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1 个结果
  • 简介:“大器晚成”是一个常见的成语,大多数成语词典的解释是:“大才需经过长期磨炼方有成就。现指成名较晚的人”、“比喻有大才、能担当大事的人”。众多词典虽对整旬成语做了解释,却没有指明“大器”的确切含义。

  • 标签: 大器晚成 成语 “大器” 圭璋 钟鼎
  • 简介:李福清虽然不是海外汉学家中武艺最高的,但他游刃于中国古代小说与民间文学界,翘翘错薪而有余。《古典小说与传说》收录的是在这一领域的八篇重要论文及相关书录文献,李福清常常突破中国文学的学科局限,视野宏阔,涉笔广泛,多有胜出中国同行之处,而其所操武艺,大约如程咬金的三板斧,简单而有效。

  • 标签: 中国 古代小说 汉学家 民间文学 《古典小说与传说》
  • 简介:当年,广州话只差那么一点点,就成了中国的法定官方语言。帝制崩塌,天下共和,首届国会曾提议奉粤语为中国“国语”。当时,国会汉员中广东人刚好过半,通过这一法案不成问题。

  • 标签: “国语” 粤语 官方语言 广州话 广东人 中国
  • 简介:<正>在天台山国清寺大雄宝殿东侧,有一株疏影横斜,生机勃勃的千年古梅——隋梅,据载是智者大师的高足、天台宗第五祖、国清寺第一代座主灌顶大师(椒江章安人)所植,距今已有1300多年.郭沫若、邓拓,均有诗题咏.1988年6月,它又迎来了第一批日本客人——日本立正佼会友好访华团.

  • 标签: 天台山 日本 华团 邓拓 天台宗 法师
  • 简介:精怪信仰是我国民俗信仰的一个方面,也是民众宗教观念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器物精怪属于精怪族群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它是由人造物件幻化而成的自主且具有灵性的生命个体。古代文献中描写的器物精怪具有类似于人的思想、情感、生活等,但它也作祟于人,并遭到人的厌镇和剿灭。器物精怪的特点既来自于原始性宗教思维观念的形塑,也受佛道二教的侵染,并包含着古代文人的创作意识。在统治力量和正统宗教的长期围剿下,器物精怪被异端化,而人们对待器物精怪的态度又彰显了人类自我意识的张扬。

  • 标签: 器物精怪 行为 结局 人类精神
  • 简介:艺品缘于人品,人品成就作品。生活就是从艺,从艺就是修行。让人格艺术起来,去生活、去创作。绘好地图,活出哲学,成为真正的“艺术家”。

  • 标签: 人品 艺品 作品 “家”
  • 简介:铁肩担道义 巨笔著文章──英父子在苏北的文化活动郭静洲,姚长鼎英(1900一1977)原名钱德富,曾用笔名钱杏村,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文学史家和收藏家。他的足迹遍及江淮南北,史不胜书。这里仅仅介绍他们父子在苏北的文化活动片段。英是在...

  • 标签: 文化活动 苏北抗日根据地 阿英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 巨笔 抗日战争
  • 简介:儿童剧的人物形象是戏剧表演的中心,而塑造成功的儿童形象,又以表演儿童的思想感情为核心。对于演员来说,首先要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由于儿童剧的特殊性,一般来说,儿童剧的演员都不是儿童,而是由青年甚至是壮年演员扮演的。由此就给儿童剧演员提出了极大的挑战与考验。本文就《小鸡要飞》剧中饰演“狼”的角色,谈谈创作体会。

  • 标签: 儿童剧 表演创作 “阿狼”
  • 简介:祁连休先生著《中国古代民间故事类型研究》一书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了,全书98万字,分上、中、下三卷(册)。我查阅了《后记》的写作时间,是2004年5月18日,大概这就是先生给出版社交稿的时间吧!从那一天起到现在,

  • 标签: 民间故事类型 中国古代 祁连休 河北教育出版社 孤独 愤怒
  • 简介:追求宏大理论抑或尊重地方性知识,是民俗学研究的'两极'。面对民俗学,特别是美国民俗学在当代的式微,兰·邓迪斯等学者将造成这一现象的主因归于民俗学者专注经验材料的搜集与呈现,而未能有效建构超越日常实践的宏大理论。作为将理论建构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有益尝试,邓迪斯的民俗解析实践启发了民俗学者突破经验世界的局限,以寻找独立民俗现象的普遍意义,并为当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及非遗内具之共享性,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解释框架和认识论范式。在此基础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文化传播即是民俗学理论建设与经验实证相结合的新起点与新方向。

  • 标签: 阿兰·邓迪斯 宏大理论 民俗解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 跨文化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