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分类
/ 25
500 个结果
  • 简介:四川老盐边地区内晋宁期岩浆岩十分发育,从基性—中性—酸性的各类侵入岩体达30余处,出露面积大于200km^2,年龄910~775.6Ma。侵入岩发育了辉长岩→闪长岩→石英闪长岩→花岗闪长岩→二长花岗岩→斜长花岗岩→碱长花岗岩系列,岩石具较典型的高硅富钠贫钾特征。根据冯艳芳、邓晋福等TTG岩套分类命名方案,区内中酸性岩类主要为英云闪长岩,少量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对比已有研究结果,该火成岩组合属活动大陆边缘弧(科迪勒拉型)的火成岩组合,应形成于前震旦纪原特提斯大洋俯冲作用的构造环境

  • 标签: 岩石组合 TTG岩套 构造环境 盐边地区
  • 简介:淮北平原是黄淮海平原的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商品粮、油、棉生产基地之一。灌溉水资源环境直接关系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民的生活。依据目前淮北地区,水环境的现状工农业可持续发展对灌溉水资源环境的要求,从:1.灌溉水资源状况;2.灌溉水的有效利用率;3.区域地下水均衡;4.水污染等4个方面,探讨了淮北平原灌溉水资源环境的潜在危机,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 标签: 灌溉水资源 水污染 危机 淮北平原
  • 简介:本文介绍了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发展趋势,得出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问题正逐渐减少,整体向好的方向发展。总结了矿山环境治理工作的成效和不足,指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为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提供了基础资料。

  • 标签: 矿山地质环境 灾害 治理 趋势分析
  • 简介:环境影响评价是确保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的重要环节.传统环境影响评价(EIA)有很大的局限性.地理信息系统(GIS)以其强大的图形与数据处理功能在EIA上的应用,显示了其巨大的优势,介绍了在其基础上提出的数据库、模型库、方法库与GIS相结合的环境影响评价信息系统结构框图.在国内外学者对GIS在环境影响评价研究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又对GIS在EIA中的研究前景做了展望.

  • 标签: 环境影响评价 EIA 环境保护 GIS技术 重要环节 地理信息系统(GIS)
  • 简介:云南省昆明市东川拥有悠久的矿业开发历史。建国后随着东川矿务局成立,拉开了东川铜矿大规模开发的序幕。东川的现代矿业在为新中国建设做出贡献的同时,加剧了矿山地质环境的恶化,地质灾害频发,泥石流、崩塌、滑坡和地面塌陷等威胁矿区周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矿山采冶严重影响矿区周边人居环境和生产环境。通过系统分析东川地区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阐明了东川矿山环境的深层次原因是东川的矿山和铜矿长期开采历史,问题根源是长期以来形成的单一矿业经济发展模式,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防治思路和措施,东川需要通过实施矿山地质环境治理项目等废弃地生态恢复的一系列措施,使区内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趋于合理,生态环境保护监管能力得到加强,自然资源破坏和生态环境退化趋势得到遏制。

  • 标签: 东川 资源枯竭 矿山地质环境 防治
  • 简介:新疆卡姆斯特调查区煤炭资源储量丰富,在总结调查区1:5万煤田地质填图工作基础上,结合区域地质钻探资料,对该区含煤地层特征成煤沉积环境进行研究。区内含煤地层主要为早、中侏罗世八道湾组和西山窑组,沉积环境以辫状河-辫状河三角洲-浅湖相为主。全区可采煤层为西山窑组B1煤层,发育于辫状河三角洲平原,该组地层含煤性较好,煤层厚且稳定。

  • 标签: 准噶尔盆地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八道湾组 西山窑组
  • 简介: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已引起世界人民的重视和关注,环境保护也越来越被提上研究工作的重要议程,环境生物技术对解决严峻的环境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文综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的产生发展、研究现状、发展展望.

  • 标签: 环境保护 环境生物技术 环境污染 EBT 环境工程技术
  • 简介:水是生命之源。水资源是最普遍也是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自古以来,人类在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水资源的认识和利用也不断得到深化。如水电站的建设、水利设施在农业上的应用、水上运输业的发展等。然而,随着工业化生产的飞速发展,人们发现,水资源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今水资源正不断遭到破坏。如何保护和利用水资源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问题。现就航道治理工程与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对水环境的影响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 标签: 航道治理 水资源 综合利用 水环境
  • 简介:对四川青川县鹰咀山花岗岩岩体进行了系统的地球化学研究,重点讨论了岩体的岩石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构造环境。该岩体SiO2含量变化范围67.50%~70.21%,A/CNK值在0.77~1.05。为硅饱和类型,部分铝过饱和类型,属准铝质至过铝质花岗岩。稀土元素总量为206.44~412.63×10-6,轻重稀土分异程度差别较大(La/Yb=36.59~53.48),稀土元素配分曲线呈右倾型,弱负Eu异常(δEu=0.67~0.84),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Sr、Ba、K,亏损高场强元素Ta、Nb、P、Ti,与正常壳源钙碱性花岗岩相比,显示出更高的Mg#(多数>45)和Sr/Y比值(30.25~64.85),表明鹰咀山岩体为较高分异的I型花岗岩,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可能是底侵的幔源岩浆与下地壳熔融产物混合的结果。

  • 标签: 过铝质花岗岩 地球化学 构造环境 青川县
  • 简介:塞拉加兹塔格群主要分布在柯岗断裂以东阿喀孜达坂-苏皮克牙一带,是塔里木南缘铁克里克陆缘地块的重要组成部分。主体为一套双峰式火山岩夹少量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石英角斑岩、角斑岩组成。采用LA-ICP-MS方法测定锆石U-Pb年龄值(841.6±2.1)Ma,反映其时代为青白口纪,代表塞拉加兹塔格岩群原岩生成年龄。从火山岩的沉积学、地球化学特征综合分析,火山岩形成于板内拉张后期近洋壳的陆缘裂谷构造环境

  • 标签: 西昆仑 塞拉加兹塔格岩群 地质特征 构造环境
  • 简介:在新疆阜康沙漠绿洲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中应用了"资源1号"卫星遥感数据.利用ERMAPER等遥感图像处理软件,对"资源1号"遥感卫星数据CB和同一调查区的TM数据进行处理对比研究,评价了"资源1号"卫星数据的应用效果.实践表明:"资源1号"卫星CCD相机数据几何精度、空间分辨率能够满足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工作的需要,部分可替代TM数据,在沙漠绿洲生态环境与生态建设及其它应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潜力.

