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甘肃省博物馆的《黄河古象陈列展览》到2005年已经正式展出了30年。一个博物馆的固定陈列展览能够如此之长、经久不衰地延续,这在国内是不多见的。本地观众说到博物馆,耳熟能详的展品,除了武威雷台汉墓出土的铜奔马就属这具黄河古象了。至此之际,笔者撰写此文追溯黄河古象的发现和研究经过,以示纪念。

  • 标签: 甘肃省博物馆 陈列展览 铜奔马 黄河古象 考古工作
  • 简介:甘肃黄河岩画是甘肃黄河流域岩画的统称。自1976年靖远吴家川岩画发现至今,在白银市所辖平川区、景泰县、靖远县境内发现多处岩画。其中,临近黄河河道的岩画有六处。本文以黄河岩画为名,就其发现和研究情况加以综述,以期引起学术界的关注。

  • 标签: 黄河流域 岩画 甘肃 靖远县 平川区 白银市
  • 简介:法国汉学曾为海外汉学之正宗。巴黎素有“汉学之都”的美誉。最早的学院派汉学研究的传统就是法国汉学大师雷慕沙(AbelRéusat)开创的。深厚的法兰西人文精神、严谨的中国乾嘉式考据方法和新颖的西方社会科学理论的交相辉映,使得法国汉学独树一帜,占尽风流。百余年来,名家辈出,佳作纷呈。其影响曾广被欧美、东瀛,并对中国现代学术的建立产生过一定的贡献。(参见桑兵《国学与汉学——近代中外学界交往录》,浙江人民出版社,1999年。)虽然二战后,由于日美汉学的迅速崛起,法国汉学逐渐丧失了往日独占鳌头的地位,显得有些衰落,但仍是海外汉学的一个重镇。尤其是西域研究和敦煌.他们仍有不可低估的实力。

  • 标签: 汉学研究 敦煌学 乾嘉 西域 国学 大师
  • 简介:放眼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发展史,我们为伟大祖国而倍感骄傲。在纵观恢弘壮阔的中华文明的同时,如果我们将眼光放到祖国各地,也会为中华文明的区域特色而陶醉。当我们回眸中华文明发源地之一的黄河,在这一孕育华夏文明的摇篮之中,我们不会忘记孟津在中国历史上的崇高地位。所以,当我通读了黄河小浪底文化丛书第三卷——《孟津黄河大观》(香港教科文出版有限公司,

  • 标签: 《孟津黄河大观》 孟津 中国 民族文化 文学创作 婚礼
  • 简介:野麻黄河岩画位于白银市平川区水泉镇野麻村境内的米家山脉大浪山东麓、黄河西岸的红山峡谷中,东距水泉镇水泉村(国道109线)15公里.南距红山峡口黄湾下村8公里。岩体为红砂岩,面南背北,势随山坡,与山体间有裂缝;

  • 标签: 白银市 岩画 黄河 平川区 河西
  • 简介:相传,公元57年5月,东汉都城洛阳南宫内,皇帝刘秀病重在床。他知道自己时日已不多,想为身后事做个安排,可是陵址选在哪里呢?

  • 标签: 黄河滩 陵寝 都城 刘秀
  • 简介:本文考证了甘肃境内黄河上的津渡、桥梁及其相关的域邑山川、军镇戌收和交通道路,重点考证了临津关、凤林关、唐会宁关的地理位置.

  • 标签: 甘肃 黄河 临津关 凤林关 会宁关
  • 简介:黄河水利委员会黑河流域管理局、新闻宣传出版中心及黄河博物馆联合举办的“黑河摄影展”和“三条黄河建设展览”于2003年10月21日在黄河博物馆开展。

  • 标签: 黑河 摄影作品 展览工作 黄河博物馆
  • 简介:我国前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指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或者说是仰韶时代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①)的发现,可以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②.到20世纪50~60年代,这类文化遗存开始为老一代考古学家所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于这类文化遗存的研究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

  • 标签: 墓葬 新石器时代 前期
  • 简介: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的大湖平原,土地肥沃,经济繁荣,向有“鱼米之乡”、“人间天堂”之誉。苏州更是一座历史悠久、文化昌盛的历史文化名城。本文拟对春秋晚期的苏州吴国都城进行探讨研究,尚祈学界同仁教正。史载公元前514年公子光派勇士专诸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成功,公子光即位,是为吴王阖闾。《左传》、《史记》作吴王阖庐,闾、庐古通故也。阖闾即位之初即召伍子胥与谋兴霸之术,胥曰:“凡欲安君治民,兴霸成王,从近制远者,必先立城郭,设守备,实

