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3
46 个结果
  • 简介:针对镍钛(NiTi)合金中的氧含量进行研究,建立了惰气熔融一红外吸收法测定NiTi合金中氧含量的新方法。研究了不同助熔剂、称样量、分析功率、分析时间及比较器水平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确定采用镍做助熔剂,分析功率为4.0至5.5kW,分析时间为30s,比较水平为2的条件对NiTi合金中氧含量进行测定。惰气熔融一红外法测定NiTi合金氧含量相对标准偏差为1.8%,对标准样品的测定结果与标准值基本相符。方法操作简单,分析速度快,能满足生产要求,对工艺研究和产品质量控制具有积极意义。

  • 标签: 惰气熔融 红外法 镍钛合金 氧含量
  • 简介:研究了惰性气体-红外光谱法测定镨钕镝合金中的氧,采用石墨套坩埚和高纯镍篮,在4500W的分析功率下,对0.1g实际样品进行分析,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实验结果表明,样品释放完全,测定结果相对标准偏差(RSD,n=5)为1.9%,以GSBH40104—1996标准样品(ω(O)/%=0.00943)进行加标回收实验,回收率测量结果为95%~108%。

  • 标签: 惰气熔融-红外法 稀土 镨钕镝合金
  • 简介:对脉冲加热-红外吸收法测定钒铝合金中氢的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通过实验对分析功率、称样量和校正标样等测试条件进行了讨论。实验表明钒铝合金中的氢易释放,对于AlV85样品中氢,热提取法和熔融法测定结果一致;但AlV50样品中氢,热提取法的结果略高于熔融法,故实验中选用热提取法测定钒铝合金中氢量。热提取法用0.75g金属锡作助熔剂,于4.0kW分析功率条件下测定钛标准样品中氢来确定氢工作曲线的校正系数,在1.5kW分析功率下测定钒铝合金中氢,测定结果与高频感应-热导法(用5g钢标准样品对氢的测定进行校正)结果吻合。对3个钒铝合金中氢量进行了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为2.2%~6.5%(n=8)。

  • 标签: 脉冲加热 红外吸收法 钒铝合金
  • 简介:红外分析方法是发展较快的一种新型的快速定量分析方法,它具有简便、快速、无污染等特性。采用傅立叶变换近红外光谱法同时对铝土矿中氧化铝、氧化硅、氧化铁、氧化钛和灼烧减量进行了定量分析,得到较满意的检测结果。为铝土矿主要成分的快速测定开辟新途径。

  • 标签: 铝土矿 近红外光谱 定量分析 模型
  • 简介:通过工作曲线法、增量法、回收率实验、重复性实验等研究,验证了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钒铝合金中碳、硫结果的准确度,从而确立了无标准样品情况下测定钒铝合金中碳、硫的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通过测定标准样品并与实际值对照得知方法准确度高,误差小,实用性强。

  • 标签: 红外吸收光谱法 钒铝合金
  • 简介:采用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碳酸钴中的硫,在测定过程中先将样品进行灼烧处理,并选用纯铁和钨助熔剂熔样,解决了水分干扰和样品熔解不完全的问题。方法可以准确测定碳酸钴中质量分数为0.001%~0.01%的硫,加标回收率为98.4%~101.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2.8%~6.3%。

  • 标签: 高频燃烧 碳酸钴 助熔剂
  • 简介:基于阿拉山口口岸重要地理位置,结合进口中亚铜矿和含铜物料情况,按照国别收集阿拉山口口岸进口铜矿和含铜物料样品。利用红外吸收光谱可根据未知物在红外吸收光谱中吸收峰的强度、位置和形状,确定该未知物分子中包含有哪些基团,从而推断该未知物结构的性质,通过优化实验条件,对铜矿和含铜物料进行定性鉴定技术的研究,并建立符合新疆口岸进口中亚国家铜矿产品谱图库,便于快速确定矿产国别及品质源头,防止低含量铜冶炼残渣易名高含量铜精矿进口,危害国家利益。

  • 标签: 红外吸收光谱 铜矿 含铜物料 鉴定
  • 简介:为了满足炼钢碳化硅类脱氧剂中碳化硅的分析,在参照国家标准方法的基础上,通过烧失率、助熔剂选择、线性化考核及精密度和准确度等条件试验,建立了红外吸收法测定炼钢碳化硅类脱氧剂中的碳化硅的分析方法。方法的回收率大于98%,相对标准偏差为0.5%~0.7%,准确度高,误差小,实用性强。

  • 标签: 红外吸收法 碳化硅 脱氧剂
  • 简介:对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法测定仲钨酸铵(APT)中的微量硫含量进行了研究。依据仲钨酸铵的材料性质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方法的分析特点,分别针对样品的前处理、样品称样量、助熔剂的选择及用量、校准物质的选择等做了条件实验。最终得出最佳的实验条件是称取1g仲钨酸铵样品,进行一定的前处理,再加入0.3g纯铁和1.5g钨助熔剂。按照最佳实验方法,对仲钨酸铵中微量硫含量进行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RSD,n=5)小于8%,加标回收率为98%-109%。

