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26 个结果
  • 简介:本文介绍了应力反射法中所使用的频域分析在判断桩身质量完整性中的优点与不足。

  • 标签: 反射波 时域 频域
  • 简介:本文是根据大量的工程桩基检测实践,分别对桩头缺陷-—松散、浮浆、夹泥、空洞等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给出桩头缺陷对应的时域与频域特征。文中并给出在桩基检测过程对桩头处理应注意的事项。

  • 标签: 桩头缺陷 应力反射波法 时域分析 频域分析 桩头处理
  • 简介:地形条件对局部震害分布有重要影响。本文选择地形起伏剧烈的芦山地区,采用三维谱元法模拟地震波传播。研究了该地区地震动的频谱特征。计算了测线上位于山顶和山谷的台站傅里叶频谱,并研究了各自的谱值和谱值比特征。分析结果表明:山顶包含了较高的频谱;山谷包含了较低的频谱;山顶上的频谱值高于山谷的频谱值;并且地形对水平分量的影响更大。同时,进一步从频谱中提取了峰值放大比和峰值频率2个参数,分析了其在芦山地形中的分布特征。结果显示,山顶对应了较大的峰值放大比和峰值频率,而山谷则对应了较低的峰值放大比和峰值频率。

  • 标签: 地形效应 傅里叶谱值 谱值比 谱元法
  • 简介:每位研究地震地理学及其时间分布的人都注意到了地震活动性迁移的存在,首先发现的是顺岩石圈大断裂分布的震源的“连接”序列。如在其中的北安纳托利亚(其分支穿过亚美尼亚、包括斯皮塔克和基洛瓦坎,甚至有可能穿过伊朗和巴基斯坦),从1939年开始对一连串的破坏性事件进行严密地监视。1968年美国人根据这些事件计算出地震的迁移速度为80公里/年。在地球上的许多地区———南美洲和中国、太平洋列岛下的俯冲带、高加索和亚平宁半岛

  • 标签: 断裂分布 地震台 岩石圈 俯冲带 基洛瓦坎 迁移速度
  • 简介:为测定震源机制及对S射线做切线,描绘出S波波场是很有用的。就单力偶来说,S射线的切线已知是些公共直径同运动矢量相一致的大圆。就双力偶来说,它们的几何要复杂些。本文我们介绍它们的方程及从中导出的一些重要特性。根据这些特性,在极射赤投影图上可直接做出这些切线。对于这组分析,我们给出单力偶情况下,S射线切线的方程及从它推出已知的特性,它表明两种情况下随后的推论是精确的。就双力偶情况,我们还加了一个描绘这些线的极射赤投影绘制过程的附录。

  • 标签: 地震 震源机制 S波射线
  • 简介:基于Sato单次散射模型,利用2007年3月13日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发生在福建省北部地区的45条ML≥2.0级地震波形资料,对福建北部地区尾Q值进行了研究,研究中首先计算各条记录尾4—18Hz间15个频率的尾Q值,并对Q值与频率之间的依赖关系进行拟和,拟和结果为:Qc(f)=(150.34±42.51)f^(0.8214±0.2109)。

  • 标签: 尾波Q值 SATO模型 福建北部
  • 简介:本文根据瑞利测量所得波形的变化特征,分析研究了地基参数对瑞利弥散曲线的影响规律,提出了利用瑞利测试剪切波速的方法。在研究过程中,对瑞利测试技术进行了探讨,并引入了相关分析原理,以消除噪声、系统的非线性以及其它一些人为因素的干扰。最后结合实例,论证该技术用于实际勘探的可行性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和有待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 标签: 瑞利波 剪切波速 弥散曲线 谱分析 相关分析
  • 简介:利用中国数字地震台网(CDSN)兰州台记录的短周期数字地震资料,测定了尾最大振幅与S最大振幅之比r1、尾能量与S能量之比的平方根值r2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在永登主震(19950和天祝-古浪主震(1996)前,r1和r2均出现上升或下降异常变化,且有较大的偏离平均值的异常高值或异常低值出现。

  • 标签: 尾波 振幅比 能量比 P波 S波 数字地震台网
  • 简介:本文记述了厦门市地震局几年来开展电磁观测的情况,以及对各种非震异常信号的识别探索。

  • 标签: 电磁波 前兆 异常
  • 简介:本文针对我台微震仪记录到台湾澎湖岛西南海中的Lg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台湾海峡地壳有低速层的存在并影响S的正常出现,这时利用Lg震相,可以帮助我们定出比较可靠的震中距离。

  • 标签: 台湾海峡 低速层 LG波
  • 简介:本文着重从反射法小应变桩基检测过程中对最终测试结果影响较大的几个方面进行分析。介绍了在应力反射测桩过程中,影响检测效果的几种因素与改进措施。

  • 标签: 低应变 时域 频域
  • 简介:本文针对国家台网速报面震级测定时间偏长和中深源地震震级速报有一定偏差的问题,采用IASPEI推荐的宽频带体震级mB及宽频带P矩震级MWP对2009-2013年国家台网地震速报的大震进行了对比分析.对于经过转换成MW后的mB和MWP震级来说,其结果均与我国速报地震发布的震级M有一定的偏差,一般表现为偏小.其中,对于6.0-6.9级地震,mB偏差相对较小,但离散度相对较大(整体偏差要比平均偏差大不少);对于7.0-7.9级地震,MWP偏差相对较小;而对于8.0级以上地震,由于震级饱和等原因,mB偏差较大,但MWP偏差相对较小,一般主要表现为偏小.总体来说,MW(MWP)的稳定性要比MW(mB)更好一些(线性回归的相关系数更大,标准误差更小).对于综合mB和MWP震级来说,由于采取分段平均的方法,结果的稳定性有了一定的提高,但较大地震仍以偏小为主,如果在综合震级MP,上加0.2,则可以得出与M震级较为接近的结果.通过MW(mB)、MW(MWP)、MP(M)、M与MW(GCMT)的对比,可以验证综合标准震级MP(M)和国家台网速报震级M具备一定的可信度,而MP(M)可作为P快速测定的震级,所以用MP(M)作为大震速报初报震级,在某种程度上是可行的.

