创作出一些优美的陶塑艺术作品.据考古资料介绍,在距今大约8000多年以前的后李文化遗址中就有许多陶塑艺术品的发现,这些陶塑艺术品不仅形体较小,且造型简单,制作粗糙,有的仅具轮廓,表现出滥殇时期的一些特点.

  • 标签: 陶塑艺术 山东 史前时期 题材 艺术风格
  • 简介:介绍几种民国时期山东发行的地方纸币。一.山东平市官钱总局伍拾枚铜元票民国二十年(1931年),因辅币缺乏,影响市场经济运行,山东省府决定在济南设立山东平市官钱总局,资本20万元。分别发行民国二十二年1角、2角和二十五年10、20、50及100枚4种铜元票。其中的伍拾枚票,正面淡黄底色上浅咖啡图案,规格113×61mm。主图火车,上弧列“山东平市官钱总局”8字,底缘两行:

  • 标签: 民国时期 山东省 纸币 市场经济运行 东平 发行
  • 简介:<正>山东是汉代出土漆器较多的省份之一。山东出土的汉代漆器主要出自胶东(文登、莱西)、临淄、临沂(银雀山、金雀山)和钜野四个地区。钜野出土漆器,仅是残片,又是孤立出土一次,受资料所限,暂难作分析比较,只好留待以后出土漆器资料增多后再作研究。这样,本文主要根据胶东、临淄、临沂三个地区出土漆器进行研究。这三个地区出土的漆器是外来输入品还是当地产品?是同一制地的产品还是两个或两个以上制地

  • 标签: 临淄地区 西汉中期 春秋战国时期 漆器 胶东地区 出土
  • 简介:本文介绍了成武县八处古遗址的复查资料。采集标本包括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商周和汉代遗物。调查资料表明,这些蝈堆遗址多为龙山至汉代长期沿用,未曾中断,为研究菏泽地区考古补充了新的资料。

  • 标签: 成武县 考古调查 史前 商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