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0 个结果
  • 简介:采用B3LYP方法在6-31G*基组水平上优化了对位取代吡嗪衍生物的几何构型,利用TD-DFT方法计算了它们的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和电子光谱.结果表明,带有给、吸电子基团对吡嗪衍生物与苯、吡啶相比,也具有很好的共轭性;随着分子共轭链的增长,分子的偶极矩增大,前线分子轨道能级差减小,最大吸收波长发生红移.对于具有相同共轭链的同分异构体,推电子基团与具有给电子性质的共轭链相连,则分子的电荷转移明显,导致偶极矩增大,前线分子轨道能级间的电子跃迁更容易;吸电子基团与具有给电子性质的共轭链相连,情况正好相反,这些结果对分子设计有重要意义.

  • 标签: 共轭 分子轨道 吡嗪 基团 能级 偶极矩
  • 简介:在AM1方法优化的几何结构基础上,用INDO/CI-SOS方法深入探讨硼羰基(B-C=O)螺旋共轭化合物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讨论了硼羰基的不同取代位置对螺旋共轭体系的电子光谱、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的影响.结果表明硼羰基的引入可改善体系的非线性光学性质,随着硼羰基个数的增加,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增大,大入射波长为1064nm时,β绝对值比未被取代的螺旋共轭化合物的β值增大一个数量级,达到13.84×10-40C·m.

  • 标签: 共轭体系 二阶非线性光学系数 羰基取代 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质 电子结构 个数
  • 简介:应用量子化学DVXα方法对钌系氰氯络合物进行了系统的理论计算和解析,确定了相应的稳定几何形态和微观电子结构,为合成、应用和深入研究它们的性能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标签: 钌系氰氯络合物 电子结构 DVXα方法
  • 简介:用ZINDO、从头算和密度泛函理论方法研究荧光素及其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计算结果表明母体双阴离子荧光素分子(1)与单(2)、双(3)取代形成的单阴离子荧光素分子的基态电子结构不同,而且1与2和3的基态和激发态的电子转移方向相反.体系1~3的最大吸收波长依次发生红移,与实验结果相符合.

  • 标签: 荧光素 电子结构 光谱性质 电子转移
  • 简介:采用自洽场离散变分Xa(SCC-DV-Xa)方法对纯V2O5及夹层V2O5的能带结构、态密度、键强度、电子集居数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Li+引入V2O2层间的最佳位置是在双键氧之下(或之上),且靠近层的中心位置,此时它与周围原子间的作用力非常微弱,并且材料的导电性增强,使夹层复合材料Li+注入/脱出具有很好的可逆性和较好的光学性质.

  • 标签: PEO 夹层复合材料 掺杂位置 电子结构 五氧化二钒 锂离子
  • 简介:研究了磺化2,3-萘酞菁锌(Ⅱ)、钴(Ⅱ)在DMF(N,N-二甲基甲酰胺)、DMSO(二甲基亚砜)、乙醇、水等溶剂中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萘酞菁配合物的Q带与相应的酞菁配合物Q带相比,电子吸收光谱红移80~90nm,荧光光谱红移约100nm,荧光强度也显著增加.在金属萘酞菁中引入磺酸基,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Q带发生红移,但是影响不大.对于相同中心金属的配合物,改变溶剂的种类对配合物的电子吸收光谱的Q带影响较大.在金属萘酞菁环上引入一个磺酸基时,在相同溶剂中与无取代萘酞菁相比发生荧光光谱Q带红移,荧光强度增大.但在萘酞菁环上继续引入磺酸基时,荧光强度反而减少.磺化萘酞菁钴比磺化萘酞菁锌有较大的荧光强度.不同浓度下的电子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说明金属萘酞菁有集聚倾向、能形成基激缔合物.

  • 标签: 磺化反应 2 3-萘酞菁锌(Ⅱ)配合物 2 3-萘酞菁钴(Ⅱ)配合物 电子吸收光谱 荧光光谱 磺酸基
  • 简介:提出了双核金属酞菁类化合物催化H2S液相氧化反应的催化电池电子转移机制,即借助于催化剂分子自身歧化所形成的催化电池M(Ⅰ)Pc-PcM(Ⅲ)实现底物(HS-)与分子氧间的电子转移,其反应过程为阴极反应:O2+M(Ⅰ)Pc→O2-+M(Ⅱ)Pc,阳极反应:HS-+M(Ⅲ)Pc→HS·+M(Ⅱ)Pc。这一电子转移过程也是决定整个反应的控制步骤,从而导致催化反应按自由基历程进行。

  • 标签: 双核金属酞菁 催化电池 反应机理
  • 简介:运用G98W程序,采用Lan12dz基组,对茂金属配合物[2,5-(Me3Si)2MeC5H2FeI(CO)2]进行从头算研究,探讨了配合物结构单元的稳定性、分子轨道能量、原子净电荷布居规律,以及一些前线分子轨道的组成特征等.结果表明,标题配合物在能量上可作为结构单元而稳定存在.该结构单元为茂金属配合物的合成、分子组装分析和催化活性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 标签: 茂金属 从头算 电子结构
  • 简介:合成了一系列N-对位与间位取代苯氨基乙酸(RPhG)与Cr(Ⅲ)、Cu(Ⅱ)、Co(Ⅱ)、Ni(Ⅱ)的配合物,测定了磁化率、电导及散射-反射光谱,着重考虑了各个光谱的指派,计算出10D_q、B及β等参数,对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讨论。

  • 标签: 中心离子 乙酸过渡 取代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