  • 标签: P波震级 体波震级mB 宽频带P波矩震级MWP 标准震级M
  • 简介:利用小变换和多尺度分析原理,对周至井、三原井7年的水位日均值序列进行了分析,将周至井、三原井水位资料中的不同周期成分进行了有效分离,小变换分解结果能够更直观和显著地反映地震活动,特别是印尼8.7级、汶川8.0级特大地震及其中强余震异常显示明显。对甘东南地区的5级以上地震也有较明显的前兆反映,表明小渡分析在处理和分析水位资料方面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 标签: 小波分析 井水位 多尺度分析 前兆异常
  • 简介:利用大柴旦数字地震台记录的2008年6.3级和2009年6.4级的数字地震资料,系统地分析了大柴旦地震序列尾Q值随时间的变化,着重分析了尾Q值在强震前的短期变化特征。结果表明,Q值在大震前后有较明显的变化,基本趋势是震前Q值增高,震后降低。

  • 标签: 地震波衰减 地震序列 尾波 Q值 大柴旦地震序列
  • 简介:本文在简要介绍天然源与人工源瑞雷面勘探基本原理、数据采集和资料处理方法的基础上,结合3个不同场地的探测实例,阐述了天然源和人工源瑞雷面方法在浅部速度结构探测中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根据不同的场地条件和探测目的要求,分别采用天然源、人工源瑞雷面方法提取瑞雷波频散曲线,再用遗传算法反演得到工程场地浅部地层横波速度结构的技术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该方法对于类似工程的浅部横波速度结构探测具有经济适用、简便快捷的优点。

  • 标签: 天然源和人工源 瞬态多道面波分析 空间自相关法 浅部速度结构
  • 简介:平安电磁东西向数据在2008年汶川8.0级地震、2010年玉树7.1级地震前都有明显的高脉冲反应,因此统计了1993年平安电磁仪器架设以来的观测数据变化与地震的对应情况。根据震级和震中距的约束条件选取了12次6级以上地震,发现其中在8次强震前有明显的异常现象,说明该测项在青藏块体北部地区6级以上地震前有较好的异常显示。

  • 标签: 青海 电磁波数据 强震 前兆异常
  • 简介:本文分析了台湾恒春海外的一次地震的记录波形的P的主要特征。首先对其首波PN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其线性关系较好,计算出的速度值与华南地区近震走时表中所用的地壳模型中的速度值一致。其次对其PN的续至进行分析,发现该处的地震其射线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明显与没有穿过台湾岛的不同,即没有穿过台湾岛的地震记录波形中首波震相之后明显存在有另一组震相,而穿过台湾岛后的地震记录波形则没有或不明显。该组震相最明显特征是它与首波的到时差随震中距的加大而减小,据此,作者认为它可能是一组,即地壳内的双程反射,表明该处有低速层存在。分析结果表明,台湾海峡南部即福建省的东山海外地区及泉州、漳州、永安地区的下方有一低速层存在。

  • 标签: 地震射线 震相特征 低速层
  • 简介:针对10种不同坡角的凸起地形,采用基于透射边界的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研究了局部凸起在SV斜入射时,地震动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和反应谱谱比随入射角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地震波以一定的角度斜入射时,地表大部分观测点的峰值加速度放大倍数大于垂直入射的情况;(2)在计算模型宽高比一定的情况下,最不利入射角度与坡角有一定关系,且地表最不利位置随坡角增大由凸起台地边缘向中心移动;(3)入射角度对凸起地形地震反应谱特性的影响十分显著,不但影响谱比的幅值,也影响谱比曲线的形状,斜入射时各关键节点大部分周期点的谱比值大于垂直入射,入射角度对反应谱中的高频成分影响较为显著,而对长周期成分影响不大。

  • 标签: 凸起地形 斜入射 地震动特性 有限元-有限差分计算方法
  • 简介:本文利用福州电磁观测资料,对给定时段内、范围内的闽台地区地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福州电磁异常与地震的相关系数,探讨福州电磁异常信息的映震效能,为今后利用电磁观测资料异常信息进行临震预报提供科学的依据。

  • 标签: 电磁波观测 震前电磁波异常信息 临震预报
  • 简介:基于大圆弧假定,利用傅立叶-贝塞尔(Fourier-Bessel)级数波函数展开法,给出了含圆弧形沉积的楔形空间对平面P的散射解析解。为方便构造地表面引起的散射场,本文利用2个大圆弧面来模拟地表面,由连续性边界条件建立方程并求解得出该问题的解析解。算例结果表明,楔形空间沉积附近地表的动力响应特征依赖于入射频率、入射角度、沉积内外介质特性与楔形夹角等因素,且位移放大效应较半空间情况更为显著。

  • 标签: 楔形空间 圆弧形沉积河谷 平面P波 散射 解析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