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震源动力学中破裂产生地震动在层状介质中传播模拟,是地震学以及地震工程学研究前沿课题之一。本文通过建立精确三维模型,选取具备灵活网格、高精度高效率计算性能谱元法,利用有效抑制伪震荡时间域离散方法——加权速度Newmark方法以及多次透射人工边界条件,进行了SCEC/USGS基准项目中TPV5模型地震破裂过程模拟,得到基于层状介质模型和均匀介质模型(后者采用相同破裂模型)埋深2km震源参数结果。将二者进行对比,并具体分析破裂面位错、地震矩、破裂传播时间、上升时间和地表位移,发现层状介质对破裂过程传播影响较为明显:①层状介质存在整体增加了破裂面上位错,在层状介质模型下计算得到地震矩约是均匀介质模型结果1-3倍,因此认为层状介质增强了地震破裂过程中能量释放;②层状介质存在使得破裂传播至地表速度减慢,并缩短了地表各点上升时间,增强了地表地震动响应;③层状介质对于地表位移有着明显增加作用,同时协同破裂面上初始应力异常区域对位移峰值中心改变有显著影响。④介质分异面附近地震动强烈。对结果进行整理后发现,在具有地下层状介质地区要充分考虑层状介质产生场地效应,否则可能会低估该地区地震危险性。

  • 标签: 动态破裂 谱元法 层状介质 场地效应
  • 简介:本文综述和探讨了数字地球概念起源、内涵及其相关关键技术,以及数字地球对地震科学发展作用和影响

  • 标签: 数字地球 地震科学 信息
  • 简介:本文以1918年南澳7.3级地震对粤东核电乌屿厂址影响烈度调查为例,探讨了重大工程场地影响烈度调查方法。其调查结果不仅为该厂址评定历史地震最大影响烈度提供了依据,也为修定1918年南澳7.3级地震等震线准备了条件。本文所采用方法,将有助于类似的工程场地开展影响烈度调查。

  • 标签: 工程场地 影响烈度 调查方法
  • 简介:以上海浦东机场二期航站楼软土场地为例,应用二维土体模型和一维土体模型分别计算了深覆盖土层地震反应,讨论了古河道对场地地震动参数影响。此外,在二维土层地震反应分析中,进一步对比了基岩面地震波行波输入和一致输入下,场地地震动参数差异。

  • 标签: 古河道 一维土体模型 二维土体模型 基岩一致输入 基岩行波输入
  • 简介:对南北地震带基础数据调查反映出问题总结归类,并通过分析,找出基础数据影响因素,以便今后在收集和更新基础数据时,找到更有效方法和途径。在努力提高基础数据可靠性同时优化数据库,更加方便、及时地进行基础数据库更新维护。

  • 标签: 地震应急 南北地震带 基础数据 影响因素
  • 简介:选取湟源地震台模拟水氡2014~2016年观测数据为研究对象,针对降雨后氡值出现短期低值异常现象进行分析,对氡值与降雨量、取水口流量、取样水温进行对比分析,认为湟源地震台水氡观测值受降雨影响较大。

  • 标签: 水氡观测 降雨 湟源地震台
  • 简介:本文整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几何特征以及从1327年有记录以来6级以上历史地震断层破裂位置和长度。选用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代表断裂区域物理性质,构建了鲜水河断裂3D物理模型模拟强震周期性。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发震有较好一致性,主要表现在:1模拟结果在第二次地震周期之后,明显出现分段现象与鲜水河断裂分段几何特征较为一致;2断裂北西端结构较为简单,地震发震情况也偏单一,在7级以上地震发震之前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此类现象与模拟结果一致;3断裂中段结构复杂,不仅存在分段还有轻度弯曲,模拟结果显示中段地震逐渐减小,破裂长度逐步缩短,并且出现级联破裂现象与历史地震较为吻合;43D模拟结果中,地震破裂区域起始与终止位置大都发生在断层转折区域,特别是在乾宁和康定两处断层出现弯曲位置,这与鲜水河断裂历史地震发震情况十分相似。

  • 标签: 鲜水河断裂 断裂几何形态 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
  • 简介:本文通过对华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完整地震目录按照均匀抽取和非均匀抽取2种原则进行抽取地震,得到了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变化量间经验关系式。结果表明,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得到地震目录遗漏率和b值减小量间呈正比关系;在进行均匀抽取地震时,利用最小二乘法和极大似然法计算得到b值变化较复杂,b值随地震目录遗漏率增加,或为增加,或为减少。同时,在进行非均匀抽取地震时,地震目录遗漏率对极大似然法计算b值影响大于最小二乘法计算b值影响

  • 标签: 完整性 B值 遗漏率
  • 简介:利用Farrell模式,结合烟台海洋洁潮汐,估算了海潮对烟台地倾斜、伸缩仪观测影响量值。有了这一数据,就可以根据烟台海潮观测资料对地倾斜、伸缩仪观测资料进行海潮影响改正。

