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1
14 个结果
  • 简介:阿尔泰山南缘可可勒铅锌成矿带主要由麦兹、克兰、冲乎尔3个泥盆纪含矿火山沉积盆地组成,产于陆缘裂谷带内侧(近陆一侧),下泥盆统康布铁堡组上亚组流纹—英安质火山沉积建造是主含矿层位。按特征矿物组合的不同可分为块状硫化物型、磁铁硫化物型和萤石方铅矿型3个矿化类型。含矿盆地中规模较大的矿床产于断陷深度大、火山活动强烈的次级火山洼地中。铅锌矿化空间上具有南北分带、东西分区的分布规律性,时间上具有较明显的演化性,由早到晚(层位自下而上)典型的演化序列为:Fe→Fe、Pb、Zn→Pb、Zn、Ag→Pb、Ag(F,Ba)。不同级别的构造控制了不同级别的矿化,构成了构造控矿系列

  • 标签: 阿尔泰山南缘 可可塔勒 铅锌矿带 成矿规律
  • 简介:本文旨在介绍安徽淮北地区多细胞交织藻的属、种特征,及其在地层对比与丝状藻演化方面的意义。

  • 标签: 淮北地区 晚前寒武系 交织丝藻
  • 简介:对新疆乌恰县村下侏罗统莎里什组孢粉植物群的研究,共发现孢粉22属26种,植物化石12属15种。根据这些孢粉化石建立了一个孢粉组合,命名为Cyathidites-Classopollis组合,再根据侏罗纪的标志植物锥叶蕨(Coniopteris)的存在,将莎里什组的时代确定为早侏罗世,为乌恰地区早侏罗世生物地层提供了可靠依据

  • 标签: 乌恰 早侏罗世 莎里塔什组 孢粉 植物
  • 简介:喀拉格南变质核杂岩位于东天山地区中天山古陆中,为大陆边缘型变质核杂岩构造,该核杂岩原为EW长椭圆形,后被断裂破坏现呈半圆形,变质核杂岩由内核、滑脱系、盖层三单元构成,内圈为内核,由喀拉格岩群片麻岩和同构造侵入体组成;中圈为滑脱系,由喀拉格岩群片麻岩、兴地格岩组片岩和长城系星星峡岩群变碎屑岩组成,发育叠瓦状剥离正断层,与内核之间为主剥离断裂;外圈为盖层,由下石炭统雅满苏组组成,喀拉格变质核杂岩构造时代为晚泥盆世—早石炭世。

  • 标签: 喀拉塔格 变质核杂岩 内核 滑脱系 盖层 剥离断裂
  • 简介:奥陶纪时期,中地区发育生物礁、丘和滩等不同类型的碳酸盐岩建隆.生物礁丘发育层位主要集中在上奥陶统.中地区的礁滩相包括灰泥丘、生物礁、粒屑滩和地质异常体等4种类型,沉积古地理、构造作用、陆源碎屑物注入和海平面变化是控制生物礁发育的主要因素.中地区生物礁的分布环境主要有2个相带:一是台地内,尤其是半局限台地与开阔台地的转折处或台内缓坡上,如塘参l井、中23井上奥陶统的生物礁;另一个是台地边缘,如中45井-中44井-中24井一带为台缘外带,以发育中高能粒屑滩和骨架礁组合为特色,而大致在中35井-中12井-中15井-中16l井一带为台缘内带,发育中低能粒屑滩、灰泥丘及障积礁组合.

  • 标签: 塔中地区 奥陶系 生物礁 异常体 台地边缘
  • 简介:辛格尔一带的前震旦纪古老变质岩系为一系列的变质核杂岩。其内核由早—中太古代古陆核组成,外核为晚太古代、古元古代、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早期变质岩系构成的多层次构造增生楔,并有多期剥离断层配套。新元古宙代晚期震旦系为盖层。它是地壳多期伸缩构造的产物。变质核杂岩体是一个有利于成矿的构造体系。辛格尔变质核杂岩构造是一个对有色和贵金属等矿产成矿的有利构造

  • 标签: 辛格尔 变质核杂岩 增生楔 剥离断层 滑脱系 盖层
  • 简介:却勒格韧变形带位于新疆东天山却勒格一带,构造上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中的准南陆缘活动带.变形带由下石炭统干墩组组成,为一套糜棱岩化火山岩、火山碎屑沉积岩.带内向南陡倾的片理极为发育,片理面上广泛分布方向各异的透入性拉伸线理,形成构造动力变质片岩.动力变形变质岩磁化率各向异性度P≥1.10以上,磁面理很发育,F值最高可达1.23,磁化率椭球扁率E>1,磁椭球的形状因子T>0.X光岩组分析显示:构造岩的绿泥石和绢云母发生明显的定向,组构对称.根据区域对比,却勒格韧性变形带是中天山秋格明什-黄山巨型韧性挤压带的一部分,属其北部边缘过渡带范围.与邻区小热泉子铜矿和土屋铜矿具有相似的地质构造条件和成矿环境.其作为区域巨型韧性挤压带的一部分,起源于东天山觉罗格晚石炭世碰撞期共轴挤压造山作用,属共轴应变韧性挤压带,应变类型属压扁应变.