  • 标签: 资源 生态建设 新疆 生态环境 遥感卫星 TM数据
  • 简介:大同盆地自形成以来,学者们对其西南部的朔州拗陷盆地的第四纪地层特征、气候环境变化研究甚少.通过对大同盆地朔州市区实施的两个地质钻孔和收集的钻孔资料分析,结合22个土样的电子自旋共振光释光测年结果,对研究区晚第四纪地层时代进行了划定,厘定了上、中、下更新统的地层界线.研究表明,区内上、中更新统以河流、洪积相沉积为主,下更新统以河流、湖相沉积为主;通过对12个样品的孢粉测试结果,揭示了研究区早更新世晚期以来的气候环境演变特征.在早更新世晚期和晚更新世晚期气候湿度相对较大,其余时期气候偏干,同时从早更新世晚期开始,朔州盆地内古湖泊开始收缩;最终建立了晚第四纪地层剖面,对本区地层划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 标签: 晚第四系 地层划分 古环境分析 钻孔 大同盆地朔州地区
  • 简介:在东天山地区晚石炭—早二叠世俯冲-增生造山过程中,形成了大量镁铁-超镁铁岩石以及大量Cu-Ni-PGE矿床,包括土墩-黄山-镜儿泉—带大量铜镍硫化物矿床,构成了我国重要的内生金属矿床富集区和后备矿产基地,这些矿床形成于岛弧环境,为古亚洲洋俯冲增生的产物,并非形成于碰撞后伸展环境

  • 标签: 东天山 晚古生代 俯冲-增生 成矿作用
  • 简介:两淮地区已发现储量可观的煤层气资源,阜阳地区煤成气资源量约为1200亿方,因此有必要对阜阳地区邻区的聚煤环境和聚煤规律进行研究。本文系统阐述了阜阳地区邻区煤系地层特征和煤系地层的沉积环境,对阜阳地区邻区的聚煤规律进行了探索性研究,归纳出阜阳地区可能的三种聚煤模式。

  • 标签: 聚煤环境 聚煤规律 聚煤模式 阜阳 煤层气
  • 简介:通过对区内岩性、沉积构造、古生物、地球化学特征以及对区内沉积相、沉积旋回、沉积模式等沉积环境的初步分析,认为研究区含煤建造形成于潮坪~泻湖沉积体系,由湖泊相、泻湖相、潮坪相、泥炭沼泽相组成。区内稳定可采的主要煤层形成于岛后潮坪~泻湖演变成的泥炭沼泽,厚度大,延伸广。影响区内各煤层厚度和煤质变化的沉积因素主要有地形、蓄水盆地水位、海相顶板等。

  • 标签: 煤矿 沉积环境 聚煤规律 筠连
  • 简介:通过桥墩镇滑坡地质灾害工程地质条件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表明该滑坡在天然状态下处于整体暂时稳定~变形状态,在饱水状态下处于整体变形-滑动状态。为了保证滑坡下方居民生命财产和道路安全运营,本着"安全、环保、有效、经济"的治理原则,选择两种可行方案进行方案比选和治理效果安全系数计算分析,结合滑坡环境条件,推荐采用坡脚抗滑桩支挡坡面锚索墩加固方案。

  • 标签: 滑坡 稳定性评价 治理方案比选 治理效果 安全系数
  • 简介:东准噶尔造山带纸房地区自晚志留世—泥盆纪可划分为哈甫提克山、绵脊梁、色克森巴依、塔克札勒、博格达五个构造沉积区。各个构造沉积区的沉积盆地内有各自的沉积相特征,且反映不同的古地理环境。晚志留世—早泥盆世早期海域自西向东逐渐扩大,在其加里东期地体(微地块)外围形成近EW向带状海槽,为滨海环境;早泥盆世晚期—中泥盆世形成全区域性海侵,从滨浅海—半深海环境均存在,以滨浅海为主;晚泥盆世为多岛洋的鼎盛时期,属有限洋盆。自北往南为海陆过渡环境—浅海环境—半深海环境

  • 标签: 东准噶尔 构造沉积区 沉积盆地 沉积相 多岛洋 古地理
  • 简介:长期以来对吐-哈盆地及其周缘地区早二叠世构造环境的归属存在较大异议.通过对盆地早二叠世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进一步厘定了火山岩的产出环境.研究表明,区内火山岩以玄武岩、玄武安山岩和流纹岩为主。具双峰式火山岩特征,大部分玄武岩相对MORB强烈富集LILE和LREE,HFSE适度富集.Th/Ta比值>5.Ta、Nb的适度亏损和陆壳的混染有关,少量玄武岩带有与消减作用有关的地球化学信息,与造山期后伸展环境下的火山岩地球化学特征相似.结合区域地质特征邻区研究结果,认为吐-哈盆地早二叠世火山岩为造山期后伸展背景下裂谷环境的产物.

  • 标签: 早二叠世吐-哈盆地 火山岩 地球化学 造山期后