  • 标签: 海洋潮汐 倾斜仪 伸缩仪 地倾斜 观测资料
  • 简介:本文选取1座简支小箱梁桥,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建立有限元模型,选择与规范反应谱频谱特性一致实际地震记录作为输入进行时程反应分析,在墩、梁之间分别设置普通板式橡胶支座、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比较桥梁纵向和横向地震反应,分析铅芯橡胶支座和高阻尼橡胶支座减震效果,并从周期延长和能量耗散2方面分析减隔震支座减震性能。结果表明,2种减隔震支座均可有效起到减隔震作用,可以显著改善桥梁结构抗震性能。

  • 标签: 小箱梁桥 减隔震支座 地震反应 周期延长 耗能
  • 简介:对地震编目工作中遇到影响地震精确定位台站钟差问题进行了分析。通过准确识别台站钟差并对其原因进行探讨,提高了地震编目产出数据准确性。

  • 标签: 台站钟差 地震定位 观测报告
  • 简介:本文着重从反射波法小应变桩基检测过程中对最终测试结果影响较大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在应力波反射波测桩过程中,影响检测效果几种因素与改进措施。

  • 标签: 低应变 时域 频域
  • 简介:河南省濮阳地区地下热水开采对处于同水层地震观测井—豫01井水位观测产生了严重干扰影响。豫01井水位自1996年9月出现下降变化以来,其水位动态一直受到大家关注。十几年来,地震界专家学者对有可能影响该井水位动态诸多因素逐一进行了追踪研究。认为豫01井自1996年9月至今水位变化与中原油田抽水、注水、采油无关;其补给区降雨量对豫01井水位变化影响不大。经多方调查了解,收集了濮阳地区深度超1000m深井热水开采资料。分析研究认为,深井热水开采是引起豫01井水位下降直接原因。

  • 标签: 豫01井水位 热水开采 水位动态
  • 简介:介绍了西宁地震台水氡测量方法及其影响因素判别及排除,并从氡值变化中提取异常信息,为地震预报提供参考资料

  • 标签: 干扰因素 异常信息
  • 简介:对2012年和2013年浚县地震台测震数据进行了统计。对影响数据连续性原因以及故障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对提高测震数据连续率以及提高测震系统整体工作质量提出建议以及改进方法。

  • 标签: 观测数据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区域精密水准观测路线一般沿道路布设,这将不可避免地出现观测方向性问题。实验数据分析表明,观测路线方向性对成果精度有一定影响,这与复杂观测环境条件密切相关。本文在大量数据统计基础上,从不同角度讨论分析,得到近南北向水准观测精度,尤其是在晴天情况下明显优于东西向。

  • 标签: 精密水准测量 环境因素 方向性 精度
  • 简介:本文对按不同地震设防烈度设计6层典型框架结构,计算了在不同地震设防烈度下土建成本。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在地震设防烈度8度以下,如果将地震设防水准提高一个等级,相应土建成本增加比例小于5.9%,而所增加成本占房屋售价比例小于0.3%。由此,在框架结构土建成本有较小增加情况下,可获得地震设防水准1个等级提高。换一个角度讲,在减少建筑面积很小情况下,可获得房屋抗震设防水准1个等级提高。

  • 标签: 典型框架 设防烈度 土建成本 设防水准
  • 简介:近年来,地震作用下匝道桥表现出较高地震易损性。为建立匝道桥有效约束方式,以减小其地震损伤,本文基于汶川地震中连续梁桥约束方式调研结果,建立了4种不同匝道桥支座约束方式,并以石家庄石环线某匝道桥为例,对比分析了不同约束方式下匝道桥自振特性及地震响应。结果表明:板式橡胶支座具有一定剪切变形能力,可降低桥墩与支座组成体系刚度,有效分散了上部结构地震惯性力,保护了下部结构,但应注意其引起较大主梁位移;固定支座或墩梁固结形式会放大桥墩受力,增加下部结构损坏,不宜设置在高度较矮、刚度较大桥墩上;双层挡块和垫石凹槽分级限位支座具有较好限位能力,并可耗散部分地震能量。

  • 标签: 桥梁工程 约束方式 匝道桥 动力特性 抗震性能
  • 简介:基于美国NGA强震观测数据库中描述场地不同指标,定义了五种不同“基岩”场地类型,得到了相应数据集;同时采用最小二乘法回归得到了世界范围内对应不同“基岩”定义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并研究了不同场地划分标准造成基岩地震动参数衰减关系差异.

  • 标签: NGA强震观测数据库 地震动衰减关系 峰值加速度 反应谱
  • 简介:针对南昌地震台2013年11月16日出现漏电干扰事件,建立了均匀半无限介质地面点电源模型,分析电场数据在近源场和远源场区别,远场可近似为均匀场,近场为不均匀场;对比2种电场观测方式(地电场和自然电场)对漏电源响应,对于南昌地震台此次漏电源,2种电场观测方式数据均表现为干扰产生电场强度大小不一,且方向相反。

  • 标签: 地电场 自然电场 漏电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