  • 标签: 吴国 公子光 吴王僚 阖闾 阖庐 兴霸
  • 简介:1989年9月,在永济市古蒲津渡口出土了震惊世界的黄河铁牛群。这是一组罕见的唐代铁质文物,是中国古代冶炼技术、铸造工艺、雕塑艺术的集中体现。它将实用技术和审美艺术融为一体,展示了唐代的艺术特色和昂扬向上的时代风貌,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土的古代铁器群中的珍宝。

  • 标签: 蒲津渡 铁牛群 艺术
  • 简介:拜读洛阳历史文物考古所编纂、副所长张纯俭主编、中州古籍出版社新近出版的《洛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一书,令人追寻失落的历史,感悟河洛,纵横古今,重新认识、发现古都洛阳这个“中华民族的圣地和圣城”。就像仝红星、郑贞富《简论洛阳的朝圣旅游》一文所说的“中华民族正是在这里起源和形成的,这里是中华民族的圣地,这才是真正的洛阳形象,朝圣旅游才是洛阳旅游业真正的价值取向所在。”记得十二年前,我接待中央美术学院侯一民教授时,他曾虔诚而风趣地说:“我是到洛阳‘朝圣’的!”(《洛阳日报》,1988年7月17日)

  • 标签: 《洛阳旅游发展战略研究》 中国 仝红星 郑贞富 河南 文化优势
  • 简介:地处广西东北部的姑婆山,有着最甘冽的泉水,最有滋味的梅子,以及最有风情的姑婆。此地的物产青梅姑婆酒,无关三国时的英雄;便是饮上一小盅,也要酒不醉人人自醉了。这里民风淳朴,夜不闭户。当地的人们每天喝着姑婆山的水,以长寿著称。姑婆山上更是崇山峻岭,悬崖峭壁,幽谷古藤,林莽草甸,流泉飞瀑,鸟语花香,雾霭流岚……

  • 标签: 姑婆山 黄姚古镇 泰山 旅游 自然风景
  • 简介:黄河上游地区包括甘肃、青海、宁夏三个省区。这三个省区的史前考古工作.若从1920年在甘肃庆阳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石器算起,至今已有80年的历史了,从1949年至现在也整整走过了五十个春秋。本文论述的范围主要是近半个世纪以来的史前考古工作的重要发现与研究成果,

  • 标签: 史前考古 旧石器时代 春秋 研究成果 发现 文论
  • 简介:本文对2005年国内吐鲁番研究的论文和著作等学术成果加以概述,以展示这一年中国吐鲁番研究的成果与水平。

  • 标签: 2005年 吐鲁番学研究 概述
  • 简介:研究利用EDXRF、EPMA和Raman光谱等技术对新石器时代中晚期黄河流域案板遗址、西坡遗址、陶寺遗址、瓦店遗址、桐林遗址和二里头遗址出土的陶衣涂层进行组成结构分析,研究陶衣的原料特征和制作工艺,并将不同时期不同类型的陶衣进行综合对比分析,为探讨陶衣技术的传承与发展以及与釉的起源关系提供依据。结果表明,案板遗址发现的青色光亮涂层中含有较多量的钾(约14%)和磷,这与植物燃烧后的草木灰中含有高含量的钾和磷相似。西坡遗址除了彩陶上具有两种类型的白色陶衣,还发现部分红陶上存在深红色陶衣,铁含量〉10%,原料为赭石。陶寺、瓦店和桐林遗址都发现了黑色陶农,原料特点相似,铝含量(〉20%)都明显较高。二里头遗址原始瓷釉釉层厚度超过100μm,并且连续覆盖于表面。这些陶衣涂层中熔剂氧化物RxOy的总合量有高有低,按时间序列仰韶文化、龙山文化、二里头文化递进而未表现出规律性的增长趋势。新石器时代的陶衣涂层由于烧成温度较低以及胎体易熔的特性,达不到在高温不变形的器物表面呈现玻璃状釉层的效果,但是陶衣工艺长期积累的技术形式应该为早期釉的出现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基础。

  • 标签: 新石器时代 陶衣 组成结构 釉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