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浙江省工程地震研究是浙江省地震局直属事业法人单位,于1994年成立,前身为1988年成立浙江省地震局工程地震研究室。负责并承担浙江省及邻近地区地震宏观调查与震害评估工作,具有建设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其它业务范围涉及基桩检测、振动测试、工程地球物理勘探、建(构)筑物抗震性能鉴定等。

  • 标签: 工程地震 浙江省 研究所 地震安全性评价 地球物理勘探 评估工作
  • 简介:大震年发生评定在地震区划中是一项非常重要工作。但由于大震复发行为复杂性,目前尚未建立合理大震复发模型。本文通过美国地震区划图截断G—R关系模型和特征地震模型组成混合模型,利用活断层地质定量资料(滑动速率、古地震等)评定了大震发生。结合我国地震构造环境特征和资料精细程度,将以上方法加以修正,并选择典型断裂进行了计算,同时还把计算结果与我国第三代、第四代地震区划图进行了比较和分析。

  • 标签: 定量资料 年发生率 截断G-R关系模型 特征地震模型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前身为1951年创建中国科学院地质研究,是国内唯一研究新构造运动、活动构造和现今地球动力作用为主,集构造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空间大地测量、工程地震和地震灾害等多种学科为一体基础性和社会公益性国家级科研机构。2000年科技体制改革以来,

  • 标签: 地质研究所 中国地震局 科技服务工作 简介 空间大地测量 科技体制改革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是李四光教授于1966年邢台地震后倡导组建,1971年划归地震局,1986年2月改建为国家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1998年改为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研究现已被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地壳动力学研究重要基地,是以地壳动力学、地震前兆观测与预报、地震与地质灾害等有关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为主要任务综合性研究

  • 标签: 中国地震局 地壳应力 研究所 科技服务工作 地壳动力学 简介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为中国地震局直属研究,是国家级社会公益性科研机构。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主要科研方向是:开展震源环境、地震过程和震源破裂机理等地震科学基础研究:以地震预测试验场为基地,开展地震数值预测理论与方法研究;开展地震前兆机理研究

  • 标签: 中国地震局 地震预测 研究所 科技服务工作 震源环境 社会公益性
  • 简介: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为中困地震局直属研究,成立于1950年,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30年由中国人自己建立第一个地震台——北京西郊鹫峰地震台。研究现已纳入科技部非营利性公益科研院所系列,是我国固体地球科学研究重要基地,其研究方向涵盖了地震学、地球内部物理学、地磁学和工程地震学4个主要学科。在完成基础科学研究同时,研究还充分利用科研成果和雄厚技术力量,面向社会开展核电站等重大工程地震安全性评价、大中城市地震灾害评估、建筑物抗震鉴定、城市活动断层探测等技术服务和咨询。2003年,为更好地服务于国家经济建设和防震减灾事业,研究以科技体制改革为契机,整合相关学科技术力量,成立了防灾减灾工程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工程院)。工程院为研究下级单位,拥有中国地震局工程建设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甲级资质,是研究面向社会进行技术服务和咨询主要机构。工程院成立以后,充分发挥资源、技术、人才和体制方面的优势,使研究科技开发工作呈现出新发展。

  • 标签: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 咨询工作 科技服务 地震安全性评价 科技体制改革 地球内部物理学
  • 简介:本文主要立足于我国地震多发、震灾严重国情,着眼于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社会公众对地震安全信息服务提出新要求,探讨把防震减灾工作成果转化为公共服务产品,实现从被动救灾到主动救灾创新和转变.以地震安全公共服务为目标,以地理信息技术为手段,为国家防震减灾信息化建设提供先进关键技术支撑,不断提高地震行业应对地震灾害基础信息保障能力,更好地发挥地震行业中各个业务技术系统功能,使防震减灾成果更好、持续地为社会提供服务,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 标签: 地震安全 协同联动 公共服务
  • 简介:汶川地震发生后,人们对地震这种自然现象更加关注,也产生了一定恐惧心理。因此,近期国内发生几次地震谣言事件传播范围更加广泛、危害程度也日益严重。从公众心理角度,对地震谣言产生原因和传播过程进行了分析研究,并提出了以社区为基础进行形式多样地震知识宣传、加强地震谣言处理机制和应急预案建设建议。

  • 标签: 地震谣言 对策 公共危害
  • 简介:西藏地处印度板块与欧亚板块接触带上,是我国强震多发地区之一。1973年7月14日申扎西北7.3级大震后至今已23年无7级以上大震发生,超过本世纪7级大震最长间隔时间。另外,结合其它地震学条件分析,认为西藏喜马拉雅中南地区,尤其是察隅、桑日—申扎与聂拉木是未来1~3年内发生大震危险地域。

  • 标签: 强震原地复发 强震活动周期 强震迁移 地震条带
  • 简介:地壳运动及地震发生原因探讨周友华(湖南省地震办公室)地壳发生构造运动,必然是受到了不平衡力作用。在探讨推动地壳构造运动多种力作用时,首先应当去研究最强大和最现实对地壳作用力.1布格重力异常是产生推动地壳垂直运动动力根本来源地球表面普遍观...