  • 标签: 高频燃烧 红外吸收光谱法 仲钨酸铵 微量硫
  • 简介:在国家标准GB/T20126-2006的基础上,讨论了影响测定超低碳钢中碳含量稳定性的几点因素。试样表面碳主要是表面化合碳对测定钢中超低含量碳有较大影响,该部分可通过采用预加热的方式进行消除,同时也讨论了样品制备、坩埚及助熔剂对测定结果的影响。结果显示,严格按照国标GB/T20126-2006所述的预处理方式,可最大程度地减小测定钢中超低碳含量时的波动性。

  • 标签: 红外吸收光谱法 钢中超低碳$吸附碳 化合碳
  • 简介:本文介绍了国内塑料抗氧剂生产现状,市场需求,目前国内抗氧剂品种和产品质量等与国外先进水平仍有较大的差距,因此重点介绍了国内外一些代表性和新开发的抗氧剂品种,并提出发展建议。

  • 标签: 抗氧剂 生产 新品种 开发
  • 简介:抗老化助剂应用是一个老课题,助剂生产商推荐时往往从老化机理、助剂合成着手。塑料加工企业谈论助剂应用时,从加入助剂后制品各指标数据来分析。笔者试图从助剂具备的功能,助剂应用过程中性能的差异来说明如何设计抗老化体系及选择助剂,达到正确认识光稳定剂、紫外线吸收剂和抗氧剂应用的目的。

  • 标签: 农膜助剂 光稳定剂 紫外线吸收剂 抗氧剂 助剂复配
  • 简介:抗氧剂264是产量最大、用途最广泛的抗氧剂品种,本文对抗氧剂264的生产工艺、应用和国内技术进展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 标签: 抗氧剂264 生产工艺 性能 产品标准
  • 简介:金纳米颗粒是近年研究的一种热门材料。介绍了金纳米颗粒主要的制备方法,包括化学还原法,两相法,晶种生长法以及模板法,并总结了金纳米粒子在生物医学、传感器、催化剂、电化学等领域的应用进展。

  • 标签: 金纳米颗粒 材料 制备 应用
  • 简介:介绍一种国内首创的电弧直读光谱仪。该仪器由交/直流电弧激发光源、凹面光栅分光系统、光电倍增管接收器及智能测控系统所组成。研制成功地质样品专用的"交流电弧直读光谱仪"和高纯金属专用的"直流电弧直读光谱仪"可取代1m或2m光栅摄谱仪,省去了光谱相板、洗相及译谱等繁琐的操作程序。在优化的分析条件下,可直接对粉末状地球化学样品及高纯金属氧化物中的多种微量元素同时进行直读光谱测定,具有灵敏、准确、快速的特点,各项技术指标符合所属领域的"国家标准"及"行业规范"的要求。现已有多家使用单位采用"交流电弧直读光谱仪"分析了十几万件地球化学样品中的银、锡和硼等元素,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 标签: 直读光谱仪 交/直流电弧 凹面光栅 光电倍增管
  • 简介:6我国抗氧剂264生产技术进展前面已经提到,我国抗氧剂264的合成路线大都为使用高纯度的异丁烯和对甲酚进行反应,产物经结晶分离提纯后得到产品。和国外大型的生产装置相比,生产规模较小且工艺和设备均较简单,导致产品纯度、原料消耗定额等方面有所差距。为此,有关科技人员根据我国生产实际情况,从不同方面对生产工艺进行研究并取得了相应的进展。现重点简介如下:

  • 标签: 生产技术进展 抗氧剂264 应用 产品纯度 生产工艺 合成路线
  • 简介:按场论中的Noether原理,若一相互作用体系在某一么正变换群下不变,那未由此对称性必导致体系的某力学观察量的守恒性,若此观察量保持恒定,过程将被允许,否则被禁阻,点群对称性相应的守恒量称为点称,它遵守相应的守恒规则——点称守恒.从而轨道对称性守恒原理的本质可被较详细地讨论.本文是作者近几年来用中文发表的一系列论文的综合和补充.

  • 标签: 中的应用 化学中的 原理化学
  • 简介:氨氮是我国水质污染物总量控制指标之一,水体中氨氮排放总量的控制对于水环境的改善具有重大的作用。针对氨氮污染的治理需要有更为准确、有效、快速的分析方法相配合。就近年来水中氨氮的测定方法进行了综述,介绍了实验室方法与在线监测方法的最新进展,比较了各自的特点及其在水环境监测中的应用。相应学科的新成果融入现代分析技术使得氨氮的分析水平有了极大的提高,这将会在今后的水环境污染治理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 标签: 氨氮 在线监测 总量控制 现代分析技术 集成
  • 简介:纳米材料在现实应用中表现出越来越优异的性能,其微结构往往对宏观性能有着重要影响。从正电子湮没技术基本原理出发,结合正电子湮没技术在材料微观结构领域的独特优势,介绍了其在纳米金属、合金以及纳米半导体等材料中的微结构研究工作,阐述了纳米材料微结构对基础学科和实际应用的重要意义。

  • 标签: 正电子湮没 纳米材料 微结构 缺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