  • 标签: 东天山 变形带 韧性变形 变形变质 成矿环境 动力变质
  • 简介:依迈克-西克西韧性剪切带位于昆盖山北缘大断裂以南,木吉河断裂以北地区.从区域地球化学环境上看,昆盖山早石炭世火山岩以Cu、Au、Ag、Co、Ni、V、Ti、Cr元素相对富集,其成矿元素组合为Cu、Au、Zn、Ag等,有形成Cu、Au矿床的地球化学背景[1].区内岩浆活动以海西期为主,火山活动比较强裂,具有"双峰"态火山岩组合特点,产在卡拉更推覆体前缘的韧性剪切带为Au元素的活化迁移与富集提供了热动力与富集空间,表明该韧性剪带与区内金矿形成具有密切的关系.

  • 标签: 控矿特征 变形构造 岩浆岩 地质特征 金矿 成矿作用
  • 简介:长期以来对吐-盆地及其周缘地区早二叠世构造环境的归属存在较大异议.通过对盆地早二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一步厘定了火山岩的产出环境.研究表明,区内火山岩以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流纹岩为主。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大部分玄武岩相对MORB强烈富集LILE和LREE,HFSE适度富集.Th/Ta比值>5.Ta、Nb的适度亏损和陆壳的混染有关,少量玄武岩带有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与造山期后伸展环境下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合区域地质特征及邻区研究结果,认为吐-盆地早二叠世火山岩为造山期后伸展背景下裂谷环境的产物.

  • 标签: 早二叠世吐-哈盆地 火山岩 地球化学 造山期后
  • 简介:新疆阿吾拉勒山—带大拉军山组火山岩是陆缘弧构造环境,通过研究,测区火山岩具高K、高Al和低碱、低Ti的特点;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组成与典型火山(岛)弧环境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组成一致;稀土总量97.89×10^-6~222.87×10^-6,平均含量为140.71×10^-6,具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富集特点;各种构造环境判别图解表明,大拉军山组火山岩位于靠大陆边缘的岛弧区,大拉军山组火山岩记录了西天山阿吾拉勒地区在早石炭世处于板块俯冲碰撞环境的重要信息。

  • 标签: 西天山 阿吾拉勒 大陆边缘弧 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 地球化学
  • 简介:新疆库鲁克格阔克苏地区基性岩墙群由一系列北西向延伸的辉绿岩岩墙组成.测得辉绿岩^3He/^4He值为2.03×10^-7.1×10^-7.明显大于放射性成因的^3He/^4He值,远远小于地幔的^3He/^4He值.^40Ar/^36Ar值变化范围为803~1214,表现出明显的相对于空气的^40Ar过剩,^40Ar/^36Ar初始值为507.辉绿岩He、Ar同位素特征是原始地幔和放射性成因源或地壳源的混合结果,它可能与塔里木、天山构造带发育的早二叠世裂谷作用有关.同时也暗示,上述地区的裂谷作用可能受到更深层次的构造活动的控制.

  • 标签: 地壳 地幔 岩石 稀有气体同位素 基性岩墙群
  • 简介:沙雅西—轮台地区卡普沙良群亚格列木组为一套棕红色陆相碎屑岩沉积,包括冲积扇、辫状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和砾质滨岸等沉积体系,多呈扇形。岩性较粗,通常具有较高的原始孔隙度,是有利的油气储集体,按储层的好坏可分为4类储层区。

  • 标签: 沙西—轮台地区 亚格列木组 沉积相 储层评价
  • 简介:塔里木坂块演化过程可以划分为:前寒武纪陆核增生-地块形成,早古生代边缘裂解-开合拼贴,晚古生代裂谷叠加-板块统一,中新生代盆山耦合-地貌定型4个阶段.而它的边缘部分则经历了新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的陆核增生和相邻洋壳的消亡几个阶段.并且由于地壳发展的不均衡,形成了一些裂谷和裂陷槽.卡兰古MVT型铅锌矿床位于塔里木地块的西南缘-西昆仑造山带与塔里木板块交接部位的晚古生代乌依格-库尔良裂陷槽北段,属于西昆仑地区库斯拉甫-他龙铅锌成矿带的一部分,是区内最重要的、最典型的MVT型铅锌矿床之一.通过对该矿床野外考察和综合室内测试、岩矿鉴定研究分析,认为卡兰古铅锌矿是一种碳酸盐岩容矿的低温热液型矿,其成矿地质背景、控矿岩石、矿物组合、矿石结构构造等,均与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极为相似;该矿床的成矿机制可能是由于深层流体与油田卤水两种不同性质流体的混合而形成的.特别是通过对木、卡兰古等铅锌矿区的矿物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矿物流体包裹体类型简单,多为液相,成矿流体是具有低温、高盐度、高密度等特征;与此同时还富含Ca2+、Mg2+、Na离子及有机烃类物质和硫化氢气体的热卤水.这些特征均与北美典型的密西西比河谷型铅锌矿非常相似.它代表了塔里木西南缘该类型铅锌矿的成矿机制.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之中,没有地幔物质成分的参与.在成矿作用过程中,成矿金属(铅锌)以硫氢配合物形式迁移.喜马拉雅期逆冲推覆褶皱作用所引发的大规模热卤水运移、循环,导致了矿物质的进一步富集、沉淀.

  • 标签: 成矿作用 塔里木盆地 铅锌矿床 成矿流体 成矿机制 热卤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