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
35 个结果
  • 简介:分秒必争的地震速在防震减灾工作中是非常重要的。本文进行了模拟测震地震速与数字测震地震速的对比,总结分析了两者的差异。对地震速工作的不足之处提出了看法.对以后地震速的改进、提高作出初步的设想。

  • 标签: 地震速报 模拟测震 数字测震 设想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福州、小陶地震的波形记录及各种定位参数,总结了该地区的震相特征和各台的震级情况,结合地震速的规程,提出了对这两个地区地震速的建议。

  • 标签: 震相特征 地震速报
  • 简介:本文介绍了“地震速评比”的重要性及“地震速评比”软件的研制及使用效果。认为用该软件进行速评比可使评比结果更公正、准确,评比工作效率也可以大大提高。

  • 标签: 地震速报评比 软件 结构化程序
  • 简介:本文根据我国地震监测台网的发展趋势,提出了区域数字地震台网实时速系统的发展目标,着重研究了实现这一目标应解决的实时数据流接收、震相自动识别、震相可靠性处理、实时地震定位、震相到时等值线实时绘制、地震震级的实时计算、地震动强度分布图的实时绘制等问题。我们编制了一套实时地震速软件,实现了上述功能,并用福建数字地震台网记录的2000至2004年网内ML≥2.5共69个地震事件进行软件功能检测,结果表明网内地震三要素的速能力,由目前的8分钟左右缩短至30至50秒;与月报目录相比,99%的地震震级误差小于0.2级,1%的地震震级误差在0.3至0.4级;97%的震中误差小于5公里,3%的误差在5至10公里,完全满足地震速的要求。此外,通过实时仿真技术,系统还可给出实际观测到的PGA、PGV、PGD等值线图,这可为应急救灾确定重灾区和有感范围提供帮助。

  • 标签: 地震速报 实时仿真 地震自幼定位
  • 简介:本文通过系统地分析台网正式运行以来记录到主要的网内、网缘、网外地震的各种震相特征和定位参数,总结研究各区的震相特征、台站记录状况和震级的误差,力争提高台网地震速的速度和精度。

  • 标签: 震相特征 定位参数 地震速报
  • 简介:本文通过分析南投、台中地震的波形记录及各定位参数,总结出该地区的震相特征和各台的震级情况,结合地震速的规程,提出了对这两个地区地震速的建议。

  • 标签: 震相特征、地震速报
  • 简介:本文指出了福建微震仪地震台网在地震速和编目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问题产生的可能原因;着重阐述了闽台两地区速度模型差异大是造成福建地震台网定位台湾地区震中误差的主原因;最后提出减少震中定位误差的改进办法。

  • 标签: 地震速报 地震编目 速度模型 定位误差
  • 简介:1999年9月21日台湾省南投县发生了7.6级的强烈地震,当时正好我当班,在地动房摇的情况下,加上这次地震的特殊性,将S波分的较向后,使地震“三要素”中的震中位置有误差,现将这次主震的分析过程做一总结。

  • 标签: 偏移 误差 压缩 特殊震例
  • 简介:随着Internet和无线接入技术的迅猛发展,计算机与网络技术被越来越多的应用于生产和管理领域.因此,各种监控管理系统也就应运而生了.重点介绍通过手机群呼发送短信的方式传输地震信息过程,并简单介绍了地震信息群呼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分析了手机群呼短信信息服务软件的使用方法.