  • 标签: 地壳运动 地壳形变 重力异常 地震发生 塑性形变 塑性流变
  • 简介:本文整理分析了鲜水河断裂几何特征以及从1327年有记录以来6级以上历史地震断层破裂位置和长度。选用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代表断裂区域物理性质,构建了鲜水河断裂3D物理模型模拟强震周期性。模拟结果与历史地震发震有较好一致性,主要表现在:1模拟结果在第二次地震周期之后,明显出现分段现象与鲜水河断裂分段几何特征较为一致;2断裂北西端结构较为简单,地震发震情况也偏单一,在7级以上地震发震之前有6级以上地震发生,此类现象与模拟结果一致;3断裂中段结构复杂,不仅存在分段还有轻度弯曲,模拟结果显示中段地震逐渐减小,破裂长度逐步缩短,并且出现级联破裂现象与历史地震较为吻合;43D模拟结果中,地震破裂区域起始与终止位置大都发生在断层转折区域,特别是在乾宁和康定两处断层出现弯曲位置,这与鲜水河断裂历史地震发震情况十分相似。

  • 标签: 鲜水河断裂 断裂几何形态 速率和状态依赖性摩擦本构关系
  • 简介:继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之后,2010年4月14日我国大陆西部青海玉树又发生了7.1级地震,造成了巨大生命财产损失。值此玉树地震5周年之际,对该区域地震预测研究进行回顾,从地震前兆资料、地震大形势、构造相互作用、应力积累与释放、周边大震影响等方面进行了经验总结和讨论。分析认为地震中长期预测仍将是地震预报和地震短临预报突破口,从大背景判定危险区域,投入监测力度,进而进行小区域研究分析,在震前找到一定前兆信息或者资料积累等仍将是未来努力方向。

  • 标签: 玉树7.1级地震 地震预测 地震前兆
  • 简介:根据陈培善等(1993年)导出峰值加速度、峰值速度和峰值位移与环境剪应力场关系。利用福建省台网数字地震记录福建5个区域(安溪、莆田、厦门海域、惠安海域、晋江海域)101个2~4级中小地震研究了福建及邻近海域地区构造环境应力场变化,并推测出这些地区地震危害性。分析各区地震活动环境剪应力场随着时间、空间变化,显示整个环境应力强度空间分布并不十分突出。

  • 标签: 应力场 环境剪应力场 福建台网 数字地震记录
  • 简介:从横向均匀介质满足基本方程出发,得到视电阻核函数一阶非线性微分方程,通过方程求解,并利用滤波系数法容易得到电阻随深度任意变化视电阻问题。当各层介质电性结构随深度呈指数变化时,还可得到各层之间核函数递推关系,这对实际介质正反演问题都有重要意义和应用价值。

  • 标签: 视电阻率 核函数 滤波系数法
  • 简介:在地震前兆观测中,地震地下流体观测是地震前兆观测重要组成部分。经验提取及震例总结分析在地下流体日常数据分析中起到关键作用,本文从日常资料分析处理运用各种方法中选取了映震效能较好水氡变化分析方法进行探讨与研究

  • 标签: 水氡的基值变化率 水氡滑动变化率 映震效能
  • 简介:介绍南昌数字地震台观测环境改造和观测系统、技术系统建设情况,分析南昌数字地震台建成后对地震事件检测能力,这对指导我省今后数字地震台网建设有着积极指导作用

  • 标签: 数字地震台 观测系统 建设
  • 简介:对2012年和2013年浚县地震台测震数据进行了统计。对影响数据连续性原因以及故障进行了分类和分析,对提高测震数据连续以及提高测震系统整体工作质量提出建议以及改进方法。

  • 标签: 观测数据 影响因素 对策
  • 简介:研究了防空洞里地电阻产S变化与压力、气温、地温和湿度关系,得到户S法探测深度大数据内在质量要比小更好,岩石电阻车具有方向性和年变化,并在一定范围与气温、地温和湿度变化相关性较好。

  • 标签: 地电阻率 现场实验 方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