  • 标签: 短信信息 群呼 GSM网
  • 简介:本文重点介绍由福建省数字遥测地震台网自编的地震速操作平台软件中的七个子程序及其主程序对提高地震速速度的作用,同时也详细阐述实现该软件的几项关键性技术。

  • 标签: 程序 地震速报 操作平台
  • 简介:通过分析陕西省现有强震动台网在汶川8.0级地震中所起到的作用和存在的不足,以及对照国外地震烈度速建设经验,研究陕西省地震烈度速系统建设的关键问题,从台网密度、通讯传输、建设成本三个方面提出合理建议。

  • 标签: 地震烈度 区域地震台网 陕西省
  • 简介:1997年1月21日~1999年2月28日,伽师发生了Ms≥4.0级地震106次。通过分析对比速和编目震级资料,发现速震级偏差较大。应用线性拟合结合偏差分析的方法,对伽师震群速震级进行了校正。通过对校正前后的结果比较以及T假设检验,其效果相当理想

  • 标签: 速报震级 编目震级 线性拟合 震级偏差
  • 简介:着重介绍了高台地震台用数字地震资料进行大震速工作的经验和方法,以期与同行交流,共同做好大震速工作.

  • 标签: 高台 大震速报 经验
  • 简介:本文介绍了2014年2月12日新疆于田7.3级地震的背景及当前灾情获取的主要途径,分析了Android平台的灾情速系统的架构与设计,以及客户端各个模块的功能

  • 标签: 中的应用 于田地震 地震中的
  • 简介:为了研究地震活动的时空复杂性,采用地震活动数据构造了一种加权复杂网络模型,并研究了网络的拓扑和边权结构。结果显示,地震加权网络的节点强度分布及边权分布均具有幂律分布特征,网络的含权团簇系数和平均最近邻度显示地震加权网络具有伴随着边权重-拓扑相关性的分等级的组织结构,团簇熵的计算结果表明,大地震的网络拓扑结构更有序。地震加权网络的动力学演化揭示了在大地震前后一段时期的网络拓扑结构表现出明显的异常。这些结果表明,地震活动显现出一种内在相互作用的网络动力学行为。

  • 标签: 地震活动性 地震复杂网络 复杂系统 网络拓扑结构 网络动力学行为
  • 简介:宁夏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信息服务分项项目组作为整个网络系统集成组,在信息网络系统的建设过程中,依据不同地震观测项目对信道速率、连续率、实时性、网络延时等通信要素的不同要求,考虑到不同节点的基础通信条件的差异,在采用平面星型网络拓扑结构作为总的通信策略的同时,实地考察、科学分析、统一规划、综合布局,对不同类型的节点分别采用不同的通信信道组合策略作为节点的接入方式,采用以OSPF为主要路由协议的多路由协议集成,全面解决了宁夏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的整体通信和路由融合问题,同时也为其他观测项目的数据传递和汇聚提供了可靠的通信网络平台。

  • 标签: 平面网络 SDH CDMA GPRS 路由融合
  • 简介:对2005年3月6日台湾宜兰海域6.1级有感地震的速情况进行总结,并对其地震特征进行了初步分析。

  • 标签: 速报分析 震相特征 震源机制
  • 简介:针对传统震害预测方法逐栋抽样计算建筑物抗震性能的不足,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蚁群聚类径向基(ACCRBF)网络模型的建筑物震害预测方法。依据不同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多层砖房的实际震害资料,对模型进行训练,在模型的输入和输出之间建立映射关系,并利用这种映射关系对未知样本进行分类,实现对多层砖房的震害分析和预测。模型的输入为反映结构的震害影响因子,输出为给定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下结构震害等级。研究表明,基于ACCRBF网络模型的多层砖房震害预测结果与震害实例基本吻合,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 标签: ACCRBF网络 多层砖房 震害预测 震害因子 破坏等级
  • 简介:地震现场的通讯环境极为复杂,公共的网络接入模式在地震时往往很难保证现场与后方指挥中心之间的实时文件传输和视频通信。本文根据地震带来的破坏程度的不同,针对地震现场的具体通信情况,以及地震应急工作中现场网络通信的需求,提出多项确保地震现场局域网络和后方指挥中心之间通信畅通的解决方案。

  • 标签: 地震应急 现场 网络传输
  • 简介:通过对青海省地震局已建成的互联网络中存在的若干问题,提出对现有网络进行优化和改造的思路,旨在提高网络的传输性能和工作效率。

  • 标签: 网络 服务 优化 青海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